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3 19:15

  本文关键词: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交通伤害 道路交通事故 流行趋势 影响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广西公安厅交警总队记录在案的南宁市2000-2009年历年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运用GIS软件ArcGIS 10建立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GIS数据库,描述和分析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趋势、成因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其影响因素,同时,以基于GIS的空间回归预测交通伤害,为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控制、监测以及制定干预措施和决策立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和分析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趋势、成因,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其影响因素,以基于GIS的空间回归预测交通伤害,同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高低/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探索交通伤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 (1)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趋势概况 ①时间趋势:从2000-2009年,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在2005年之前呈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呈下降趋势。事故发生率、车辆致伤率、车辆死亡率、人口致伤率、人口死亡率和综合事故率自2005年起呈稳步下降趋势。1月、6月、7月和10月是交通事故发生较多的月份,2月、3月和4月是交通事故发生较少的月份。交通事故发生数在22:00~23:00时段最多,在03:00~04:00时段最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9:00~20:00时段最多,在03:00~04:00时段最少;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在20:00~21:00时段最多,在18:00~19:00时段最少;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21:00时段最严重,在03:00~04:00时段最轻。 ②城区分布情况: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和西乡塘区,共占了事故总数的91.9%,此四城区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共占了总伤亡人数的90.2%。 ③人群分布情况: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以男性居多,男女伤亡比例为2.7:1。20~40岁的青壮年伤亡人数最多,占了总伤亡人数的51.2%。伤亡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无业人员三种职业,此三种职业人群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共占了总伤亡人数的59.2%。 ④道路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情况:20~40岁年龄段的青壮年的YPLL、WYPLL和VYPLL损失最大,分别占了总损失年的58.3%、62.3%和90.6%。 ⑤道路交通事故的类型: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以一般事故、轻微事故和重大事故为主。因重大事故死亡的人数最多,占了总死亡人数的94.6%,而因一般事故受伤的人数最多,占了总受伤人数的58.2%。 ⑥道路交通事故形态:侧面相撞和正面相撞是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主要形态。其中,由侧面相撞导致的伤亡情况最严重,伤亡人数占了总伤亡人数的39.8%。 ⑦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交通方式: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主要交通方式为驾驶摩托车、步行和乘汽车,因驾驶摩托车、步行和乘汽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分别占了总伤亡人数的31.9%、20.7%和15.5%。 (2)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成因 ①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因机动车驾驶员导致的交通事故次数最多,伤亡情况最严重,事故发生数和伤亡人数分别占了总数的79.4%和80.7%。 ②人的因素:90.0%的交通事故都是男性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20~40岁年龄段和驾龄在5年以内的机动车驾驶员最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事故发生数分别占了事故总数的67.1%和44.0%。 ③车辆因素:从2000-2009年,南宁市机动车拥有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机动车拥有量从2000年的193273辆增长至2009年的595677辆。但由偏相关分析结果可知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与机动车拥有量不存在相关性(p=0.0710.05)。 ④道路因素: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形、干燥路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平直道路以及一级公路上,分别占事故总数的73.2%、89.7%、52.5%、46.1%、86.6%、62.5%。 ⑤环境因素:晴天、白天以及交通信号方式为标志标线时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伤亡情况最严重,事故发生数分别占了事故总数的75.4%、51.3%和58.9%,伤亡人数分别占了总伤亡人数的73.9%、52.4%和60.6%。 (3)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交通伤害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行为中的违章转弯(B=-0.930,OR=0.395)、违章倒车(B=-1.358,OR=0.257)、违章掉头(B=-0.797,OR=0.451)、违章变更车道(B=-0.891,OR=0.410)、违章占道行驶(B=0.861,OR=2.366)、纵向间距不够(B=-0.970,OR=0.379)、无证驾驶(B=3.340,OR=28.229);机动车驾驶员驾龄5年(B=0.466,OR=1.593)和驾龄为10年~(B=0.538,OR=1.712);丘陵地形(B=0.904,OR=2.470);道路类型中的二级公路(B=0.319,OR=1.376)、三级公路(B=0.492,OR=1.635)、四级公路(B=1.154,OR=3.172);交通信号方式中的无信号(B=2.244,OR=9.429)、民警指挥(B=-0.931,OR=0.394);照明条件中的白天(B=-0.389,OR=0.678)。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交通伤害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行为中的酒后驾车(B=-0.611,OR=0.543)、违章转弯(B=-0.913,OR=0.401)、违章倒车(B=-1.768,OR=0.171)、违章停车(B=-1.312,OR=0.269)、违章掉头(B=-1.006,OR=0.366)、违章滑行(B=-0.800,OR=0.449)、违章变更车道(B=-1.128,OR=0.324)、不按规定让行(B=-0.498,OR=0.608)、纵向间距不够(B=-1.020,OR=0.360)、违反交通信号(B=-0.514,OR=0.598)、无证驾驶(B=2.513,OR=12.336);丘陵地形(B=0.710,OR=2.034);交通信号方式中的无信号(B=2.083,OR=8.027);照明条件中的白天(B=-0.385,OR=0.680)。 (4)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预测 多因素空间回归预测模型显示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呈低值聚类分布,模型预测值偏低。 (5)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交通事故空间分布图显示南宁市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六城区共同交界区域的市政中心。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有聚类分布趋势,高低/聚类分析则显示伤亡人数有低值聚类趋势。区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伤亡人数在六城区共同交界区域呈HL分布模式,远离六城区共同交界区域的地区的伤亡人数呈HH分布模式。热点分析则显示伤亡人数在六城区共同交界区域呈低值聚类,远离六城区共同交界区域的地区的伤亡人数呈高值聚类: [结论] 近年,南宁市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伤害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交通事故和交通伤害的发生呈现明显的时间、人群、地域和空间分布特点;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以男性和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20~40岁的青壮年的YPLL、WYPLL和VYPLL损失最严重;交通事故主要由机动车驾驶员引起,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和5年以内驾龄的司机最易导致交通事故;良好的道路条件、交通环境易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伤害;机动车驾驶员无证驾驶、交通信号方式为无信号时是交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交通信号方式为民警指挥时是交通伤害的主要保护因素。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 道路交通事故 流行趋势 影响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181.3;U491
【目录】:
  • 一、中文摘要5-10
  • 二、英文摘要10-17
  • 三、前言17-21
  • 四、南宁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基于GIS的空间分析21-79
  • 1、资料与方法21-27
  • 2、结果27-64
  • 3、讨论64-72
  • 4、总结与展望72-73
  • 5、参考文献73-79
  • 五、综述79-87
  • 参考文献84-87
  • 六、致谢87-88
  • 七、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英;黄景;严平;;道路交通事故与环境关系的研究[J];安徽科技;2009年08期

2 段蕾蕾;吴春眉;邓晓;蒋炜;王建生;;2006-2008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3 尹红亮,王炜,王晓红,周启兆;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新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4 郭春燕;陈永维;;道路环境对交通伤害发生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5 谭天林;欧兵玺;廖代安;龙淼;王文芳;张捷;;成都市新都区2006~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研究[J];华西医学;2008年04期

6 黄铮;;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中国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2008年11期

7 张正敏;孙闪华;孙业桓;;合肥市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1期

8 温惠英;邢康;沈芬;;基于Moran模型的道路交通事故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3期

9 秦春玲;刘灿齐;;基于道路因素的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10 冯乾;徐伟;吴益生;李延红;;上海市闸北区1995~2004年居民交通伤害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改芬;沈阳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利;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邓小丽;基于GIS的交通事故多维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05年

3 曹阳;基于GIS的交通事故分析系统[D];江苏大学;2006年

4 肖婷婷;1991~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伤害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5 蔡娜;女性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7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907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