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上海市某区公立医院消毒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22:05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某区公立医院消毒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研究背景 公元325年,地球上出现医院这一医疗形式后,医源性感染即相伴而至。时至今日,医源性感染仍是威胁病人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医源性感染的控制和进步首先是在消毒和灭菌方面的突破。由于消毒灭菌工作失误造成的医院感染事件在国内屡见报道,造成严重后果,教训十分深刻。我国为医院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80年代开始了院内感染的监测和研究,有调查显示,我国的院内感染率为5%~18%之间。研究表明,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建立消毒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能促进消毒工作的发展,降低医源性感染。为了解国内消毒管理的研究现状,课题组进行了文献检索和评阅。结果显示,国内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2003年之后文献数量激增。虽然SARS之后医疗机构普遍提高了对消毒工作的重视,但在实施管理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医院领导和管理层对医院消毒工作重视不够;医务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欠缺,消毒无菌观念淡薄;消毒灭菌设备陈旧老化;消毒灭菌方法先择不当,未按操作规程进行,如物品包过大,放置拥挤,灭菌物品存放时间太长;消毒剂应用不合理,甚至滥用,配制使用不规范,有效浓度偏低,不能定期更换;消毒灭菌效果自身监测不规范;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管理混乱;隔离工作未得到应用的重视;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薄弱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放疗、化疗以及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使医源性感染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发生了很大改变。也使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研究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和消毒检测了解闵行区公立医院消毒管理工作、重点科室消毒、以及消毒效果的现状和开展情况,发现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通过关键知情人访谈分析原因和对策,为提高闵行区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水平提供必要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消毒状况检测和关键知情人访谈。根据闵行区现有医疗机构情况,在12家一级公立医院中根据床位数、所处地域、服务人群、日门诊量进行配对,随机抽出6家,并将区内3家二级公立医院均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资料油Epidata3.0录入数据库,并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 研究结果 1.消毒工作的基本配置:(1)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目前闵行区一、二级医疗机构已经构建了医院感染管理以及消毒隔离制度体系,并初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内容。(2)消毒隔离基础设施建设:一级医疗机构和二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对医院感染的防控以及指导医务人员正确进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以及自身职业感染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消毒效果监测情况:一、二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己初见成效。但部分一级医疗机构未开展重点科室使用中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二级医疗机构均未开展内镜室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监测。大部分的一、二级医疗机构未开展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的拥有比例为低。部分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周期不符合规范,事实上起不到应有的监测作用。 3.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状况:(1)传染病门诊独立使用率低,重视程度有季候性趋向。(2)重点科室规范性建设不到位。(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不利于院内感染的双向防护。(4)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职业危害。 对策建议: 1.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层面,切实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及落实工作。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消毒隔离基础设备以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设施。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放在与消毒隔离工作同等的地位。加强传染病门诊的日常突击监督检查的力度,使传染病门诊真正发挥其隔离治疗、减少传播的功能。充分认识到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工作对整个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举足轻重的意义,应在客观上克服硬件局限性,主观上提升重视程度,将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基础设施逐步到位。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要建立双向防护的理念。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有效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2.作为外部监管主体卫生行政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指导医疗机构根据各项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体系,督促其切实落实这些制度。主动拓展宣传渠道,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让广大患者来提高认识,实现外部力量对医疗机构的新监督模式。积极与各类技术部门以及媒体沟通联系,整合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和消毒效果监测技术支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行业内部质量控制组织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部门联系,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提供支持。加强传染病门诊日常监督抽查工作,杜绝季候性波动的现象。拿出服务指导的意识,协助医疗机构克服硬件设施的局限性。
【关键词】:医院消毒管理 重点科室消毒 消毒效果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187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4
  • 一、研究背景9-12
  • (一) 医源性感染的定义、带来的严重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9-10
  • (二) 消毒和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10-11
  • (三) 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医院消毒管理工作仍面临很大挑战11-12
  • 二、研究目的12-13
  • 三、研究内容13-14
  • (一) 消毒管理工作的现况研究13
  • (二) 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现况13
  • (三) 消毒效果的检测评价13
  • (四) 针对薄弱环节的分析原因和改进对策13-14
  • 材料与方法14-19
  • 一、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14-17
  • (一) 现场调查14
  • (二) 消毒状况检测14-16
  • (三) 关键知情人访谈16-17
  •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17
  • 三、质量控制17
  • (一) 预调查17
  • (二) 现场调查和检测质量控制17
  • (三)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17
  • 四、技术路线17-19
  • 结果与分析19-52
  • 一、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基本状况19-32
  • (一) 组织配置19-21
  • 1、制度的建立情况19-20
  • 2、人员的配备情况20-21
  • 3、人员培训考核情况21
  • (二) 设施配置21-26
  • 1、一般物品消毒设施的配备情况21-22
  • 2、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设施的配备情况22-23
  • 3、内镜(胃镜)消毒设施的配备情况23-24
  • 4、医务人员手消毒设施的配备情况24-25
  • 5、空气消毒设施的配备情况25-26
  • (三) 工作落实26-32
  • 1、消毒产品的验收管理情况26
  • 2、消毒工作的自我监测—消毒过程监测情况26-32
  • 3、消毒工作的自我监测—医院感染监测32
  • 二、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状况32-42
  • (一) 供应室消毒管理情况32-35
  • 1、供应室的面积32-33
  • 2、供应室的布局情况33
  • 3、供应室的水源及消毒灭菌方法情况33-34
  • 4、供应室的设备配置情况34
  • 5、供应室的人员配备及持证情况34-35
  • 6、供应室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35
  • (二) 内镜室消毒管理情况35-38
  • 1、不同部位内镜的操作场所情况35-36
  • 2、内镜室布局情况36-37
  • 3、胃镜的数量配备情况37
  • 4、胃镜的清洗消毒设备37
  • 5、胃镜清洗消毒人员防护用品配备37-38
  • (三) 传染病门诊消毒管理情况38-41
  • 1、传染病门诊的布局情况38-40
  • 2、传染病门诊的洗手设施配置情况40
  • 3、传染病门诊的通风设施配置情况40-41
  • (四) 口腔科消毒管理情况41-42
  • 三、消毒效果的检测评价42-43
  • (一)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效果检测结果42
  • (二) 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及染菌情况检测结果42-43
  • 四、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43-44
  • (一) 访谈对象43
  • (二) 访谈内容43-44
  • 1、主要存在问题43
  • 2、产生原因43-44
  • 3、监督难点44
  • 4、解决措施44
  • 五、讨论44-52
  • (一) 消毒工作的基本配置45-47
  • 1、制度的建立与落实45-46
  • 2、消毒隔离基础设施建设46-47
  • (二) 消毒效果监测情况47-48
  • (三) 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状况48-52
  • 1、传染病门诊独立功能使用率低重视程度有季候性趋向48
  • 2、重点科室规范性建设不到位48-49
  • 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不利于院内感染控制的双向防护49-50
  • 4、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职业危害50-52
  • 参考文献52-55
  • 综述 我国医院消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5-62
  • 参考文献60-62
  • 附录62-73
  • 致谢73-74
  • 硕士就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4-7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建芳;程忆文;潘引君;夏立群;;2009—2011年青浦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年07期

2 徐丹凤;邹文斌;胡良v

本文编号:267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67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