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疫苗接种方式下疟疾传播的建模与控制
本文关键词:在新的疫苗接种方式下疟疾传播的建模与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疟疾 疫苗 基本再生数 有效再生数 平衡点 后向分支
【摘要】:本文建立和研究了两个在新的疫苗接种方式的疟疾传播模型.对于具有标准发生率的模型,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ψ)和有效再生数R(ψ)的表达式,其中R0(ψ)R(ψ).证明了当R0(ψ)1时,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0(ψ)1且R(ψ)1时,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存在后向分支;当R0(ψ)1时,系统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对于具有双线性发生率的模型,同样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m(ψ)的表达式,并证明了当R0m(ψ)1时,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当R0m(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0m(ψ)1时,存在唯一稳定的地方病平衡点.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得到的主要结果,并进行了灵敏性分析.
【关键词】:疟疾 疫苗 基本再生数 有效再生数 平衡点 后向分支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1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1章 引言7-10
- 第2章 预备知识10-12
- 第3章 具有标准发生率的疟疾传播模型12-26
- 3.1 模型的建立12-16
- 3.2 再生数的表达式和无病平衡点16-20
- 3.3 地方病平衡点和后向分支的存在性20-26
- 第4章 具有双线性发生率的疟疾传播模型26-33
- 4.1 模型及平衡点的存在性26-29
- 4.2 平衡点的稳定性29-33
- 第5章 数值模拟33-37
- 第6章 结论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outbreak pattern of the SARS cases in Asi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年17期
2 徐英;;HIV/AIDS传播动力学的数学建模及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14期
3 张知彬,盛承发,马祖飞,李典谟;亚洲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规律的研究[J];科学通报;2004年16期
4 孔庆凯;邱志鹏;邹云;;一类媒介-宿主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郝朝洋;蒋继发;;HIV体内感染的动力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光菊;杜鹏;廖新元;;具免疫应答时滞乙肝病毒的数学模型[J];三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建军;薛亚奎;张晋珠;;具有时滞的媒介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16期
8 何泽荣,王绵森,雒志学;一类源于传染病模型的积分方程的正解[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4年02期
9 张玉灵;刘银萍;;一个具有时滞的媒介传播流行病模型中的Hopt分支(英文)[J];生物数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俊利;;一个具有干预策略的肺结核模型的阈值动力学行为(英文)[J];生物数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金仁;陈坤;;应用时滞SEIR离散模型评价水痘暴发疫情控制效果[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树敏;传染性疾病传播机制与控制的系统研究[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2 丁德琼;两类传染病模型的数值解及全局稳定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永奇;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传播分析和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太雷;几类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5 KHAN HINA;同伦分析方法在非线性力学和数学生物学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瑜;几类生物数学模型的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张继民;时标动力学方程周期解[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伟;传染病动力学的一些数学模型及其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爽;具有连续接种免疫的SEIS模型和具有饱和接触率的SEIV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潘金仁;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水痘疫情预测和防控措施效果评价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坤龙;确定性传染病模型的最优接种控制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晓平;路途感染及健康检查对疾病传播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晓燕;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及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茵;具有接种疫苗和再次感染的媒介传染病模型分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7 巩建辉;带阶段性脉冲捕杀效应的媒介传染病模型[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8 冯永清;腮腺炎动力学模型分析[D];中北大学;2011年
9 王小芳;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与稳定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绍凯;几个传染病模型复杂动力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4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90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