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本文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男性,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患者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注药前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神经干下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干1.002 cm(100例),中干1.598 cm(100例),下干2.26 cm(45例)。操作平均用时为3 min 56 s;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81%,良11%,差6%,无效2%,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有霍纳征3例、注药后寒颤1例、术中恶心、呕吐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单侧上肢手部桡侧手术,对于涉及到上肢手部尺侧的手术,在安全范围内,应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基金】:深圳市2014年度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项目(编号:JCYJ20140414214831048)
【分类号】:R614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神经阻滞超声运用的增加,应用解剖的发展,不少学者提出神经阻滞并不准确[1],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介入超声技术,由于超声的无创性及可视性被广泛用于临床引导神经阻滞[2]。超声在麻醉过程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安全性[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萍,李秀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超声图像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年06期
2 敬文莉;沙晓溪;钟晓绯;王冬梅;于雷;彭玉兰;;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图像及病理基础[J];华西医学;2012年10期
3 邓开伯;;断层超声图象在急症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1983年05期
4 伍志贤;张丽贤;陈小霞;;28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20期
5 高玉平;;超声在腹部外伤诊治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08年08期
6 李娜;丁晶;朱昱思;刘国涛;;脾脏破裂超声图像特点分析(附120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7 廖小凤;;超声下胆道系统结石与气体的鉴别要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09期
8 金光;;急性阑尾炎超声图像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08期
9 王丽霞;孙瑞涛;谭娜;刘丹;严凤敏;;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应用超声误诊为乳腺癌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14年01期
10 李士星;时博;徐忠义;邢芳玉;于亚杰;;小儿肠重复畸形超声图像的回顾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君;吴曙军;周永连;;成人坐骨神经的超声图像特征[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马宏;武金玉;;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武连芬;赵红;;超声不同定量方法观测骨折愈合过程[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徐旭仲;李挺;吴道珠;黄品同;;超声引导技术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董晓秋;邵小慧;;超声像素亮化处理技术在乳腺疾病超声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汪春英;张爱萍;郑颖;陈轶菁;;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7 黎剑;;超声BIRADS分级在(<=10mm)乳腺微小病灶定性及临床处理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静;乳腺癌的超声图像[N];健康报;2006年
,本文编号:1046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04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