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全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胃和食道不同部位蠕动的比较及相应处理

发布时间:2017-11-20 05:03

  本文关键词:全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胃和食道不同部位蠕动的比较及相应处理


  更多相关文章: 全身麻醉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胃食道 胃肠道蠕动 序贯 随机对照


【摘要】:研究目的:比较插管全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中胃和食道不同部位蠕动情况,并观察消旋山莨菪碱预处理对蠕动的抑制作用,为探讨ESD安全科学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序贯收录76例行胃和食道ESD的患者,依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胃窦胃角组(A,n=25),胃体胃底组(B,n=21)和食道及食道胃交界组(C,n=30)。39例行上消化道ESD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1(术前静滴消旋山莨菪碱10mg预处理)和A2组(术前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患者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若术中出现影响操作的消化道剧烈蠕动,予静注消旋山莨菪碱10mg处理。录像记录ESD操作过程,用于蠕动和操作的评估;记录术前患者基本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后24小时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结果:1、在观察试验中,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较长(p0.05)。A组影响操作的剧烈蠕动的发生率为68.0%,显著高于B组的4.8%和C组的3.3%(p0.01);A组的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显著高于B组的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p0.01);A组的操作评分显著高于C组的操作评分(p0.01)。2、在随机对照实验中,与A2组相比,A1组剧烈蠕动和影响操作的剧烈蠕动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也显著降低(p0.01)。3、各组病人药物副作用、复苏室和术后24小时病人状况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插管全麻下胃和食道行ESD术,病灶位于胃窦胃角处剧烈蠕动的发生率高,而病灶位于胃体胃底或食道食道胃交界处剧烈蠕动发生率低。2、消旋山莨菪碱可用于全麻下胃和食道ESD过程中影响操作的剧烈蠕动的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良璧;车筑平;李大欢;张伟光;刘娅琳;王丽娟;;贵州省71家医院消化内镜应用情况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2 杨晓钟;戴伟杰;王琼;孙素华;周静芳;马刚;张娟;;胃黏膜下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穿孔后的治疗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陈健;李明;严衍伟;甘少光;黄骏飞;;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直肠下段宽基息肉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年06期

4 汤姗;王晓伟;安贺娟;张健;何玉琦;金鹏;盛剑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鑫;BIS指导麻醉深度对肝脏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苏醒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晋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韩梅;结直肠肿瘤治疗中影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及手术难度的因素[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6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206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