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5 18:08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海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问题从简单的控制数量逐渐转变为人口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出生缺陷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口的生命质量,对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产生了负面的作用。经济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因此出生缺陷预防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已成为人口健康科学优先考虑的重大课题。 吉林省早期曾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地区,2001年起我省启动了全省优生筛查工作,出生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2003年后,此前强制执行的婚前检查被取消,导致婚检率大幅下降,给出生缺陷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省,出生缺陷的监测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方式,监测结果难以代表全省人群,为此吉林省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开展了此次全省范围的出生缺陷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出生缺陷基线调查表和国家统一的出生缺陷登记卡,对2003年~2008年有生育行为的家庭进行调查,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较低,为77.36/万,目前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各地区存在差异,辽源、吉林、延边地区发生率高于平均水平。出生缺陷顺位前六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腭裂、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唐氏综合症。通过趋势性卡方和单因素分析,孕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为农民、经济状况差、妊娠中期高血压、妊娠晚期高血压、妊娠中期缺铁性贫血、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新生儿低体重均提示为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增补叶酸、优生筛查是发生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 本研究结果可描述吉林省出生缺陷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提示出生缺陷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较强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8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赵凤莲;;2000—2009年新疆兵团五师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兵团医学;2011年01期

2 周爱琴,石淑华,吴少庭;苯丙酮尿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3期

3 喻玉珍;姜晓琼;杨欢;;2006~2009年武汉市洪山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4 林玲;赵妮;张蕴晖;宋伟民;陈秉衡;;空气污染对人群生殖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06期

5 田伟忱;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现状及进展[J];黑龙江医学;2004年10期

6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年11期

7 戚其玮;万加华;常云飞;张凌;李淑华;黄晓霞;刘原;于建政;;青岛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年12期

8 李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启动会议讲话(摘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7期

9 邴佳;李焱;张小秋;;吉林省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08年13期

10 郭苗莉,朱江波,陈蓉芳,张天宝;应用基因芯片研究MNNG诱发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基因的表达[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琼;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晴晴;甘肃省先天缺陷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鸣鸣;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近5年变化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平英;150例出生缺陷产前监测的回顾性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娟;;通州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2 范雅荣;;浅析优生优育应宣传的重点[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3 傅克勤;;孕前健康检查常规TORCH筛查的意义[J];安徽医学;2011年08期

4 吕巍,王树玉,赵强,贾婵维;孕中期Down’s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J];北京医学;2004年03期

5 马宏生,青云,柳月华;50例胎儿畸形的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钟小林;李力;易萍;陈竹钦;郑英如;何祖国;唐淑英;黄寅虎;;1836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诊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16期

7 顾建华;陶俊明;韩群萍;沈峰;杜兰芳;王立新;郁建峰;丁建英;徐建良;王燕;;常熟市出生缺陷状况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张杰;宋启红;徐光莲;;179例胎儿发育畸形病例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09年22期

9 于春泓;;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36期

10 刘沙;;库尔勒市2007~2011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施家有;刘美玲;;玉溪市2074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临虹;王惠珊;;妇幼卫生学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4 邹鸣飞;孙跃宏;屈煜;钱莹莹;蒋燕萍;舒立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涛;抗叶酸代谢药M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刘建琼;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韩仲吉;氧化应激和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李艺扬;FOXC2基因在先天发育缺陷中的变异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丽珍;山桔颗粒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抑制作用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代礼;出生缺陷家系收集及并指(趾)多指(趾)畸形的HOXD13基因突变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杨惠芳;职业紧张及铅负荷水平对工作能力评价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8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钟伟;单纯性低位脊柱裂患者MTHFR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仇小强;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军;基于“肾为先天之本”理论的地震灾区之孕产规律比较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伟;健康教育在神经管畸形干预研究中的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晴晴;甘肃省先天缺陷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孙娜;大气颗粒污染物对胚胎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金芝;妊娠期妇女自我保健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赵晓蕾;2000-2009年山西省长治和平医院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变化及叶酸干预的回顾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裴利花;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维娜;高温致鼠神经管畸形神经上皮中N-cadherin、bFGF、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9 尚肖肖;孕早期膳食因素与神经管缺陷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沈瑾;胚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PLA_2、COX-2表达及基因治疗[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NNG致小鼠肢体异常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鉴定[J];癌变.畸变.突变;2001年04期

2 裴丽君,李智文,张卫,任爱国,朱慧萍,郝玲,朱江辉,李竹;神经管畸形与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 A80G)多态性及可疑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3 马莲;;唇、腭裂继发畸形:医源性还是必然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4 李维文,景先明;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杨胜利;生物芯片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9期

6 傅美华;陈伟;黄民主;吴心音;;孕早期环境因素与非综合征型总唇裂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周凤荣,何守森,王锡鲁,刘玉芹,孙晓筠;山东省婴儿死亡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4期

8 刘保华;关智勇;曾红燕;陈晓红;刘晓芬;;新生儿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1期

9 邹黛莉;翁丽芬;黄跃华;林志敏;;围产儿25240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3期

10 龚丽艳,李向东;2001年湖北省出生缺陷资料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琼;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覃丹丹;广西围产儿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危险因素的危险度评价与干预模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2 胡庆;先天性唇腭裂的病例分析及病因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孟庆禾;1997-2004年山西省出生缺陷监测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4 郑庆鸣;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现状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赵秀艳;福州市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钱芳;伊宁县5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的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金慧;浙江省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霞;出生缺陷693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1999年04期

2 王建中;嘉兴市秀洲区1993~1998年出生缺陷监测[J];浙江预防医学;1999年11期

3 张万兴,李玲,严明勃,胡委红,徐志安,罗文华;吉安地区1998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1期

4 周丽,干亚芬;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3期

5 贾贤凤,张建玲,马家民;503例出生缺陷儿监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6 刘冰,王景波,邵杰,吴凤荣;沈阳市人群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7 黄丽贤;佛山市南海区534例0~5岁出生缺陷儿童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3期

8 于凤英,张乾忠,宋晓宇;3533例婴儿中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赵晓霞,程祁德,曹文霞,吴志梅;白银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01期

10 康云玲;沈阳市胎儿出生缺陷网络筛查及出生随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立春;钟于玲;刘青玲;冯琪;于红;夏霁琼;;深圳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素兰;李文孝;;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与效果分析(摘要)[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段磊;左劼;李川;陈瑜;唐常杰;朱军;代礼;牟昕;;中国出生缺陷数据挖掘系统HealthyBaby[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4 上官云;王智慧;;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静娴;曹爱萍;李合欣;张怀德;;山西省出生缺陷与空气污染某些关系的初步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6 丁峰;马旭;宋新明;郑晓瑛;;出生缺陷预防的社区健康管理[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赵心亮;魏庆;张蕊;齐岩;宫建国;钟南;;北京市海淀区05-07年出生缺陷的调查[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8 ;山西省健苗(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接种风疹疫苗项目启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9 戚其玮;万加华;常云飞;张凌;李淑华;黄晓霞;刘原;于建政;;青岛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王燕;;494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临床分析(摘要)[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晓瑛;[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记者 罗猛;[N];广西日报;2008年

3 记者杨丽佳 通讯员刘宁春;[N];健康报;2009年

4 张二萍;[N];中国人口报;2009年

5 记者 姚刘权;[N];嘉兴日报;2009年

6 于万兵;[N];中国人口报;2010年

7 孙乐 记者 南卫东;[N];延安日报;2010年

8 战莉;[N];吉林农村报;2010年

9 通讯员 刘谓磊;[N];菏泽日报;2010年

10 孙智广;[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琼;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绍强;深圳市龙岗区围生儿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昕;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殷莉;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樊利春;海南地区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齐小娟;宫内铅、镉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8 殷妍;孕妇营养状况与枯萎卵妊娠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沈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的遗传与地理环境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仇小强;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涛;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郭生豫;衡阳市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3 祝轲;出生缺陷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涛;宁夏地区人口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5 程代娟;马鞍山市出生缺陷的队列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萌萌;出生缺陷预防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7 黄巧;重庆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现况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刘学华;249例出生缺陷儿发病情况与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锋光;淄博市2005-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郝玉娟;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37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