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和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细胞因子和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节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取新生儿期按0、1、6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加强免疫史,HBsAg和/或抗-HBc均阴性的293名儿童(平均6.08±0.59岁)为研究对象。其中,83名抗-HBs10mIU/ml儿童为远期无/弱应答组,210名抗-HBs≥10mIU/ml为远期应答组。采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1β、IL-2、IL-4、IL-10、IL-12B和IL-13基因11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DNA序列分析确认多态性位点。 结果:远期无/弱应答组儿童IL-4基因-33T、-589T和2979T等位基因频率为86.1%、86.1%和90.4%,分别高于远期应答组的76.0%、76.9%和83.3%(P均小于0.05)。-33位和-589位紧密连锁,两位点基因型TT在远期无/弱应答组的频率分别为74.7%和75.9%,高于远期应答组的57.1%和59.0%(P均小于0.05);而基因型CT则相反,远期无/弱应答组的频率为22.9%和20.5%,低于远期应答组的37.6%和35.7%(P均小于0.05)。IL-4基因2979位基因型和其他8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两组儿童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IL-4基因-33、-589和2979位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在新生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相关。 第二节 HLA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期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Ⅱ类区DR亚区DRB1*01、DRB1*03、DRB1*04、DRBl*07、DRB1*08、DRB1*11、 DRB1*1301/1302和DQ亚区DQBl*0201、DQB1*0401、DQB1*0501等位基因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3-2004出生,新生儿期按0、1、6月方案接种5μg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的29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平均6.02±0.77岁),并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采集外周血。所选儿童HBsAg和/或抗-HBc均阴性且无加强免疫史。其中,抗-HBs 10mIU/ml的儿童86名,为远期无/弱应答组;抗-HBs≥10mIU/ml的儿童211名,为远期应答组。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HLA-DR亚区和DQ亚区共10个等位基因。采用χc2检验分析无/弱应答组和应答组各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 结果:远期无/弱应答和远期应答组儿童的年龄和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0和0.87)。HLA-Ⅱ类区DR亚区等位基因DRB1*04和DRBl*07在远期无/弱应答组的频率为27.1%和36.0%,分别高于远期应答组的18.5%和2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1和0.122);DQ亚区等位基因DQB1*0401在远期无/弱应答组的频率为15.1%,远期应答组为7.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7,95%CI=1.0-4.73,P=0.047)。其余DR亚区5个和DQ亚区2个等位基因在远期无/弱应答组和远期应答组的分布相近。 结论:HLA-Ⅱ类区等位基因DQB1'0401可能与儿童在新生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低水平抗体应答相关。
【关键词】: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疫苗 抗-HBs 人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疫苗 抗-HB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6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3
- 引言13-16
- 参考文献15-16
- 第一节16-48
- 1 前言16-17
- 2 材料与方法17-26
- 3 结果26-43
- 4 讨论43-45
- 5 参考文献45-48
- 第二节48-61
- 1 前言48-49
- 2 材料和方法49-53
- 3 结果53-57
- 4 讨论57-59
- 5 参考文献59-61
- 文献综述61-69
- 参考文献66-69
- 硕士期间已发表文章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珍;;对不同剂量酵母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9年01期
2 王清图;;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乙型肝炎疫苗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0年04期
3 李晓旦;吴金明;;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J];医学新知杂志;2006年03期
4 夏红;;乙型肝炎疫苗:表面抗原多肽的特征[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年03期
5 何江;;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年04期
6 巩志立;;健康成人对小剂量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年01期
7 高秋萍;;乙型肝炎疫苗[J];国外医学情报;1984年16期
8 岩崎弘幸 ,陈绍炜;日本健康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观察[J];华南预防医学;1987年01期
9 李兆祥;;乙型肝炎疫苗不传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Z1期
10 汪能平;梁炽森;何超;曹天佑;;成年人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的远期效果评价[J];传染病信息;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渊;胡亚美;崔建涛;赵敏;吕有勇;;HLA抗原与儿童白血病的相关性[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俞焙秦;陈雪华;刘炳亚;;HLA分型与胃癌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唐克;杨明;;计算机作战模拟的发展方向—HLA[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幸华;张曦;孔佩艳;高蕾;张诚;高力;曾东风;刘红;彭贤贵;龚奕;孙爱华;王庆余;;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15例并发症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黄晓军;;HLA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6 崔凯云;胡国林;;基于HLA的超实时仿真航天器故障诊断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姜南;隋成城;李劲松;李宏图;;某型军机基于HLA的仿真管理与控制系统[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孙要强;段涛;;中间件技术在基于HLA仿真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刚强;陈建华;傅调平;;基于HLA的平台行为集仿真实验平台设计[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郝建国;李兴玮;冯润明;黄健;;基于HLA的实时分布仿真研究[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病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记者 白毅;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与HLA基因亚型相关[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宜秀萍;我省专家发现人类新HLA等位基因[N];甘肃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郑颖t,
本文编号:304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0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