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流行病论文 >

湖南与安徽省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2:32

  本文关键词:湖南与安徽省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华按蚊 抗药性 溴氰菊酯 蚊虫采集方式


【摘要】:目的 研究中华按蚊不同采集方式对溴氰菊酯抗性检测结果及其与抗性相关的酶活性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蚊龄、吸血等因素对抗性相关检测结果的影响,为选择科学、可行的蚊虫采集方式以进行现场抗性检测提供依据。同时,了解湖南和安徽两省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现状,探讨该蚊种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湖南浏阳、安徽淮南为检测点。在两地分别以目前常用的三种方式采集受试中华按蚊:现场捕获成蚊、现场幼虫羽化蚊和现场饱血蚊。应用WHO推荐方法,检测这三种来源中华按蚊的生测死亡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活性、P450单加氧酶活性以及Kdr基因突变率,比较它们在这些方面的差别。检测并比较吸血蚊与未吸血蚊,以及1、3、6、9、12、15、20d蚊龄中华按蚊间上述因素值,以进一步探索影响杀虫剂抗性检测结果的原因。同时,将上述各组抗性中华按蚊分别与实验室敏感蚊进行比较,探索当地中华按蚊抗性产生的机制。 结果 (1)湖南浏阳与安徽淮南的中华按蚊死亡率在15.1%至47.6%之间,均已对溴氰菊酯产生了强抗药性。(2)两地现场捕获成蚊的死亡率均高于现场幼虫羽化蚊和现场饱血蚊的F1代,后两者表现出相同的死亡率(浏阳,F=4.85,P0.05安徽,F=27.18,P0.01)。两地三种受试中华按蚊的两种酶活均存在差别:对于P450单加氧酶活性,现场捕获成蚊现场幼虫羽化蚊现场饱血蚊的F1代(淮南,F=8.43,P0.01浏阳,F=19.84,P0.01);对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现场捕获成蚊现场幼虫羽化蚊=现场饱血蚊的F1代(淮南,F=68.18,P0.01浏阳,F=19.12,P0.01)。两地现场饱血蚊的F1代中华按蚊,它们的kdr突变率都比现场捕获成蚊的要低3.2%-5.8%。(3)吸血蚊与未吸血蚊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542,P0.05);吸血蚊GST与P450单加氧酶活性都高于未吸血蚊(t=6.53,P0.01t=6.82,P0.01);安徽淮南中华按蚊的抗性水平、GST以及P450单加氧酶活性均随蚊龄变化而变化。(4)两地三种受试中华按蚊的P450单加氧酶活均高于实验室敏感蚊。两地三种受试中华按蚊生测后存活者的Kdr突变率均高于死亡蚊虫。 结论 (1)现场捕获成蚊的测定结果易受到吸血(血液)和蚊龄的影响,而子一代的获取需要更严格的饲养条件和更长的饲养时间,现场羽化蚊是最合适的测试对象。它较易获取,同时能将混杂因素的影响最小化,进而准确揭示当地蚊虫抗性相关因素的水平。 (2)Kdr突变以及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湖南浏阳与安徽淮南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产生的机制。
【关键词】:中华按蚊 抗药性 溴氰菊酯 蚊虫采集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184.31
【目录】:
  • 目录3-4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16
  • 研究背景8-9
  • 研究目的9
  • 研究内容9
  • 研究意义9-10
  • 技术路线10-11
  • 参考文献11-16
  • 第一部分 不同方式采集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检测及抗性机制研究16-34
  • 前言16
  • 材料与方法16-23
  • 结果23-30
  • 讨论30-32
  • 参考文献32-34
  • 第二部分 蚊龄与吸血对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34-44
  • 前言34
  • 材料与方法34-35
  • 结果35-39
  • 讨论39-41
  • 参考文献41-44
  • 结语44-45
  • 附录45-83
  • 附录一45-46
  • 附录二46-47
  • 附录三47-48
  • 附录四48-60
  • 附录五60-83
  • 致谢8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招久,韩召军;二化螟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2年01期

2 Nazaire A?zoun;Rock A?kpon;Roseric Azondekon;Alex Asidi;Martin Akogbéto;;Comparative susceptibility to permethrin of two Anopheles gambiae s.l.populations from Southern Benin,regarding mosquito sex,physiological status,and mosquito age[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4年04期

3 赵建伟;魏辉;赵士熙;吴玮;占志雄;;土荆芥生物总碱对家蝇的毒杀作用及药剂敏感性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7年01期

4 刘奕;宋锋林;;家蝇kdr等位基因频率与溴氰菊酯剂量相关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曹晓梅,孙晨熹;抗性家蝇para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和位点突变[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3年01期

6 吴家红,赵彤言;拟除虫菊酯对昆虫钠通道作用的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4年03期

7 曹晓梅,宋锋林,赵彤言,董言德,孙晨熹;Kdr等位基因频率与家蝇对溴氰菊酯抗性的关系[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4年04期

8 宋锋林,赵彤言,董言德,曹晓梅,张晓龙;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与击倒抗性(kdr)相关的钠通道基因突变[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5年02期

9 赵华强;宋丽莉;李兵;沈卫德;;野桑蚕和家蚕para型钠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结构域Ⅱ的克隆与突变[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10 王建军,韩召军,王荫长;击倒抗性和钠离子通道[J];昆虫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婷;王强;姚军;;钠离子通道与蜜蜂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对氟胺氰菊酯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李飞;韩召军;;棉蚜杀虫剂神经靶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齐云;水克娟;罗建军;翁群芳;钟国华;;昆虫钠离子通道与击倒抗性研究进展[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淡色库蚊击倒抗性(kdr)相关钠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袁国瑞;小菜蛾GABA受体基因克隆及棉铃虫羧酸酯酶的功能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建军;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杀虫剂靶标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刘永杰;甜菜夜蛾抗药性监测与抗性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5 刘波;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乙酰胆碱酯酶诱导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贺艳萍;中国重要蝗区东亚飞蝗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生化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李飞;棉蚜的杀虫剂神经靶标分子生物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宋锋林;淡色库蚊对拟除虫菊酯击倒抗性(kdr)的分子生态学特征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吴家红;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杨亦桦;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氧化代谢抗性的生化与分子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顺华;蚊抗药性相关新基因—mdr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德国;抗高效氯氰聚酯家蝇品系的交互抗性及其相关酶的活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亚宁;朱砂叶螨钠通道基因克隆及其kdr突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周云辉;家蝇抗性等位基因检测与频率分布[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志刚;二斑叶螨对螺螨酯、四螨嗪的抗性培育及其抗性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段晓雷;PR-XP1基因的克隆及在C6/36耐药细胞株中抗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段辛乐;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机理及两种药剂的亚致死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8 靳建超;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纠敏;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钠离子通道基因片段的克隆和测序[D];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林凡旭;家蝇抗药性治理策略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74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liuxingb/974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