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尼古丁调控γ网络振荡的细胞内机制

发布时间:2017-11-14 23:05

  本文关键词:尼古丁调控γ网络振荡的细胞内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尼古丁 海马 γ网络振荡 PKA PIK3 ERK1/2 Akt GSK-3β


【摘要】:背景神经网络振荡是大脑网络神经元的节律性同步性活动,广泛发生于大脑多个部位,与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记忆有关。其中又以海马区30-80 Hz (gamma, y)频率的振荡活动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临床上一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D),精神分裂症(SCZ)都存在γ振荡的损伤。而最新研究表明,作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潜在性药物尼古丁能调控γ振荡。但是,其调控γ振荡的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我们选择尼古丁相关受体以及其下游的NMDA受体和细胞内的激酶作为研究靶位,在神经网络振荡模型上,分别应用这些靶位的阻断剂,探讨尼古丁作用的细胞内信号机制。目的探讨尼古丁调控γ网络振荡的细胞内机制方法1.神经网络振荡记录取4周龄雄性Wista雄性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经行麻醉,打开胸腔暴露心脏,抽取0℃的切片脑脊液经左心室灌注全身,当四肢变白后迅速断头,脑组织快速取出后置于0℃的切片液中。使用VT1200S振动切片机将海马水平切为400μm厚度的脑片,适当修剪,随后将制备好的脑片转移到恒温(30℃-32℃)界面浴槽式灌流系统,用含有混合气体(95%02+5%C02)的人工脑脊液(pH:7.35-7.5)以2-3 ml/min的流速经行灌流。孵育1小时后,加入红藻氨酸激动剂(Kainate)诱导γ(20-60 Hz)网络振荡,并开始采用细胞外微电极方式记录。待丫振荡稳定后开始加入各种实验药物与尼古丁,探讨尼古丁调控丫振荡的细胞内机制2.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以均值±标准误差的方式表达,统计软件使用Sigmastat工具,若P0.05,则认为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1μM浓度D-AP5能完全阻断1μM尼古丁的效应,并能部分阻断100μM尼古丁的效应。2.10μM浓度的U0126能完全阻断1μM尼古丁的效应,并能部分阻断100μM尼古丁的效应。3.10μM浓度的H89能完全阻断1μM和100μM尼古丁的效应。4.200nM浓度的Wortmannim能完全阻断1μM尼古丁的效应,并能部分阻断100μM尼古丁的效应。5.10μM浓度的SB415286能阻断1μM尼古丁的效应,但不能阻断100μM尼古丁的效应。6.5μM浓度的Tricribine能部分阻断1μM尼古丁的效应,但不能阻断100μM尼古丁的效应。结论NMDA受体及其下游激酶PKA、PIK3、ERK1/2、Akt、GSK-、3β参与了尼古丁调控γ振荡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定方,张亚霏;红藻氨酸的神经毒性及应用[J];生理科学进展;1986年01期

2 陆叧华;;研究神经生理和病理的工具药——红藻氨酸[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3 郭庆;刘祚周;廖维宏;;侧脑室注入红藻氨酸引起清醒大鼠海马单位癫痫样活动的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动态;1987年01期

4 郭庆,刘祚周,廖维宏;清醒大鼠侧脑室内注入红藻氨酸引起海马单位癫痫样电活动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5 高京生,孙秉庸,田景亮,王仕军;纳洛酮对红藻氨酸诱发急性肺水肿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6 高恩泉,廖维宏;甲啡肽,纳络酮对红藻氨酸诱发大鼠癫痫活动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7 李冬冬;红藻氨酸诱发癫痫敏感性形成与维持的阿片肽机制[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8年03期

8 高恩泉,廖维宏;甲啡肽、纳络酮对红藻氨酸、谷氨酸在大鼠海马兴奋作用的调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姚定方;电解毁损与红藻氨酸微量注入大鼠下丘脑外侧视前区诱发急性肺水肿的比较—对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机理的探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10 刘冰,柳忠兰,何桂芹;神经生长因子对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敏;郑金瓯;;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变化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余璐;郑金瓯;;红藻氨酸致癫痫发作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Ⅱ、突触素变化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建敏;黄瑞雅;李雪斌;唐雄林;吴小飞;;辛醇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的癫痫敏感性及GFAP免疫活性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车永哲;刘文;Ja-Kyeong Lee;;经红藻氨酸处理的小鼠海马中aB-晶状体球蛋白的时空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5 田国红;王春燕;赵忠新;;睡眠剥夺对红藻氨酸致病大鼠脑内NMOARl表达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田国红;王春燕;赵忠新;;睡眠剥夺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脑内NMDAR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郑金瓯;余璐;;红藻氨酸致癫痫发作大鼠海马EphA5受体及其配体ephrinA3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勤;于剑奇;施其权;叶海燕;陈逸青;余嗣明;;红藻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阿魏酸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9 张万琴;赵杰;王世伟;;癫痫发作敏感大鼠海马结构多巴胺D2受体表达增加[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马爱梅;赵永波;;PGP和MRP在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癫痫动物模型皮层内表达的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智良;红藻氨酸对大鼠海马p38MAPK活性及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电生理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孙长凯;L-NNA与L-Arg对大鼠KA诱导性癫痫发作的影响及其细胞学基础与机制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3 徐向平;生酮饮食与红藻氨酸致vN大鼠海马突触重组和GluR_5、GluR_6 mRNA表达与编辑[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小龙;尼古丁调控γ网络振荡的细胞内机制[D];长江大学;2016年

2 陈利锋;3-硝基丙酸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黄金山;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及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模型海马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变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芳;银杏叶提取物对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4年

5 王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额叶及海马组织的表达[D];桂林医学院;2011年

6 朱艳青;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D];昆明医学院;2007年

7 邓晓清;红藻氨酸致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及海马内semaphorin基因表达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吴晓飞;辛醇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CX32和CX43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鲁建华;红藻氨酸致癫痫大鼠CRP、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10 房艳春;红藻氨酸致痫大鼠脑海马BDNF和Survivin的变化及灵芝多糖的干预[D];佳木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87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187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