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09:36
健康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是健康人血气分析参考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健康人血气分析参考值是医学参考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基本依据,每个地区、每个医院都必须建立一套参考值标准。但由于各地地理环境不同,测定的仪器、对象、方法各异,使得各地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开展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人血气分析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为依托,以医学地理学理论、血气分析理论、自然地理学理论和数理统计原理为依据,运用计算机手段,主要是SPSS 11.0统计软件、Excel和Access数据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制图软件(MapInfo),对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选取地理因素指标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检验,研究了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回归模型,对测算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解释了论文课题来源;阐述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选题意义,并简单介绍了血气分析基本概念及酸碱平衡理论,重点解释了动脉血氧分压(PaO_2)的定义和临床意义;提出了本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的医学背景。主要是介绍了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的测定方法、仪器选择和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资料的选取,并用MapInfo软件把所选取的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制成地区分布图。第三部分介绍了区域地理特征及地理指标选取。描述了中国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用MapInfo制图直观的表示:选取十个地形和气候指标,简单介绍各地理指标的意义,并把各地理指标值和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做成表格形式。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之一,主要是对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相关分析。论文把数据分为18~40岁中青年和40~65岁中老年两个年龄段,依次对中青年和中老年进行复相关分析、单相关分析,最后得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所选的地理因素相关性显著,尤其是与海拔高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为显著。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主体之二,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也是分为18~40岁中青年和40~65岁中老年两个年龄 段,依次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非线性回 归分析,得出一系列的回归方程,再通过F检验和拟合度(即决定系数对)的比 较,得出两个最优的模型: ①、18一40岁中青年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预测模型: YI=12.5447*e一o删IX,,F二332.9,P=0.0000.01 Yl的预测区间是:〔Yl一1.59,Yl+1 .59],1.59为1.%个剩余标准差。 ②、40一65岁中老年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预测模型: YZ二10.429一0.0012玲0.025 36 X7,F=240.626,P=0,000(0.01, YZ的预测区间是:〔YZ一1.22,YZ+1.221,1.22为1.%个剩余标准差。 第六部分是根据自然区划原则,把中国分为八个区,选择有代表.的地点估算 和验证各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并用Maplnfo制成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的地理 分区图。第七部分为全文的结论。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健康成年 人的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空气逐渐稀 薄,大气压逐渐减低,氧含量逐渐减少,机体吸入氧气分压低,机体为了适应缺 氧的环境,使得体内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因而其参考值也低于平原富氧地区, 导致了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通过回 归分析、F检验和对决定系数的比较,得出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两 个最优模型,并利用此模型估算和验证各地区的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通过单因 素方差检验,发现模型估算出的预测值和实测值高度一致,说明这两个方程是可 以有效的预测某一地区的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从而为从地理因素着手计算动脉 血氧分压参考值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回归模型 的建立,应用此模型可以方便的估算和验证中国任何地区的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将丰富医学地理学的内容。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定量化研究。虽然 前有少数医学报道涉及到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研究,但也只是 定性描述,或者只选择海拔高度一个指标、利用海拔系数预测和估算局部地区的 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像本论文这样对动脉血氧分压参考值与地理因素进行专题 化定量化研究,从整个地理环境着手,整体的研究中国这一大的区域,国内外还 未见有报道。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188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1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金刚;;基于电导成像测井的持水率的测量及动态实验[J];石油仪器;2011年03期
2 冯列平;丘卉;;关于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实践体会[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3 杨绍勇;;GTS1-2型数字探空仪基值测定解读[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2期
4 宋晓磊;;基于SVPWM的高效电流控制器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5 杨顺;陈芬;梅明聪;;变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9期
6 袁铭;严勇;陈继山;;地面沉降分析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陈子q
本文编号:281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28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