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证券企业员工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7-05-02 00:13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某证券企业员工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群主要死因,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一些行为和心理危险因素的流行率上升是导致慢性病增加的重要因素。大量证据表明,健康促进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健康行为,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应对慢性病威胁的有效策略。在企业中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员工慢性病患病风险和医疗费用,减少因病缺勤,提高健康相关工作效率,应该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能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选择北京市某证券企业为现场,通过识别和评估员工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明确员工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员工健康需求选择和实施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方式,并在1年后对干预的效果和干预方式的适宜性做出评价。目的(一)描述北京市某证券企业员工中存在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现况。(二)探索健康促进项目能否降低北京市某证券企业员工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能否提高员工慢性病预防知识水平。方法采用类实验(quasi-experiment)方法,在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健康风险评估问卷基础上,开发出本研究所用的《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证券企业321名员工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并根据员工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分布和小组访谈结果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并在干预后对其中179名员工进行了随访,通过基线调查数据与干预后终期调查结果的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一)在参加健康危险因素基线调查的员工中,存在膳食不合理的有119名(66.10%)、身体活动不足的有106名(33.76%)、吸烟的有45名(14.29%)、饮酒的有51名(16.19%)、超重/肥胖的有79名(25.90%)、压力大的有274名(86.16%)、睡眠差的有161名(50.79%)。因小病用药与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率及健康风险级别之间均未见显著关联(均P0.05)。(二)参加基线调查的321名员工中,179名(55.76%)自愿参加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项目的终期调查。参加基线和终期两次调查的员工中,膳食不合理的员工比例由基线时的70.00%降至终期时的54.00%,下降16.00个百分点(χ2=7.5294,P=0.0061);身体活动不足的员工比例由基线时的35.76%降至终期时的19.56%,下降例分别下降3.35、1.70、2.26和2.76个百分点,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参加两次调查的员工中,超重/肥胖的员工比例上升0.60个百分点,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6,P0.05)。参与两次调查的员工,健康知识得分显著提高(符号秩S=-2959,P0.0001),盐摄入量知晓率显著提高(χ2=16.0556,P0.0001)。按员工具有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数目,将员工分为高健康风险和低健康风险两组。基线调查时处于低健康风险的员工为32名,占34.41%;处于高健康风险的员工为61名,占65.59%。终期调查时处于低健康风险的员工为50名,占53.76%,处于高健康风险的为43名,占46.24%,处于高健康风险的员工比例在干预后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14,P=0.0007)。(三)参加终期调查的179名员工中,参加健康知识讲座、测量血压、阅读科普读物或浏览健康网站及参加健康咨询的员工分别为97名(54.19%)、126名(70.39%)、122名(68.16%)及31名(17.32%)。至少参加过一项干预方式的员工中,基线和终期调查时其所具有的健康危险因素存在差别,膳食不合理的员工比例由75.00%降至5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3,P=0.0035);身体活动不足的员工比例由35.48%降至1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0,P0.0001);吸烟的员工比例由16.77%降至11.6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55)。参加过任一项健康促进活动的员工,干预前、后比较,健康知识得分明显提高(符号秩S=-2545,P0.0001),盐推荐摄入量的知晓率显著提高(χ2=17.8525,P0.0001)。结论(一)北京市某证券企业员工具有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按分布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压力大、膳食不合理、睡眠差、身体活动不足、超重/肥胖、饮酒、吸烟。(二)员工因小病用药与慢性病危险因素之间未见关联,与健康风险级别也未见关联;但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存在关联,随年龄增大,员工因小病用药比例增加,已婚员工较未婚员工的因小病用药比例为高。(三)经过1年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员工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饮酒、压力大、睡眠差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比例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的员工比例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改善员工自我健康感、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提高员工慢性病知识水平。不同干预方式对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及提高健康知识水平的效果相似,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的流行率、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四)员工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主要为营养膳食、运动指导、慢性病预防及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健康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危险因素 健康促进 工作场所 干预 效果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8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敏,顾学琪,甘兴发;WHO-上海工厂健康促进示范项目终期评价分析报告[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10期
2 马冠生;栾德春;刘爱玲;李艳平;崔朝辉;胡小琪;;中国成年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水平与超重肥胖的关系[J];营养学报;200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某证券企业员工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3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