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6 13:18
本文关键词: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研究地佐辛和地佐辛与罗哌卡因两种药物复合使用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小鼠实验初期,先经腹腔内给药麻醉以后,在背处正中近尾端建造一个0.8cm×0.8cm的全层皮肤损伤面。160只实验小鼠制作皮肤损伤成功后,使用单笼饲养的途径,把笼子编号,记为1—160号,然后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小鼠随机组成四组(n=40):生理盐水浸润组(NS组)、0.5%罗哌卡因组(L组)、地佐辛(5mg/kg)组(D组)、0.5%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5mg/kg)组(Y组)。再按照3,5,7,10及终末阶段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对应8只小鼠。L、D、Y组分别于切皮前10min皮下给予罗哌卡因1ml/kg、腹腔给药地佐辛5mg/kg、皮下给予罗哌卡因1ml/kg,腹腔给药地佐辛5mg/kg。L、D、NS组不用药物部分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在伤后第3,7,10天,切得标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伤口GM-CSF浓度,并用BCA法检测每个组织中总蛋白量,用测量所得ELISA值与其所对应的BCA值二者的比例表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来用于组间的比较,且测得伤口愈合率;分别于伤后第5及第10天取伤口组织检测其病理变化;NS,L,D,Y组最后剩余小鼠正常培育直至伤口愈合以监测伤口愈合的时间。结果:1.应用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小鼠背部缺损创面造模成功后第3d,第7d和第10d,L,D和Y组小鼠的皮肤损伤创面处的GM-CSF的浓度显著高于NS组(P0.05);而L和D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意义,Y创面处的GM-CSF表达高于L组和D组(P0.05)。2.创面病理表现:术后第5天:NS组:间质内可看到大量炎细胞浸润,还可以看到较少成纤维细胞;L组与D组病理显示类似,可以看到少量炎细胞浸润,可看到新生的血管;而Y组可看到少量的胶原纤维,少量炎细胞浸润;术后第10天:NS组:间质内可看到少量的胶原纤维,少量炎细胞浸润,可看到棘细胞层;L与D组表现类似,可看到增厚的棘细胞层,增生的毛囊,少量炎细胞,可看到胶原纤维;Y组可看到明显增厚的棘细胞层,大量形成的毛囊,大量的胶原纤维。3.创面愈合率比较结果:每组取8只小鼠,术后3,7,10天处死后各组伤口伤口愈合率L,D和Y组小鼠创伤口愈合率快于NS组(P0.05);而L和D组间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Y伤口愈合率高于L和D组(P0.05);4.各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L,D和Y组小鼠伤口愈合时间短于NS组(P0.05);而L和D组间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Y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L和D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术前局部浸润麻醉能使GM-CSF产生数量变多变快,加速伤口愈合,地佐辛(5mg/kg)预防性镇痛也可致GM-CSF表达增加并加速伤口的愈合且二者复合使用超前镇痛对GM-CSF产生数量的变化及伤口愈合效果更佳。但0.5%罗哌卡因与地佐辛(5mg/kg)二者促进伤口愈合及GM-CSF表达的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罗哌卡因 地佐辛 GM-CSF 伤口愈合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2
- 1 材料与方法12-16
- 1.1 实验动物12
- 1.2 实验试剂12
- 1.3 主要仪器12-13
- 1.4 模型制备13
- 1.5 实验动物分组13
- 1.6 标本制备13-14
- 1.7 主要观察指标14-15
- 1.8 统计学方法15-16
- 2 结果16-20
- 2.1 创面GM-CSF检测结果16-17
- 2.2 创面愈合时间结果17-18
- 2.3 各组创面愈合率的比较18
- 2.4 创面病理表现18-20
- 3 讨论20-22
- 4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6
- 综述26-35
- 参考文献32-35
- 致谢35-36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36-37
- 个人简历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玺;程桥;凡浙录;田首元;;局麻药物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及皮肤愈合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1098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0988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