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真菌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1了解真菌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研究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3)-β-D-葡聚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检测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为真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真菌血流感染住院患者血液标本35例,为真菌血流感染组;局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液标本30例,为局部真菌感染组;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33例,为正常对照组;真菌血流感染组与局部真菌感染组统称为感染组;真菌血流感染组中21例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非白色念珠菌组;真菌血流感染组中死亡9例为死亡组,其余26例为治愈组。 方法 对我院2011全年血培养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真菌感染进行分布及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NEU%,P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 BUN, Scr;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1-3)-β-D-葡聚糖;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NF-a, 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10, VCAM-1, E-Selectin。 结果 2011年1月-12月我院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5093份,检出病原菌473株,其中检出真菌39株,真菌分离率为0.77%,占检出病原菌的7.8%;39株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数量最多,依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主要科室分布中新生儿科数量最多,其次为血液内科和ICU等;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0-14岁(69.2%),其次为60岁及以上(23.1%)。对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局部真菌感染患者、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WBC检测结果真菌血流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U%检测结果真菌血流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都显著增高(P0.01);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色念珠菌组与非白色念珠菌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真菌血流感染组、局部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真菌血流感染组与局部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色念珠菌组、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a, IL-6, VCAM-1, E-Selectin在真菌血流感染、局部真菌感染与正常对照比较显著增高(P0.01),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a, IL-6真菌血流感染组高于局部真菌感染组(P0.01);TNF-a, IL-6, VCAM-1, E-Selectin在白色念珠菌组、非白色念珠菌组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PLT, BUN, Scr的检测结果死亡组与治愈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血流感染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有助于临床诊断。 2. NEU%, hs-CRP,(1-3)-β-D-葡聚糖,TNF-a, IL-6, VCAM-1, E-Selectin在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其中hs-CRP,(1-3)-β-D-葡聚糖,TNF-a, IL-6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3. NEU%有助于白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和非白假丝酵母菌性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 4. PLT,BUN,Scr可作为真菌性血流感染死亡的高危诊断指标。
【关键词】:血流感染 真菌 细胞因子 早期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81.3
【目录】:
- 缩写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第一部分 真菌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13-27
- 前言13-15
- 1 材料与方法15-18
- 2 结果18-21
- 3 讨论21-24
- 4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第二部分 真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27-52
- 前言27-30
- 1 材料与方法30-36
- 2 结果36-45
- 3 讨论45-48
- 4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3
- 致谢53-54
- 综述54-61
- 参考文献59-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康爱玲;;86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分析[J];兵团医学;2010年02期
3 石增立,刘凤,于小玲,王宝娃,董晓青;败血症大鼠促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秦开秀;简华刚;;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表达[J];重庆医学;2007年04期
5 冉鹏;;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J];重庆医学;2008年16期
6 王文闻;;重症颅脑疾病并发神经源性水肿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25期
7 王宗林;周楠;谢晓阳;李季;易军;高健;;机械通气治疗胸部创伤后ARDS的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8 陈瑜;张雷;王立明;朱有华;曾力;韩澍;赵闻雨;傅尚希;;被动免疫治疗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冯石军;;大剂量沐舒坦联合PEEP机械通气治疗ARDS 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1期
10 孙健;赵吉光;郑柳颖;雷明明;郭惠娇;杨春艳;吴哲;;趋化因子FKN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辰;詹庆元;;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赵子文;张复春;许敏;黄侃;钟维农;蔡卫平;尹炽标;黄少丹;邓哲彤;韦民;;广州地区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9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杜晓刚;CRRT对SAP继发肺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及对其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宋振举;中国汉族人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琦;SIRS-肺损伤大鼠模型与抗炎因子表达及AP-1活性变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5 左伟;核因子—κB活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金玄玉;异丙酚对内毒素休克鼠肺保护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金婧;LPS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和NF-κB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张键;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闻庆平;中性粒细胞功能改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发病学意义及清胰汤防治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10 赵秋玲;饮食因素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东;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TGF-β1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朱建军;影响体外膜肺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3 穆德广;扎鲁司特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吴允孚;前炎细胞因子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韦俊;前列腺素E_1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6 栾正刚;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转录调节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张剑锋;甘利欣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0、IL-18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高晓玲;胆红素对抗内毒素诱导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9 梁海龙;无泵型体外膜肺氧合对吸入全氟异丁烯所致ARDS的呼吸辅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10 马玉腾;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真菌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早期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35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