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黄果茄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结构剖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2 00:09
【摘要】: 研究背景: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日本血吸虫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因此控制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氯硝柳胺是WHO唯一推荐的化学灭螺药物,由于其存在对鱼毒性大、价格高等弊病,研发WHO标准(高效、持久、安全及价廉)的新型植物灭螺药物替代氯硝柳胺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由于缺乏对植物灭螺成分单体水平的构效关系、环境安全及经济性的同步研究,以致尚未研究出一种符合WHO标准的植物灭螺药物。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资源丰富的黄果茄果实中提取分离有效的生物碱单体,通过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为创制WHO标准的新型灭螺药物提供设计依据和物质基础。 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SX原粉的生物选择活性:使用SX原粉依照WHO试验法研究,150μm的90mg·L~(-1)浸泡1h抑螺87.3%;38、23、18及13μm的25mg·L~(-1)浸泡72h灭螺>76.7%;150μm的30mg·L~(-1)浸泡96h斑马鱼死亡10%。结果说明:SX是一种抑灭螺活性高和对鱼毒性低的灭螺植物。 SX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结构剖析:SX原粉经95%EtOH水浴浸提和CH_3COOCH_2CH_3萃取、TLC和CCL层析的分离纯化,得到SX-1和SX-2碱性单体,显微观察和TLC与HPLC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7.89%和98.71%;经EA、MS、IR、UV-VIS及NMR检测分析,SX-1的分子量为883,SX-2的分子量为867,结构解析进行中。 SX生物碱的灭螺及抑制其GOT活性:依照WHO试验法研究,20mg·L~(-1)SX-1和3mg·L~(-1)SX-2浸泡72h灭螺均为100%,SX-2灭螺活性显著高于SX-1;从钉螺软体组织中制备GOT,在经L_25(5~6)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酶浓度0.2 mg·L~(-1)、底物浓度2.5umo1·L~(-1)、反应时间15min、反应温度40℃、反应体系pH6.0)下,10 mg·L~(-1)和0.625mg·L~(-1)的SX-2对钉螺GOT活性分别为15.4%(抑制)、-23.3%(诱导)。 SX生物碱的抑菌抑癌生长活性:使用平板抑菌法,50 mg·L~(-1)对棉花枯萎菌、水稻纹枯菌、黄瓜灰霉菌、小麦赤霉菌、苹果轮纹菌及棉花炭疽菌48h的生长抑制率SX-2(21.05、23.38、28.26、29.63、32.08、13.64%)高于SX-1(10.53、23.08、4.35、14.81、24.53、10.82%):经显微观察和MTT法检测,hela细胞形态损伤程度SX-2显著高于SX-1,其5mg·L~(-1)和20mg·L~(-1)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0.2%和96.8%。
【图文】:

生活史,日本血吸虫


图1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FiglLifeeycleofSchistosOmaj’tZPOnicum

显微图,晶体,分离纯化,总生物碱


得率1.2%。sX总生物碱经TLC和CCL分离纯化,得三种组分sX一1、SX一2、SX一3,SX总生物碱各组分用结晶法无法彻底分离纯化,80%EtOH溶剂有l是体析出,,晶形不均一,经TLC检测为SX一1和SX一2的混合物。三种分离纯化方法,CCL效果最好。3.2Sx-1的纯度与结构3.2.1纯度检洲·12.1.1晶体显徽观察经显微镜观察,SX一1化合物呈针状结晶,其形状均一,可以初步判断SX一1化合物为单体。其晶体显微效果如图2所示。3.2.1.2TLC检测经TLC检测,分离纯化后的SX一1在薄层板上呈单一斑点,Rf值为:Rfsx一0.075,说明SX一1化合物为单体。薄层层析效果如图3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1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罂粟属植物中的新生物碱——萨卢它定N-氧化物[J];中草药;1993年10期

2 初敬华;;生物碱[J];生物学教学;2006年01期

3 彭文文;宋卫武;刘欣媛;谭宁华;;黄皮属植物中咔唑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年13期

4 彭文文;刘欣媛;曾广智;谭宁华;;小叶臭黄皮咔唑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6年06期

5 张振;杨小生;邸迎彤;何红平;郝小江;;钩吻(Gelsemium elegans)生物碱结构类型增补探讨[J];广西植物;2013年02期

6 肖娜;周贤梅;;中草药生物碱对呼吸系统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3期

7 刘杰书;李泳锋;刘金龙;;羊耳蒜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1期

8 魏福祥;王占辉;王浩然;白金锁;;藜芦生物碱的提取技术研究[J];农药;2011年07期

9 田慧芹;孙小飞;;海产β-咔啉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4期

10 石雪萍;张宇思;张卫明;;水溶性花椒生物碱及精油同时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华钢;陈毅文;;中药生物碱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况[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李攀;吴春丽;潘小涛;吴继洲;刘宏民;;生物碱中菲啶酮环骨架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屈会化;顾国明;;菲类生物碱的~1HNMR研究[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4 殷柱青;邢顺凯;冯钰欣;陈华;李小六;;噻嗪烷-4-酮四环生物碱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5 许燕娟;白长敏;钟科军;黄建国;路鑫;许国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烟草中主要生物碱[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6 王锋鹏;;生物碱化学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报告[C];2014年

7 黄小龙;;南海海绵共生放线菌新种来源吲哚咔唑类生物碱的发现[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C];2014年

8 沈剏;林文翰;;中国南海海绵Iotrochota pupurea的特殊生物碱的化学多样性和药学功能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9 王峥涛;;中草药中肝毒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分布、检测与安全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也君;黄晶;何燕;陈波;马铭;;二氧化钛磁性粒子合成及分离提取黄连中的四种生物碱[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生物碱--中药化学(四)[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赵一亮;澳大利亚毒蛙[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孙春艳;拓宽生物碱营养应用[N];吉林日报;2006年

4 刘斌;生物碱——中药化学(5)[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 黄哲雯;我科学家鉴定出4种钩吻生物碱[N];工人日报;2019年

6 刘斌;生物碱--中药化学(八)[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刘 斌;生物碱--中药化学(六)[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齐继成;提取荷叶中生物碱[N];医药经济报;2009年

9 刘 斌;生物碱 中药化学(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记者 赵汉斌;灯台树不同部位生物碱具有多重药用活性[N];科技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景艳;盐胁迫与植物生长物质对长春花生长及生物碱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曹志;吡咯并VA嗪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其林;吗啡类生物碱可待因的全合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陶蕾;催吐萝芙木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槲寄生凝集素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吴国泰;甘青乌头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药理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雒艳萍;砂生槐种子生物碱抗包虫效应及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杨洪建;生物碱Lycoposerramine S和Daphnilongeranin B的合成研究与亚胺铑卡宾的方法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8 程国林;天然哌啶类、托品烷类和溴吡咯类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张国侠;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ApoE~(-/-)小鼠血管内皮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黄学石;有毒中草药三分丹抗肿瘤活性成份研究及菲骈吲哚里西丁生物碱全合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张杰;黄果茄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结构剖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伟华;蜂产品中生物碱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姜建辉;吴茱萸次碱型生物碱的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益真;天然咔唑类生物碱的全合成[D];郑州大学;2016年

5 吴列;2-醛基吡咯类生物碱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6 何大俊;糖苷生物碱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庞雪;基于相似结构特征的黄连混合生物碱转化为单体黄连碱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瑞亮;板蓝根生物碱的体外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旭生;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和早期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张国侠;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机理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5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575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