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复杂网络的病毒传播模拟及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复杂网络的病毒传播模拟及控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减少紧急传染病暴发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公共健康机构将不同的干预措施,比如分发疫苗、关闭学校、限制出入境等等,并入传染病模型中,用来指导决策,从而控制病毒的蔓延。近来,科研人员越来越关注怎样在资源(财力、疫苗等其他物资)有限的情况下,寻找一种疫苗分发策略来最大程度的减少传染病的影响。而目前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基于不同年龄结构进行传染病的建模,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几乎没有研究工作是同时考虑年龄和地区的。因此,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新的传染病模型——混合SEIR-V模型(简称HSEIR-V模型),该模型基于传统的SEIR模型,在建模过程中不仅考虑了不同年龄结构,同时还考虑的不同的地区。其次,针对新的同时基于年龄和地区的传播模型,构造了人群接触的复杂网络,来评估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人群的“接触频率”。人群接触频率将被用于传染病传播的模拟,在传染病传播模型中举足轻重。再次,我们把一些疫苗策略考虑进传染病模型中,这些策略有:不同的疫苗覆盖率、不同的疫苗发放时间和不同的疫苗部署策略。我们设计了四种疫苗部署策略,分别基于人口、接触频率和感染率和感染风险。最后,使用香港2009-2010年H1N1爆发时的官方统计数据验证HSEIR-V模型。结果显示HSEIR-V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和实际H1N1感染传播数据很好的进行匹配,也从侧面验证了人群“接触频率”的合理性。因此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不同的控制策略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传染病模型 复杂网络 接触矩阵 优先级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81;O15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13-14
- 1.4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疾病传播建模15-31
- 2.1 病毒传播模型的发展15-20
- 2.1.1 Kermack-Mchendrick模型15-18
- 2.1.2 基于Kermack-Mchendrick模型的其他病毒传播模型18-20
- 2.2 SEIR模型20-23
- 2.2.1 基本再生率20-22
- 2.2.2 群体免疫22-23
- 2.3 加入控制策略的扩展SEIR模型——HSEIR-V模型23-26
- 2.3.1 HSEIR-V模型23-25
- 2.3.2 HSEIR-V模型的基本再生率25-26
- 2.4 实验与结果分析26-30
- 2.4.1 参数说明26-28
- 2.4.2 病毒传播模拟结果与实际感染人数对比28-29
- 2.4.3 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接触矩阵的构建31-45
- 3.1 基于个体接触的动态复杂网络31-33
- 3.2 数据说明33-34
- 3.3 数据预处理34-35
- 3.4 基于群体的接触矩阵计算35-38
- 3.5 实验与结果分析38-44
- 3.5.1 模拟数据与人.普查数据的对比38-40
- 3.5.2 基于地区和年龄的接触矩阵40-42
- 3.5.3 跨区接触矩阵42-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疾病控制策略研究45-54
- 4.1 引言45
- 4.2 疫苗的分配45-52
- 4.2.1 疫苗覆盖度45-47
- 4.2.2 疫苗投放时间47-48
- 4.2.3 疫苗投放策略48-50
- 4.2.4 疫苗策略小结50-52
- 4.3 混合策略52-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总结和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2
- 附件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宝珠;年龄结构的致命性传染病控制模型[J];系统科学与数学;1995年03期
2 陈一贤;;建立数学模型用于口岸传染病控制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13期
3 陈一贤;;建立数学模型用于口岸传染病控制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09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庆五;;论当前的传染病控制的策略[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士雪;;传染病与公共卫生[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3:传染病的遗传易感性[C];2010年
3 刘建军;;传染病易感基因的发现对传染病控制的意义[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3:传染病的遗传易感性[C];2010年
4 胡丽莉;吴静;张永红;周淑华;周淑春;;长春市传染病控制现状与面临的挑战[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张福仁;;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3:传染病的遗传易感性[C];2010年
6 许锐恒;余德文;;SARS的启示[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7 徐建国;;从新的病原性细菌的发生机理看传染病控制的长期性[A];全国新出现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8 郭红梅;;从SARS的防治谈给我国传染病控制工作带来的启示[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崔百忠;王祖郧;;玉树地震后灾区鼠疫防控工作浅析[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陆永昌;张家祝;张明江;陆永贵;丁永健;;虫媒性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玉华;肉鸽传染病控制措施[N];新疆科技报(汉);2005年
2 张苏民;传染病控制成效显著[N];海南日报;2007年
3 记者 华凌邋张爱华;中英合作发现未来影响传染病发生流行因素[N];科技日报;2008年
4 胥晓琦;21世纪我们仍面临传染病控制的严峻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段智民;自治区重点传染病控制项目工程开工[N];西藏日报;2001年
6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消毒是防传染病的第一关[N];保健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加强传染病收治管理[N];江淮时报;2006年
8 记者 梁晓华;欧盟拟建传染病控制中心[N];光明日报;2003年
9 记者 王应武;河南省援建我区重点传染病控制项目竣工[N];西藏日报;2002年
10 陈德胜 博士;与传染病抗争亟待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支撑[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向前;传染病控制之国际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孙彦彦;全球传染病控制中筹资机制优化:全球公共品视角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伟;基于动态复杂网络的病毒传播模拟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董世存;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流调与智能分析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3 周睿;双重传播与媒介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复杂网络的病毒传播模拟及控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4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