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三模块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4:17

  本文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三模块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食源性疾病是由于摄入食品在人体内引起感染和中毒的疾病,每个人都处于食源性疾病的危险中。目前世界上由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食源性疾病危害因素中是主要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道,全球每年发生腹泻的病历数高达15亿,由此造成了百万儿童死亡,其中70%的病例归咎于各种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有效地收集有关食品污染信息,有利于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性评估,创建食品污染预警系统。在保护国内消费者健康与利益的同时,提高我国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地位。烟台市食物中毒环节多发生在食品原料污染、加工食品生熟不分而引起交叉的污染、海鲜产品未充分煮熟而致活菌数超标、食品保存不当等方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摄食生鲜及未彻底地加热的水产品人群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判断是否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本次课题提出食源性疾病三个模块的概念,三模块是指食源性疾病事件、特定食品病原组合、从业人员健康携带病原细菌调查。并讨论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微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点,而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是为确定食源性疾病病因而进行的,通过三年发生的6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分析并找出关键控制点,减少并控制疾病暴发。 调查范围与检测依据: 1、发现潜在的和正在发生的食品中生物性污染问题,进行危险性评价,注重季节性食物中毒的散发和爆发流行,及突发应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生物污染物监测方面,监测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凉拌菜类食品、蜜饯水果类食品和水产品中的细菌总数、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指标。 3、按照2003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或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要求。采用API细菌鉴定技术鉴定可疑的菌株。 借助于各类食品污染物检测数据,建立一个能够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提前预警的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18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综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10-19
  • 1.1 世界范围内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建设11-12
  • 1.2 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建设12-14
  • 1.3 实验方案14-15
  • 1.4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相关联的三个模块的定义和意义15-16
  • 1.5 三个模块的研究方案16
  • 1.6 食源性致病菌谱16-18
  • 1.7 实验方法18
  • 1.8 主要实验试剂18-19
  • 2 模块—食物中毒事件中致病菌的监测19-26
  • 2.1 样品来源、检验方法、评价标准19
  • 2.1.1 样品来源19
  • 2.1.2 检验方法19
  • 2.1.3 评价标准19
  • 2.2 结果与分析:19-24
  • 2.2.1 病原菌鉴定结果19-20
  • 2.2.2 拮抗试验20
  • 2.2.3 利用API细菌鉴定金标准的方法对于疑似菌株进行确定20-21
  • 2.2.4 食物中毒事件结果分析21-22
  • 2.2.5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月份分布情况22-23
  • 2.2.6 细菌性食物中毒人员类别及构成23
  • 2.2.7 中毒食品情况23-24
  • 2.3 讨论与小结24-26
  • 3 模块二特定食品的微生物指标的监测26-36
  • 3.1 材料、方法及评价标准26-27
  • 3.1.1 样品来源26
  • 3.1.2 检测项目26
  • 3.1.3 检测方法26-27
  • 3.1.4 评价标准27
  • 3.2 结果与分析27-33
  • 3.2.1 结果27
  • 3.2.2 实验数据分析27-31
  • 3.2.3 微生物指标监测分析31-33
  • 3.3 结论与分析33-36
  • 4 模块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携带致病菌的监测36-43
  • 4.1 样品来源与检测方法36-37
  • 4.1.1 粪便标本的采集36
  • 4.1.2 检测方法36-37
  • 4.1.3 诊断方法37
  • 4.2 结果37-41
  • 4.2.1 谱图分析37
  • 4.2.2 检测结果37-38
  • 4.2.3 致病菌检出情况分析38-39
  • 4.2.4 致病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39-40
  • 4.2.5 三年间监控致病菌情况对照40-41
  • 4.3 讨论41-43
  • 5 结论43-47
  • 5.1 食源性疾病安全检测系统三个模块之间的联系43-44
  • 5.2 试验过程的创新性发展44-45
  • 5.3 鉴定结果45-46
  • 5.4 由以上工作得到结论46-47
  • 6 食源性疾病安全检测系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47-48
  • 7 食源性疾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48-50
  • 7.1 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先决条件是食品被致病菌污染48
  • 7.2 生熟食品分开。48
  • 7.3 工具容器生熟分开48
  • 7.4 注意操作卫生48-49
  • 7.5 控制细菌繁殖49
  • 7.6 及时加工食品49
  • 7.7 缩短存放时间49
  • 7.8 妥善保存49-50
  • 8 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的影响因素50-52
  • 8.1 隐瞒不报及漏报50
  • 8.2 迟缓报告50
  • 8.3 调查取证不到位50
  • 8.4 采样留样不规范50
  • 8.5 检验不及时、样品贮存不恰当50-51
  • 8.6 检验步骤或项目不齐全51-52
  • 参考文献52-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干莉娜;食品生产过程的统计过程控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三模块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28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