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应用于成年人的两种吸氧去氮技术的对比观察

发布时间:2017-11-26 07:07

  本文关键词:应用于成年人的两种吸氧去氮技术的对比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吸氧去氮 预充氧 无通气期 胃进气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两种吸氧去氮技术,即患者自主呼吸3分钟后开始诱导、完成诱导后实施3分钟手控面罩正压通气,以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择期手术成年患者40例,年龄范围25—55岁,全美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MI)28kg/m2,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传统通气组(C组)和自主呼吸组(S组)。所有患者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进行诱导,C组于诱导后手控辅助通气,S组于诱导前行预充氧,在完成气管插管后置入胃管。每位患者需记录以下数据:心率,血压,分钟通气量,Pa O2、Pa CO2、p H、吸氧去氮之后的胃进气量,以及通气暂停即刻起Sp O2由100%下降到95%、90%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入室后的心率、血压、Pa O2、Pa CO2、p H值无统计学差异。吸氧去氮后S组的Pa O2值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48.38±42.75 mm Hg比293.37±35.72 mm Hg)。当Sp O2降至90%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Pa O2、Pa CO2、p H值无统计学差异。S组可耐受无通气期时限显著性长于C组(Sp O2降至95%:444.41±46.68 s比239.53±28.32 s;Sp O2降至90%:490.57±47.91 s比308.53±26.60 s)。C组与S组的平均分钟通气量分别为5.20±0.56 L/min与5.70±1.21 L/min。可观察到C组的胃进气量显著性的大于S组(247.50±85.21 ml比65.75±14.95 ml)。结论:S组的胃部进气量远小于C组,Sp O2由100%下降到95%和90%的时间长于C组。本研究提示在全麻诱导前进行3分钟的自主呼吸预充氧较诱导后手控呼吸吸氧去氮安全系数更高,降低了患者的麻醉风险,可认为前者是一个更实用的气道管理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桐英;贺柏林;靳冰;李晖;;去氮效果的研究[J];人民军医;1987年07期

2 李桐英;贺柏林;靳冰;李晖;;全麻诱导前去氮效果的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1988年03期

3 刘晓东;;全麻诱导前去氮对耐受缺氧时限的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1期

4 刁文波;石碧明;任永功;张雪萍;;60s深呼吸8次法与传统吸氧去氮法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07期

5 陈秀琪;充分吸氧去氮后呼吸停止安全时限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4年09期

6 韩志国;关于吸氧去氮问题[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0年04期

7 但伶;赵云;李炜;季道如;陈玉培;李小霞;;头高15°倾斜位吸氧去氮对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1年04期

8 石碧明;刁文波;张雪萍;任永功;海超;;不同吸氧去氮法对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期安全时限影响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8期

9 但伶;朱贤林;;头高15°倾斜位与平卧位吸氧去氮耐缺氧效果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10 廖荣宗,李振威,区锦燕,张习良,王杰华,周曙;自发吸氧去氮插管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阮志忠;若干7-去氮核苷天然产物的全合成[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硕;应用于成年人的两种吸氧去氮技术的对比观察[D];暨南大学;2016年

3 朱贤林;体重指数和头高15°倾斜位吸氧去氮对患者耐受缺氧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8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228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4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