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9年青海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0 14:18
【摘要】: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列为法定传染病之首,曾给人类带来过毁灭性灾难。进入20世纪,世界鼠疫已经基本得到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鼠疫在世界范围又逐渐活跃起来,尤其进入90年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新抬头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动物间鼠疫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染疫动物种类不断增多,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不断被发现,人间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 目的: 本文以1990-2009年青海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数据为基础,着重描述人间鼠疫流行的三间分布规律、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并利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鼠疫监测数据分析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的之间的关系,研究导致鼠疫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人间鼠疫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等,为地震灾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方法: 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对1990-2009年青海喜马拉雅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描述青海喜马拉雅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2001-2009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流行情况进行描述。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资料整理,利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笔者开发的鼠疫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专题图的制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多元线性回归。 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海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斧形盖蚤、谢氏山蚤为主要传播媒介,它们也是将动物间鼠疫传播到人间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媒介。该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栖息在海拔2700-5450m之间,疫源地面积178184km2,1990-2009年动物疫情总体呈持续、平稳态势,该疫源地动物感染率为0.11%-1.75%,1996年出现峰值为1.75%,疫情主要分布在玉树县、囊谦县、乌兰和格尔木市等21个县(市)。1990-2009年青海人间疫情以爆发为主,兼有散发存在。人间鼠疫发病率为0-0.371/10万,病死率37.33%,男女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男女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病例民族构成比与人口民族构成比差别有显著性,首发病例多为腺型,继发病例多为肺型,地区分布主要为海南、海北、海西和玉树四个地区。通过对2001年-2009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人间、动物间疫情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动物疫情与鼠密度无相关关系,动物疫情与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鼠体染蚤率、犬血清阳性率有正相关关系,人间鼠疫与动物鼠疫等变量可能无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 结论: 青海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动物疫情总体呈持续、平稳态势,疫情主要分布在玉树县、囊谦县、乌兰和格尔木市等21个县(市)。人间疫情以爆发为主,兼有散发存在。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病死率高达37.33%,男女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民族以藏族占比例较高,病例民族构成比与人口民族构成比差别有显著性。动物疫情与鼠密度无相关关系,动物疫情与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鼠体染蚤率呈正相关,人间鼠疫与动物鼠疫等变量可能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犬作为动物鼠疫的前哨动物,能很好地代表动物疫情水平,应继续使用。灾区救援与重建的鼠疫防控应采用低毒灭蚤药物,有利于生态保护。
【图文】:
图 1.1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概图1.3.3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自然疫源地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1954 年 5 月,原长春鼠疫防治所联合西北卫生处与青海省防疫队,首次用细菌学方法证实了青藏高原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该疫源地位于我国的西部,约介于东经 79 度至 103 度,北纬 30 度至 39 度之间。包括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的 82 个县(截至 2009 年),涉及区域约达60 多万平方公里。该疫源地水平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地带和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其鼠疫好发生境为高山河谷半湿润草甸草原、中低山丘陵草甸草原的阳坡及半阳坡,以高寒植物型为主的景观带[16]。该疫源地以高山山地地貌为主,兼有山地丘陵、高山平原、戈壁、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空气稀薄、风力强劲、寒冷干燥、无霜期短、日照强烈等是本地区主要气候特点。植被主要有温带草原、高寒
图 1.2 光学显微镜下的鼠疫菌形态以在-2℃到 4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但 28℃是鼠疫菌 pH 为 5.8 到 8.0 范围内均可生长,,但最适 pH 值为 6培养基上生长,其群体(菌落)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下呈透明的碎玻璃状。培养 24 小时或 48 小时后,光暗,有黄褐色粗糙颗粒,周边围绕一圈宽窄不等、边明的花边。鼠疫菌在肉汤中发育良好,形成絮状沉淀,在底部形成钟乳石状沉淀。各种环境下存活,必然不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因子的抵抗力很弱,日光对鼠疫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鼠疫菌在低温下由于代谢活动逐渐降低,不易死亡,鼠疫菌可生存 5-12 个月,在冷冻干燥后,0-4℃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16.8;R181.3
本文编号:2534071
【图文】:
图 1.1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概图1.3.3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鼠疫自然疫源地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1954 年 5 月,原长春鼠疫防治所联合西北卫生处与青海省防疫队,首次用细菌学方法证实了青藏高原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该疫源地位于我国的西部,约介于东经 79 度至 103 度,北纬 30 度至 39 度之间。包括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的 82 个县(截至 2009 年),涉及区域约达60 多万平方公里。该疫源地水平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地带和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其鼠疫好发生境为高山河谷半湿润草甸草原、中低山丘陵草甸草原的阳坡及半阳坡,以高寒植物型为主的景观带[16]。该疫源地以高山山地地貌为主,兼有山地丘陵、高山平原、戈壁、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空气稀薄、风力强劲、寒冷干燥、无霜期短、日照强烈等是本地区主要气候特点。植被主要有温带草原、高寒
图 1.2 光学显微镜下的鼠疫菌形态以在-2℃到 45℃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但 28℃是鼠疫菌 pH 为 5.8 到 8.0 范围内均可生长,,但最适 pH 值为 6培养基上生长,其群体(菌落)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下呈透明的碎玻璃状。培养 24 小时或 48 小时后,光暗,有黄褐色粗糙颗粒,周边围绕一圈宽窄不等、边明的花边。鼠疫菌在肉汤中发育良好,形成絮状沉淀,在底部形成钟乳石状沉淀。各种环境下存活,必然不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因子的抵抗力很弱,日光对鼠疫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鼠疫菌在低温下由于代谢活动逐渐降低,不易死亡,鼠疫菌可生存 5-12 个月,在冷冻干燥后,0-4℃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16.8;R181.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刚;2005-2010年西藏自治区鼠疫监测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53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