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0 03:02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背景]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HBV感染后有10%的感染者转化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0%左右转化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又有10%发展为肝癌。乙肝不仅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已成为了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山东省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于1979年、1992年和2006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92年调查表明,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率分别为9.75%和57.63%,属乙肝高流行区,基本规律和流行强度与1979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992年山东省HBsAg携带率平均为7.2%,属乙肝高、中流行区。2006年山东省HBsAg携带率平均为3.39%,虽然相比1992年下降趋势明显,但是其报告病例数依然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分为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疾病健康负担包括死亡和非死亡损害两个方面,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前者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后者主要包括因疾病死亡所致间接经济负担和伤残所致的间接经济负担。本研究主要对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健康负担进行分析。对疾病的疾病负担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危害,有效制订防治策略。 【研究目的】 (1)了解山东省1990-2007年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流行状况及变动趋势,比较3种疾病的分性别、年龄别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同时初步评价乙肝疫苗接种以来乙肝防治的效果,以便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对山东省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价,并进而计算归因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疾病负担。初步了解乙肝及其相关疾病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帮助卫生行政部门了解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 [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山东省1990~2007年乙肝发病资料,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死亡资料,以及历年人口资料,利用发病率、死亡率、性别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对上述3种疾病进行流行趋势的分析,并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期间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流行趋势进行总体的分析,为消除乙肝与肝硬化死亡存在的交叉分类现象,将乙肝与肝硬化合并分析死亡情况,了解其变化趋势,对乙肝相关疾病有总体的了解。同时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以来小年龄组的乙肝发病趋势。 利用山东省2004-2005年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资料及2007年开展的山东省恶性肿瘤现患状况抽样调查中获得的肝癌患病资料和残疾权重资料,结合2005年山东省分年龄组人口数及乙肝发病数,计算2005年山东省乙肝、肝硬化和肝癌3种疾病的疾病负担,然后估算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采用的主要指标为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利用乙肝死亡资料计算早逝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s),利用发病资料结合残疾权重和病程资料计算失能引起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以肝硬化死亡资料为基础,利用公式计算YLLs,应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介绍的间接法估算肝硬化的YLDs,根据死因卡上肝硬化的分类,同样计算出乙肝后肝硬化的疾病负担;肝癌YLLs利用肝癌死亡资料根据公式计算,YLDs利用肝癌患病资料与残疾权重资料按照公式计算,HBV感染引起的肝癌疾病负担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中肝癌源自HBV的比例计算。最后计算归因于HBV感染的总疾病负担。 [主要结果] 1.1990~2007年山东省共报告乙肝437094例,年均总发病率为27.32/10万,男性发病率(38.42/10万)高于女性(15.83/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15-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而0-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乙肝平均发病年龄呈后移趋势。 2.山东省人群乙肝死亡率下降趋势具有临界显著性,但调整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肝硬化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肝癌调整死亡率基本稳定。无论乙肝、肝硬化还是肝癌,历年的男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 3.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分别导致211616、40457和309744个DALYs损失,肝癌负担最重,乙肝次之,肝硬化相对最轻。乙肝疾病负担中以残疾所致的YLDs为主(占81.39%),肝硬化和肝癌疾病负担均以早死所致的YLLs为主(分别占80.67%和96.95%)。 4.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乙肝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分别损失211616(其中YLLs为39377,YLDs为172239)、16783(其中YLLs为13497,YLDs为3286)和247795(其中YLLs为240236,YLDs为7559)个DALYs,归因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总疾病负担为476194个DALYs损失,相当于每10万人口514.92个DALYs损失。男性负担分别是女性的2.19、2.36和3.16倍。病人的例均DALYs分别为乙肝4.80、乙肝后肝硬化13.73、肝癌11.11。 5.估计2005年山东省因乙肝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29.49亿元,其中伤残所致间接负担占83.96%。因肝硬化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4.93亿元,其中死亡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占79.72%。因肝癌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34.90亿元,其中死亡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占97.22%。 [主要结论] 1.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以来,小年龄组的乙肝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要降低全人群的乙肝发病率,还需要继续提高其他高危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2.男性青少年人群是山东省乙肝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疫苗免疫力度。 3.乙肝病毒通过乙肝、肝硬化和肝癌对山东省人群造成沉重的健康负担及间接经济负担,控制HBV感染拥有巨大的潜在效益。
【关键词】:乙肝 肝硬化 肝癌 流行趋势 疾病负担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8-12
  • 英文摘要12-16
  • 英文缩略语16-17
  • 论文正文17-66
  • 前言17-23
  • 1 概述17-19
  • 2 流行病学概况19-20
  • 3 疾病负担20-22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22
  • 5 技术路线22-23
  • 第一部分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流行趋势分析23-39
  • 1 材料与方法23-26
  • 1.1 资料来源23-25
  • 1.2 统计分析25-26
  • 2 结果与分析26-36
  • 2.1 乙肝发病变化趋势26-31
  • 2.2 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死亡变化趋势31-36
  • 3 讨论36-38
  • 3.1 乙肝发病情况36
  • 3.2 死亡情况36-37
  • 3.3 本研究意义37
  • 3.4 本研究不足37-38
  •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38-39
  • 4.1 主要结论38
  • 4.2 建议38-39
  • 第二部分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疾病负担分析39-66
  • 1 材料与方法39-48
  • 1.1 资料来源39-42
  • 1.2 DALYs的计算42-44
  • 1.3 乙肝健康负担测算44-45
  • 1.4 肝硬化健康负担测算45-46
  • 1.5 肝癌健康负担测算46
  • 1.6 乙肝、肝硬化及肝癌间接经济负担测算46-47
  • 1.7 统计分析47-48
  • 2 结果与分析48-61
  • 2.1 山东省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总体健康负担48
  • 2.2 乙肝健康负担48-51
  • 2.3 肝硬化健康负担51-56
  • 2.4 肝癌健康负担56-59
  • 2.5 乙肝、肝硬化及肝癌间接经济负担59-61
  • 3 讨论61-65
  • 3.1 DALYs性别构成61
  • 3.2 DALYs年龄构成61
  • 3.3 YLLs和YLDs构成61-62
  • 3.4 病人的例均DALYs62
  • 3.5 HBV感染所致DALYs62
  • 3.6 本研究意义62-63
  • 3.7 关于方法学63-64
  • 3.8 本研究不足64-65
  •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65-66
  • 4.1 结论65
  • 4.2 建议65-66
  • 附录66-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获奖励75-7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为之;广西社区肝癌高危人群队列的建立和追踪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7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