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区儿童血清轮状病毒LLR型疫苗株的免疫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玫,朱启昒,张又,李国华,陈冬梅,丁雅馨,钱渊;上海地区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礼真;;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6年03期
2 李宏;张飞;;非那根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6年09期
3 朱冰;王长兵;钟家禹;赖桂香;肖密丝;周荣;;婴幼儿腹泻标本病毒学的检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5期
4 陈艳萍;蒋育红;魏涛;;青岛地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血清学分型[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年02期
5 郭延青;向静瑶;马鑫;李丹地;段招军;;河北卢龙县猪与人G3型A组轮状病毒进化关系研究[J];病毒学报;2014年04期
6 任莉娜;梁英;刘晓慧;李晓鹏;张炳丽;;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经济负担的浅析[J];中外医疗;2009年25期
7 公亮;潘瑞芳;;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年04期
8 张立新,刘权胜,宁平;两种方法检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效果比较[J];小儿急救医学;2005年04期
9 黄湘;金玉;方肇寅;谭家余;王端可;谢华萍;章菁;;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年01期
10 姚霖,陆长东,何爱兰,王筱璐;深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检测与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2005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玉侠;上海地区儿童社区及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龚智翔;上海地区儿童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芬;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陈艳萍;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余道澄;轮状病毒ELISA法的改进及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4 甄双平;昆明地区2002~2004年轮状病毒性肠炎分子基因特征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5 黄海军;番石榴叶中皂苷、挥发油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三应;A组羊轮状病毒LLR VP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德友;北京地区水环境中轮状病毒的分布规律及其健康风险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吴婷婷;320例腹泻患儿血锌水平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9 高婉俊;稳定表达猪轮状病毒NSP4细胞株的建立及NSP4亚细胞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佳昕;牛轮状病毒固相竞争ELISA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袁丽娟,钱渊,刘军,张又,熊朝晖,关德华,刘长清,,邓琳菲,郭玉茹,谢若男,张振华,赵慧欣,王之梁;北京等我国四个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VP4和VP7型别的研究[J];病毒学报;1994年02期
2 钱渊,袁丽娟,熊朝晖,张又,刘军,关德华,王之梁;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J];病毒学报;1994年03期
3 方肇寅,晋圣瑾,秦树民,赵宪法,吴狄;PCR方法用于我国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J];病毒学报;1994年04期
4 李国华,钱渊,熊朝晖,靖宇;北京地区G1-G4型人轮状病毒地方株VP7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1998年02期
5 常如虚,潘瑞芳,朱冰,张又,肖玮,钱渊;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7期
6 张春芳,金玉,张又,钱渊;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特点[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7期
7 钱渊,张又,肖玮,李国华,吴婉芳,杨松,孙爱平,万理,赵玉芳;P2、G4型轮状病毒引起产科新生儿腹泻暴发流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5期
8 张静,王宁遂,邓兵,朱静;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4期
9 赵锦铭,程红,严岚,王秀亭,邓洁,陈燕,宋燕燕,赵同兴,屈建国;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景裕!066400卢龙,方肇寅,郝玉军!066400卢龙,杨辉,宁剑!066400卢龙,齐锦,赵振梅!066400卢龙,章菁,胡海宽!066400卢龙,谢华萍,高凤洁!066400卢龙,林思恩,王秀军!066400卢龙;卢龙县1998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血清型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1年03期
2 钟佩君,胡渊英,顾兰琴;轮状病毒医院感染在儿科医院的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3 焦永真;韩剑秋;王宪明;张汉荆;陈美征;王勇;刘求;;用细胞培养和电镜技术从毛蚶中分离检出甲型肝炎病毒和轮状病毒[J];上海医学;1989年02期
4 贾庆梅;张惠芬;王恩久;徐小勇;何家龙;万新帮;;从无症状新生儿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的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5 吕红霞;全球儿童轮状病毒疾病死亡率的估计[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年03期
6 包其郁,陈韶,朱丽丹,方周溪;2462例婴幼儿急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郑幸福;牛奶生产中轮状病毒污染的检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1988年03期
8 ;全球轮状病毒监测需要改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7年04期
9 曲芬;;母乳中的乳酸粘附素的抗轮状病毒作用[J];传染病信息;1998年03期
10 杨洪,何雅青;1998深圳市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国慧;宋文琪;徐樨巍;;北京地区2008-2009年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斌;唐力;刘满清;彭劲松;涂君;杨继红;曾宪启;;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监测情况分析(2002~2003年)[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3 沈蕙;王蓓;顾红英;徐勇;;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瀑;杨致邦;谢建渝;;人母乳中分泌型免球蛋白A抗体特异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陈昕;;食品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指标设定[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刘运喜;;病毒性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常维山;;从水陆空全方位控制病原微生物传播[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郑跃杰;;益生剂、益生原和合生原的临床应用进展[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9 张进顺;;流行病学变迁与新现和再现感染性疾病[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泽民;;某高校学生感染性腹泻临床调查分析[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斗;轮状病毒秋冬爱找婴幼儿[N];南方日报;2004年
2 记者 毛文波;法国研制出防治胃肠炎疫苗[N];科技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郭静 实习生 贾亚敏 王诗霖 通讯员 肖金;严把“入口关”防秋季小儿腹泻[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轮状病毒并不可怕[N];山西日报;2003年
5 朱亚萍;乐乐的腹泻为何越治越重[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徐磊;第二届国际轮状病毒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通讯员 杨光礼 记者 武娜;轮状病毒引发小儿腹泻增多[N];连云港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 通讯员 黄显斌;秋冬季防腹泻婴幼儿是重点[N];科技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韩林涛;手不干净容易拉肚子[N];健康时报;2004年
10 洪淡璇;医生提醒谨防小儿腹泻[N];潮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晓艳;饮用水中病毒浓缩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乌鲁木齐市2010年~2011年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2 杨丽;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三种典型肠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韦玉梅;水环境中三种病毒PMA-PCR方法建立与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细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孙昼;杭州地区腹泻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何丽;水中常见肠病毒高通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6 赵庆龙;2008~2012年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例监测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张栋梁;人双埃可病毒(HPeVs)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钟华清;上海地区人双埃可病毒(HPe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何丽芸;苯对小鼠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硒的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周晓红;食品与水中诺如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疫情暴发中的初步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3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58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