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部农村地区15-59岁妇女贫血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西北部农村地区15-59岁妇女贫血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西北部农村15-59岁妇女的生活现状以及贫血情况,分析影响妇女贫血的因素,为制定预防妇女贫血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0年10-11月在新疆、山西、甘肃、青海四个省抽取84个示范村的1932名15-59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中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和行为调查表》对1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HemoCueHb201+血红蛋白测量仪测量其血红蛋白值。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所有数据分析过程采用SAS9.0,SPSS18.0统计软件完成。 结果:(1)一般情况:结果显示,西部农村15-59岁妇女贫血患病率为32.5%。1932名调查对象中,新疆省人数最多,为892人(46%);甘肃的最少,267人(14%)。调查对象中,调查的汉族人最多835人,占43.3%。其次是维吾尔族,526(27.3%)人。在调查的所有15-59岁妇女中,初中所占比例最大,为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最少,为2%。调查对象中,1086(56.4%)人的职业为农业。 (2)生活和饮食习惯:大部分调查对象以植物油为主,,占81.6%。15.6%的调查对象动物油和植物油都使用。86.1%的调查对象使用铁锅烧菜。1195(62.3%)的调查对象日常生活中喜欢饮茶。1030(53.3%)的项目地妇女不吃豆制品,23.0%的调查对象每周中有一或两天吃豆制品,23.7%的调查对象每周有3天及以上吃豆制品。调查的总人数中,1335(69.1%)人不吃动物肝脏,413(21.4%)人每周一或两天吃肝脏,仅有9.5%的调查对象每周三天及以上吃动物肝脏。 (3)影响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影响妇女贫血的因素有:食用油种类、饮用水来源、饮茶情况、是否进食动物肝脏、是否进食豆制品、是否饮用碳酸饮料。2)多因素分析:饮茶和饮用碳酸饮料的妇女更容易患贫血,进食豆制品和动物肝脏的妇女贫血患病率低。 结论:西北部农村地区15-59岁妇女贫血患病率较高,主要与其饮食情况有关。因此,应加强对妇女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鼓励其合理膳食,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和合理饮食的意识。
【关键词】:农村地区 妇女 贫血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56;R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一、对象与方法10-13
- 1 研究对象10
- 2 方法10-12
- 3 质量控制12-13
-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13
- 二、结果13-29
- 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13-14
- 2 贫血的总体情况14-15
- 3 一般情况与贫血15-20
- 4 生活习惯与贫血20-23
- 5 饮食情况23-26
- 6 身体状况与贫血26
- 7 影响贫血的多因素分析26-29
- 三、讨论29-33
- 1.调整海拔对血红蛋白的影响29
- 2.总贫血患病率较高29-30
- 3.各年龄组间贫血率不同,20 岁和 30 岁组贫血患病率最高30
- 4.哈萨克族农牧民患病率较高30-31
- 5.膳食与贫血31-32
- 6.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较好的育龄妇女,其贫血患病率较高32-33
- 四、建议33-36
- 1.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膳食,提高育龄妇女的营养知识水平及加强饮食相关教育33
- 2.使用铁强化食物以及补充铁剂、叶酸33-35
- 3 定期做好西部农村居民的体检工作35-36
- 参考文献36-40
- 综述40-56
- 参考文献49-56
- 附录56-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枝;湖北大学妇女健康普查及防治[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2 ;妇幼卫生[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2期
3 刘小妹;;白带,老年妇女健康的晴雨表[J];祝您健康;2005年11期
4 叶丽华;张如英;;英德市妇女病普查2628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21期
5 卫华;;欧洲妇女健康成像市场新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年04期
6 王|兰!200032;环境雌激素与妇女健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年02期
7 李铁红;“经期卫生用品与妇女健康专家论坛”在蓉举办[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07期
8 ;两性信息[J];生活与健康;2009年07期
9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课题组;参木啦;旦增;;西藏农区生育习俗与妇女健康——以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扎西岗乡玉妥村为例[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10 ;真情关爱妇女健康——飞利浦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系统的全方位解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明胜;李亚柱;;基于中小零售企业联盟的农村连锁经营[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许长禄;;辽宁省农村地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冉光杰;喻磊;;从管理学的视角看乡镇政府流程再造[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4 张倩;;我国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前景[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朱孟府;宿红波;王政;王海燕;游秀东;;农村饮水安全及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L·Mo-Swan;张淑敏;;泰国南部农村地区母亲的营养状况与妊娠结果[A];第一届妇幼营养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9年
7 夏建国;;当前农村反邪教工作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思考[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8 马广玉;李自亲;单进有;鲁双;温世荣;李国忠;王德生;;牡丹江农村地区癫痫患者用药情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秦娟;张金良;;中国农村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李萍;马利;;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琼燕;陕西省妇女健康工程启动[N];陕西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拥;全市妇女健康工程启动[N];安康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强洪;湖北省妇女健康行动初见成效[N];中国妇女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乔虹;感恩祖国母亲 关爱妇女健康[N];中国妇女报;2009年
5 记者 任勇 通讯员 邵平;本市妇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N];天津日报;2009年
6 记者 龚哲明;妇女健康是“娘家人”的最大心愿[N];宁波日报;2010年
7 记者 阮冰莹;扩大普查覆盖率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N];潮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白季;撑起城乡妇女健康“保护伞”[N];红河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李欣 通讯员 谢永莲;全省妇女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N];青海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蒋明 通讯员 周建跃;湖北妇女健康行动普查428万人[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红梅;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宋春燕;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下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分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小兵;中国西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俊红;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农村推广的机制设计与政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石菊芳;我国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常晔;中国农村不同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张奎力;国外医疗卫生及其框架内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芸;中国西部农村小学生的健康与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马敬东;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家庭健康风险模型与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陈卫;河南农村艾滋病防治模式与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学霞;西北部农村地区15-59岁妇女贫血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邹滢;对农村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与管理的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杰;我国农村居民住院卫生服务利用变化趋势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韩枫;河南省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唐凌志;湖南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覃安;“十一五”规划对广西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兰;基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曾瑾;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黄伟强;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吴燕华;农村普通高中地理课堂错误的资源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6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82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