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吸毒人群HIV、HCV、TP感染危险行为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0:13
本文关键词:武汉地区吸毒人群HIV、HCV、TP感染危险行为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并通过血清学检测,了解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 virus, HCV)、梅毒(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状况,分析不同吸毒方式及高危性行为和HIV、HCV、TP感染的关系。针对特定的高危行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相关传染病的新发感染。为相关部门制定艾滋病及其它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提高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技能,遏制HIV、HCV、TP在人群中的流行和蔓延。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随访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675名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及有关信息,分析武汉地区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通过采取血样,检测HIV、HCV、TP抗体,,分析不同吸毒方式及高危性行为和HIV、HCV、TP感染的关系。 研究结果 被调查吸毒者共675人,失访245人,实际随访430人,随访率63.70%。干预组共计370人,失访128人,实际随访242人,随访率65.41%。对照组共计305人,失访117人,实际随访188人,随访率61.64%。访谈的吸毒人群中,男性是女性的2.59倍。吸毒人群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40-50岁的未婚者占主要部分,其中以静脉注射吸毒者(Injecting Drug User,IDU)居多。 吸毒方式及高危性行为和HIV、HCV、TP感染的关系。吸毒方式中单纯静脉注射吸毒的HIV阳性率、HCV阳性率显著高于口吸、口吸+注射,4例HIV均发生于静脉注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样本量较小及基础患病率较低有关。未共用针具与共用针具两种吸毒方式的HIV阳性率、TP阳性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伴侣数为1人、2-4人、4人以上三组的HCV阳性率、TP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吸毒者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使用、偶尔使用、从未使用三组HIV阳性率、TP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际随访人员中,干预组干预后HIV新发感染0人,新发感染率为0.00%;对照组HIV新发感染1人,新发感染率为0.54%。两组HIV新发感染率的比较(P=0.8927),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HCV新发感染3人,新发感染率为5.36%;对照组HCV新发感染10人,新发感染率为18.87%。两组HCV新发感染率的比较(P=0.0296),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TP新发感染3人,新发感染率为1.51%;对照组TP新发感染2人,新发感染率为1.31%。两组TP新发感染率的比(P=0.7666),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武汉地区吸毒人群中,共用针具(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针具共用行为)及未使用安全套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与HIV、HCV、TP感染的关系密切,针对特定的高危行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迫在眉睫,建议在社区开展HIV、性传播疾病的咨询与检测,加强美沙酮替代治疗的依从性教育,以控制AIDS等传染性疾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关键词】:吸毒人员 HIV HCV TP 行为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8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2 材料与方法13-16
- 2.1 研究对象13
-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13
- 2.3 研究方法13
- 2.4 检测方法13-14
- 2.5 质量控制14-15
- 2.5.1 计阶段的质量控制14
- 2.5.2 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14-15
- 2.6 统计学处理15-16
- 3 结果与分析16-27
- 3.1 吸毒人群人口学特征16-20
- 3.1.1 干预组与对照组随访率16
- 3.1.2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点16-17
- 3.1.3 随访吸毒人员人口学特点17-19
- 3.1.4 性别与吸毒方式19
- 3.1.5 年龄段与吸毒方式19
- 3.1.6 婚姻状况与吸毒方式19-20
- 3.1.7 文化程度与吸毒方式20
- 3.2 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情况20-24
- 3.2.1 血清学基线20-21
- 3.2.2 血清学随访21
- 3.2.3 HIV 基线患病率(包括失访的个案)21
- 3.2.4 HIV 基线患病率(不包括失访的个案)21-22
- 3.2.5 HIV 新发感染率22
- 3.2.6 HCV 基线患病率22
- 3.2.7 HCV 基线患病率(不包括失访的个案)22-23
- 3.2.8 HCV 新发感染率23
- 3.2.9 TP 基线患病率23
- 3.2.10 TP 基线患病率(不包括失访的个案)23
- 3.2.11 TP 新发感染率23-24
- 3.3 吸毒方式及高危性行为和 HIV、HCV、TP 感染的关系24-27
- 3.3.1 吸毒方式24
- 3.3.2 共用针具24-25
- 3.3.3 高危性行为25-27
- 4 讨论27-33
- 4.1 美沙酮替代治疗的优势27
- 4.2 MMT 脱失的危害及原因分析27-28
- 4.3 人口学特征与吸毒的关系28
- 4.4 血清学检测与吸毒的关系28-29
- 4.5 高危性行为与吸毒的关系29
- 4.6 针对上述问题给予建议29-33
- 4.6.1 加大 IDU 干预的投入29-30
- 4.6.2 提供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干预30
- 4.6.3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0-31
- 4.6.4 加强门诊工作人员心里干预能力的培训31
- 4.6.5 社区、公安、门诊多部门综合干预31
- 4.6.6 预防用药31-32
- 4.6.7 抑制新型毒品的流行32
- 4.6.8 研发疫苗32-33
- 5 创新和改革艾滋病防治宣教的形式与内容33-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41
- 综述41-49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活动情况49-50
- 附录2 调查表50-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瑛;王烨;黄虹;张久华;田秀红;褚委丽;李建军;叶爱军;何纳;;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中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现况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3期
2 张淑华;加强艾滋病宣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年02期
3 刘倩萍,张晓玲,徐元川;西昌市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4期
4 夏娴;骆峻;董静;尤华;钱燕华;钱兴才;喻荣彬;;江苏省部分地区吸毒人群HC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4期
5 钟福华;;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特点 原因与防治对策[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年02期
6 范长河,郝伟,杨德森;我国部分地区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部分:方法学、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率及首次使用时间[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年04期
7 梁慕明;上海市宝山区1994~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年01期
8 陈康林;郝春;阮玉华;谢联智;巫俊林;夏耀文;张亚峰;张万里;张朝品;秦光明;邵一鸣;;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的定性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6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武汉地区吸毒人群HIV、HCV、TP感染危险行为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2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