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血流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血流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医院感染暴发即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事件的现象。医院感染暴发,病死率高,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流行,必须迅速查明感染源,目前公认的查找感染源的方法是分离病原菌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一起近期医院血流感染暴发事件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应用抗生素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病原体进行同源性分型,为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的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 1、菌株来源和药敏试验:试验菌株分离自天津市某医院外科病房2010年7月16日至7月28日5名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Kpl-Kp8);对照菌株分离自同期天津市另一家医院感染科病房的6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Kp9-Kp13)。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MICs)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能、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氨曲南)的耐药性。 2、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提取肺炎克雷伯菌全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l酶解后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全基因组DNA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3、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从试验株中选取菌株Kp1及另2株Kp4,Kp5;从对照株中选取2株Kp9和K13,共5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分别扩增其7个管家基因(rpoB,gapA,mdh,pgi,phoEinfB,tonB)的核心片段(318bp-501bp),并进行序列分析,将测序结果提交国际数据库网站http://www.mlst.net,获得菌株的ST型。 结果 1、药敏试验:8株试验菌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菌株Kp1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美罗培能、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氨曲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敏感;菌株Kp2等其他7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的抗生素药敏谱完全相同,且均为多重耐药菌,即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能、哌拉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氨曲南敏感。6株对照菌株中:菌株Kp14对11种抗菌药物均敏感;菌株Kp9和Kp12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哗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美罗培能、复方磺胺甲恶哗、氨曲南敏感;其它3株菌的药敏谱不尽相同。 2、PFGE结果:8株试验菌株中,共分出2型,菌株Kp2-Kp8共7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的PFGE谱型一致,即均具有11条电泳条带,且相应条带大小相同,为PFGE Ⅱ型;菌株Kp1具有12条电泳条带,与Kp2等其它7株有7条条带以上的差异,为PFGE I型。6株对照菌株共分出6型,其电泳条带数9-12条不等,均具有7条以上条带的差异。 3、MLST的结果:3株试验菌株中,菌株Kp4,Kp5具有一致的MLST型,即ST133(12,1,1,2,5,1,36),与菌株Kp1(10,1,1,1,9,4,12)有5个基因座不同,为不相关菌株。2株对照菌株中,菌株Kp13的ST型为ST86(9,4,2,1,1,1,27)与菌株Kp9(1,1,1,1,1,1,36)具有6个基因座的不同,为不相关菌株。这一研究结果与PFGE的研究结果一致。菌株Kpl与菌株Kp9均在MLST数据库中未查询到相应的ST型。菌株Kp1的ST型与ST23, ST548, ST793, ST808最为接近,菌株Kp9的ST型与ST15, ST132, ST326, ST655, ST709, ST748最为接近。 结论 1、经抗生素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析的分型研究,可以判定天津市某医院外科病房2010年7月16日至7月28日手术后发生的5例血流感染患者为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血流感染暴发。分离自患者A的痰和血液中的肺炎克雷伯菌(Kp2,Kp3,Kp6)与分离自患者B(Kp4),C(Kp5),D(Kp7),E(Kp8)4名患者血液中的肺炎克雷伯菌为同一克隆株,根据5名患者感染的先后顺序,可能患者A为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感染源,通过交互感染传给B,C,D,E四名患者。分离自患者A腹腔引流液的菌株Kp1与分离自其痰(Kp2)和血液中(Kp3,Kp6)的肺炎克雷伯菌不具有同源性。菌株Kp6可能是患者A的感染未治愈或为治愈后的二次感染。 2、抗生素药敏谱分型对初步判断医院血流感染暴发有一定价值,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但精确性欠缺。 3、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与多位点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均显示了一致的分型结果,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及追踪溯源有重大价值。 PFGE分型结果可靠,能较好反映流行病学相关性。MLST分型结果易于标准化,可进行不同实验室间的比较,且实验过程较简便,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医院感染暴发 血流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 基因分型 表型分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5
- 前言15-19
- 研究现状、成果15-17
- 研究目的、方法17-19
- 一、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菌株的抗生素药敏谱分析19-27
- 1.1 对象和方法19-23
- 1.1.1 对象19-20
- 1.1.2 方法20-23
- 1.2 结果23-25
- 1.2.1 药物敏感试验23-24
- 1.2.2 药物敏感性分析24-25
- 1.3 讨论25-27
- 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27-33
- 2.1 对象和方法27-30
- 1.1.1 对象27-28
- 1.1.2 方法28-30
- 2.2 结果30-31
- 2.3 讨论31-33
- 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析33-45
- 3.1 对象和方法33-36
- 3.1.1 对象33-34
- 3.1.2 方法34-36
- 3.2 结果36-43
- 3.2.1 MLST结果图36-38
- 3.2.2 MLST结果分析38-43
- 3.3 讨论43-45
- 小结45-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2-53
- 综述53-62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阮章,卢月梅,陈升汶,何林,吴伟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年05期
2 龚文胜,刘厚明,何林,杨自华,唐曙明;肺炎克雷伯菌25株PFGE基因分型和药敏表型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3 李百丽,秦开贵,何庆云,陈玲玲,闵翠丽;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药敏试验结果与报告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年06期
4 卢月梅,张阮章,何林,吴劲松,李勇;10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年01期
5 叶爱菊;有药敏指导的39例次细菌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年03期
6 杨海,黄超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1期
7 糜家睿;黄支密;糜祖煌;;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24期
8 黄忠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9 黄妙珠;关倩雅;陈汉斌;李素萍;陈建宏;;脑瘫患儿院内感染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16期
10 季萍,道彩梅,张琼,高小妹,杨志伟,朱振宏;乌鲁木齐地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调查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珑;毛文祥;丁汀;;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体外耐药的动态观察[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万珊;费樱;杨焕婕;刘宝;;1051株临床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3 华杰;李艳霞;;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监测[A];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周宏伟;蔡加昌;张嵘;陈功祥;;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的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沈定霞;;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AmpCβ内酰氨酶的表型检测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孙康德;冯志磊;虞中敏;唐毅;陈福祥;;质粒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尤佳女;杨叶青;;我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刘朝晖;左斌;王汉平;杨银梅;叶慧芬;赵子文;;肺炎克雷伯菌产新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表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敏;朱张国;沈先丽;;76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性的分析[A];二○○八年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学术大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睡眠呼吸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若伦;张宿荣;叶晓光;;环丙沙星诱导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抗菌不成反致感染[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陶庆春;用病原学检测指导抗生素使用[N];健康报;2005年
3 山东农业大学 冀贞阳;加强防治猪链球菌病[N];山东科技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峰;突破2002 十大进步逾越用药障碍[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5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周前进;“抗结核药敏芯片”问世[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张俊超 周前进;华中科大成功研制出“抗结核药敏芯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8 ;败血症(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文馨;肺炎不可怕 关键及时治[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邓伯勋 熊争鸣;体检应包括的内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卫民;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耐药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2 齐艳;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分型及传播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余方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筛选及转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宇;普外科胆道手术细菌感染及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楠;肺炎克雷伯临床菌株基因组岛的识别与鉴定[D];复旦大学;2009年
7 贾艳;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菌毛致病的分子基础及其免疫相关抗原表位的筛选[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家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熊自忠;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姚芬;肺炎克雷伯菌和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芭;对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和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建辉;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脉冲场电泳分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姚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汕头大学;2004年
4 钱雪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殷春红;导致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氟喹诺酮耐药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6 张捷;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罗璐;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血流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孙红;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测和KPC酶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许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医院血流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49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