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
本文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实验组(n=53),两组前期处理与麻醉诱导方案相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实验组则在麻醉诱导完成后应用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的差异,统计两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SBP、DBP与Sa O2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T1(首次腹部穿刺)、T2(建立CO2气腹10min后)、T3(术毕拔管即刻)的HR、SBP、DBP与T0(麻醉诱导前)相比有明显改变(P0.05),与实验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给予丙泊酚加以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有助于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加快术后恢复,且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
【作者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
【分类号】:R614
【正文快照】: 现阶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的常用外科手段,因该术式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在肝胆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患者依从性亦较高[1-2]。此类患者早期通常会采取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结石体积增大,且已经对机体生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志宇;许幸;;雷米芬太尼麻醉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年11期
2 范声意;彭家庚;李胜锋;;雷米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11期
3 赵建华,朱文彪,方志源;雷米芬太尼在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5年10期
4 杨晓辉;孙来荣;顾连兵;;雷米芬太尼在放化疗后胸腔肿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年12期
5 肖昭扬;吕美红;郑国鹏;左民;郭维嘉;安刚;;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影响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6 丁彦玲;董振明;赵沛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雷米芬太尼实施“快通道”麻醉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年05期
7 张治;;雷米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年02期
8 周燕;;哌替啶预防雷米芬太尼停药后疼痛的可行性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9 陈会芹;;雷米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10期
10 李孝红;;雷米芬太尼在产科全麻诱导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祥瑞;郑拥军;赵延华;苏殿三;陈杰;;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2 曹剑;陈杰;陶国才;;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应用[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曹剑;陈杰;陶国才;;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应用[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杭黎华;邵东华;张庆喜;陈正;;帕瑞昔布减轻雷米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慧玲;祝胜美;佘守章;阎焱;;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咪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黄克勤;郑丽丽;;小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全麻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余锦芬;叶小丰;余凌;;靶控输注模式在婴儿纤支镜术中的应用[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琼;刘富兵;程翅;龙大利;谭成维;朱昭琼;;小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抑制气管拔管的应激反应[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晴;岳云;;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在意识消失和疼痛反应消失时点的相互作用曲线及BIS值的变化[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新忠;王保国;江涛;康孝荣;张建伟;张忠;;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英;雷米芬太尼对战/创伤肺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妤;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诱导重症肌无力患者气管插管的药效学[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李志刚;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池虹;舒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4 邓晓倩;异丙酚、雷米芬太尼TCI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短小手术的比较[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3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26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