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高血压小血管重构的特征性改变及葡萄籽原花青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14:43

  本文关键词: 血管重构 胶原 凋亡 氧化应激 葡萄籽原花青素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心血管综合征",也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原因,是全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主要的危害是针对重要脏器如心、脑、肾、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靶官的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又是靶器官受损的表现,对其进行干预是目前高血压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主要策略。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VR),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不仅涵盖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还包括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的合成、降解及重排;同时又是血管对各种刺激因子的动态反应过程,包括信号的感知、传导和调节因子的合成、释放,最终血管结构改变出现。最典型的特征包括中膜增厚、内径缩小和基质增多,但不同的血管重构有不同变化,现认为大动脉血管如主动脉,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肥大为主;小动脉如肠系膜第三级动脉,以增生为主。现阶段缺乏针对高血压小动脉重构机制及干预的系统性研究。大量血管重构研究侧重于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和VSMC,我们实验发现小动脉血管外膜的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 fibroblast,AF)在炎症和细胞因子等病理刺激下通过激活、腔内迁移和表型转化参与并促进血管重构,使胶原蛋白过度合成、沉积于血管壁,具有不同于大动脉血管重构鲜明的特点;而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也是小动脉血管重构过程中的重要细胞事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extracts,GSPE)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清除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据报道GSPE能有效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再灌注损伤、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等,但对血管重构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血压小动脉重构影响及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首先观察比较4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主动脉大血管与肠系膜小动脉血管重构的不同特点,以小动脉重构异于大动脉的特征性改变—胶原增生为切入点,观察成纤维细胞增生、迁移及表型转化以及动脉重构时血管壁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情况,从组织、细胞、分子多方面探讨小血管重构可能的机制并给予不同剂量GSPE长程干预,探讨GSPE对高血压小血管重构的保护机制,以期为研究高血压小血管重构提供新思路和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第一部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小血管重构的差异性比较研究背景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因经济迅速崛起导致的生活方式颠覆性地改变,使"生活方式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高血压病就是最常见的代表性疾病之一。高血压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成为超过肿瘤的凶手,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以及不良预后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造成难以估测的负担和损失,是心血管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血管重构是多种危险因素及疾病的病理基础和靶器官损害。新近研究发现,动脉结构的异常改变是心血管事件的一项独立的预测因子。以增生肥厚为主要特点的高血压小血管重构,形态学特征为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与实验证据丰富的大动脉重构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现阶段针对高血压小动脉重构机制及干预的系统性研究较少。血管重构在发生血管管径的改变的同时会伴随血管壁成分的改变: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及活性改变、凋亡平衡失调及ECM合成、降解失衡以及分布异常等等。参与血管重构的AF所合成分泌的胶原蛋白,是构成ECM主要成分的一种非水溶性纤维蛋白,在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血管壁胶原构成为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当胶原的合成多于降解、特性构型及排列分布的变化是高血压血管胶原重构的根本原因。本实验以Wista Kyoto大鼠(Wista Kyoto rat,WKY)为正常血压对照组动物,以SHR为实验组,观察对比43周龄SHR主动脉及肠系膜小动脉血管重构的各自特征性变化,发现大动脉血管重构以血管壁细胞增生,尤其以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为主;而小动脉以ECM增生为主,尤以外膜胶原增生明显,同时发现血管壁细胞凋亡增多可能涉及到血管壁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平衡情况,共同为高血压血管重构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1.比较43周龄WKY和SHR大鼠血压、体重及血脂、血糖、肾功能的情况。2.从形态学、组织、细胞多方面比较SHR主动脉与肠系膜小动脉血管重构的不同特点。3.从胶原增生的视角来论证高血压小血管重构的特征性改变。4.评价血管壁细胞凋亡与增生平衡情况在不同血管重构中的地位。研究方法20周龄雄性SH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SHR-C组)10只,GSPE小剂量干预组(SHR-L组)10只,GSPE大剂量干预组(SHR-H组)10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WKY-C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入实验。每天清晨WKY-C组和SHR-C组给予1ml 0.9%生理盐水灌胃,而GSPE干预组分别给予100ug/kg,250ug/kgGSPE 1ml灌胃。22周后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取血后迅速分离4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及胸主动脉组织。实验第一部分比较WKY-C组和SHR-C组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小动脉血管重构的差异,第二部分将探讨GSPE对小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内在机制。1.实验期间每周尾套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并称重;2.从腹主动脉抽血,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血糖、肌酐、尿素氮的测定;3.留取WKY-C、SHR-C两组大鼠的肠系膜小动脉、主动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比较大小动脉形态的变化、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增生和分布变化、以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Ⅰ、Ⅲ胶原的分布和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分别检测血管壁细胞凋亡与增生情况、TUNEL-PCNA双重染色显示血管壁细胞凋亡与增生平衡情况。并留取组织冻存于-80℃冰箱用于第二部分相关指标检测。研究结果1.血压和体重情况随着实验进行,SHR-C组收缩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2.血清血脂及血糖、血肌酐、尿素氮的情况实验测得两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及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大鼠大小动脉形态学变化3.1HE染色WKY-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及主动脉形态正常,各层分界清楚,排列规整。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中层VSMCs排列紊乱,外膜增厚明显且细胞增生;主动脉管壁增厚以中层增厚最为明显,VSMCs增生肥大,中层弹性膜排列紊乱、厚薄不均且断裂,部分内膜脱落。3.2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双染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双染明视野下观察,WKY-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与主动脉均形态正常,蓝绿色弹力板结构清晰,红色胶原纤维分布正常。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及主动脉管壁显著增厚,红色胶原纤维重度增生,其中肠系膜小动脉外膜胶原的增生更明显,其蓝绿色单层内弹力板无明显变化;而主动脉胶原增生以中层较明显,多层弹性纤维板破坏,结构紊乱。形态学检测分析显示,与WKY-C组相比,SHR-C组小动脉内径(Inner diameter,ID)、血管腔横截面积(luminal cross-sectional area,LCSA)明显减小(P0.05),血管壁厚度(wall thickness,WT)、血管壁横截面积(wall cross-sectional area,WCSA)、WT/ID、WCSA/LCSA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主动脉 ID、LCSA、WT/ID 明显增大(P0.05),WT、WCSA、WCSA/LCSA 亦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大鼠大小动脉胶原纤维的比较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分析发现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主动脉胶原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WKY-C大鼠(P0.01),以小动脉增多更为明显。5.两组大鼠大小动脉Ⅰ、Ⅲ型胶原分布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双染偏振光显微镜暗视野下可见:WKY-C组大鼠黄红色Ⅰ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外膜;绿色Ⅲ型胶原主要分布在中膜及外膜。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及主动脉管壁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排列紊乱,Ⅰ型胶原纤维增生延及中膜,Ⅲ型胶原纤维则弥漫分布于外膜及以外,大小动脉相比,小动脉胶原增加更为显著,尤以外膜Ⅲ型胶原纤维明显;大动脉胶原增生主要分布在中膜,以Ⅰ型胶原为主。6.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WKY-C组大鼠动脉结构正常,可见正常密度的绿色胶原纤维及红色细胞核。与其相比,SHR-C组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Ⅰ、Ⅲ型胶原增多,弥漫分布于中膜及外膜。大小动脉相比,小动脉胶原增加最为明显,尤以外膜显著,大动脉血管壁细胞核增多明显,以中膜更为明显。荧光定量分析结果(IOD)显示:与WKY-C组比较,SHR-C组大血管壁(P0.05)及小血管壁(P0.01)Ⅰ、Ⅲ型胶原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血管Ⅲ型胶原增生更为明显。7.两组大鼠大小动脉超微结构变化透射电镜下WKY-C组大鼠动脉组织胶原多分布于血管外膜,少量分布于中膜,内皮细胞、VSMCs以及外膜的AF形态正常。SHR-C组血管内膜损伤明显,可见凋亡细胞;肠系膜小动脉中膜VSMCs增生、排列紊乱,外膜胶原纤维增生明显,伴有内质网扩张的成纤维细胞迁移至中膜,甚至迁移的AF出现表型转化特征:细胞膜下密斑形成;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尤为严重,部分脱落,基底膜呈虫蚀样增生修复,弹力层断裂,结构紊乱,VSMCs肥大增生,胞浆内细胞器增多,胶原增生主要存在于中膜,外膜AF变化不明显。8.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壁凋亡细胞,凋亡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与WKY-C组相比,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明显增大(P0.01),而主动脉壁细胞凋亡AI亦有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增殖状态的血管壁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与WKY-C组相比,SHR-C组大鼠大小动脉组织增殖细胞明显增多,其中肠系膜小动脉组织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增加(P0.05),主动脉组织PI增加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TUNEL-PCNA双重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后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阳性细胞,TUNEL标记的阳性表达为棕黄色,PCNA标记的阳性表达为紫色。图像形象显示高血压小动脉血管壁细胞凋亡阳性细胞和PCNA阳性细胞都明显增多,而小动脉血管壁细胞凋亡占优势、大动脉血管壁细胞增生趋势更明显。研究结论1.高血压小动脉存在胶原增生明显的血管重构,以外膜Ⅲ型胶原明显,伴AF的迁移及表型转化。2.高血压大血管重构血管壁细胞增生更明显,以中膜平滑肌细细增生为主,符合传统研究结果。3.高血压血管重构血管壁细胞增生和凋亡共同存在,但小动脉重构以非细胞成分-胶原增生占重要地位。提示高血压动脉血管重构是一个多因素、多种细胞、多种病变共同参与的动态病理过程,小血管重构存在不同于大血管重构的以胶原增生明显的特征性改变。第二部分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血管重构(VR)密切相关。单纯的"降压达标"并不能完全控制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靶器官损害甚至可以发生在血压升高之前,提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相关性并不与早期的理论完全相符;因此探讨高血压血管重构机制及其防治,对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以及减轻国民经济的压力意义深远。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参与了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各个环节,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水平增强贯穿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涉及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增生、凋亡、迁移和纤维化,是高血压血管重构重要的触发、促进因素。GSPE是主要来源于葡萄籽、具有超强抗氧化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资料证实不仅在心血管领域呈现卓越的保护作用,如抗动脉硬化、降压、降脂,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新近研究发现其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对高血压小血管重构影响及机制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已发现胶原增生在小血管重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小血管壁细胞凋亡增多涉及到血管壁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失衡并参与小血管重构的发展。在第二部分对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SHR-C)及不同剂量GSPE干预组,检测各组动物血压、血脂、血糖、肾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应用光镜、电镜等观察其对小血管重构形态学、组织学及细胞学的变化,TUNEL法和PCNA分别检测对血管壁细胞凋亡与增生情况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GSPE对高血压小血管重构能否起到改善作用;进一步对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及TGF-β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探讨GSPE对高血压小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目的1.研究氧化应激水平与高血压小血管胶原增生重构的关系;2.证实不同剂量GSPE对高血压小血管胶原增生重构的保护作用;3.同时观察血管壁细胞增生和凋亡与GSPE的关系;4.从分子水平探讨GSPE改善高血压小血管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实验第二部分实验动物的分组、饲养、给药及标本留取如前所述:30只20周龄雄性SH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C组,n=10),GSPE小剂量干预组(SHR-L组,n=10),GSPE大剂量干预组(SHR-H组,n=10)。每天清晨SHR-C组给予1ml 0.9%生理盐水灌胃,而GSPE干预组分别给予100ug/kg,250ug/kg 1ml灌胃。22周后用水合氯醛麻醉动物后,取血后迅速分离各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组织。1.实验期间每周尾套法测量尾动脉收缩压并称重;2.3组大鼠血样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血糖、肌酐、尿素氮的测定;3.采用Victor1420多功能标记仪即Multilabel Counter测定全部4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组织上清液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4.留取3组大鼠的肠系膜小动脉组织,HE染色观察肠系膜小动脉形态、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变化及Ⅰ、Ⅲ型胶原的分布、以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3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和PCNA分别检测对血管壁细胞凋亡与增生情况的影响。并留取组织冻存于-80℃冰箱,汇总实验第一部分组织标本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研究结果1.血压和体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虽然收缩压随着实验进程逐渐升高,SHR-C组与两个GSPE干预组相比,组间收缩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2.血清血脂及血糖、血肌酐、尿素氮的情况实验测得3组间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及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检测4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氧化应激指标与WKY-C组相比,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组织中ROS、H202、MDA含量显著升高,SOD、CAT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GSPE干预后,SHR-H组 ROS(P0.05)、H202 及 MDA(P0.01)降低,SOD(P0.01)、CAT(P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HR-L组仅ROS、H2O2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H202含量的下降在两干预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GSPE抑制氧化应激呈剂量依赖性趋势。4.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形态学变化4.1 HE染色显示: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呈明显血管重构征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平滑肌肥大增生,排列紊乱。SHR-L及SHR-H两组肠系膜血管重构征象有所改善,尤以SHR-H组明显,管壁厚度和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血管内膜较光滑,平滑肌增生,排列欠规则。4.2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双染明视野下观察: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蓝绿色单层内弹力板无明显增厚,管壁红色胶原纤维重度增生,主要分布于中膜及外膜;GSPE干预组有所改善:剂量依赖性地出现管壁变薄、管腔增大,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减轻,尤以高剂量组(SHR-H组)明显。经过Olympus DP72光学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显示:与SHR-C组相比,SHR-H 组 ID、LCSA 明显增大(P0.05),而 WT、WT/ID、WCSA、WCSA/LCSA 明显减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HR-L组仅WT、WT/ID、WCSA、WCSA/LCSA明显减小(P0.01),提示GSPE改善小血管重构形态学的剂量依赖性趋势。5.3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胶原、弹力纤维的比较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双染明视野下观察,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径减少,蓝绿色单层内弹力板有所增厚,中膜、外膜红色胶原纤维重度增生,且排列紊乱,甚至断裂;而GSPE干预组剂量依赖性地呈现管壁增厚减轻,管腔内径增大,蓝绿色单层弹力板变化不明显,血管壁红色胶原纤维减少,排列仍欠整齐,以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但蓝绿色单层弹力板变化不明显;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分析发现,GSPE干预后两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胶原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SHR-C组大鼠(P0.05),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胶原纤维面积与弹性纤维面积比值SHR-L组(P0.05)、SHR-H组(P0.01)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大鼠肠系膜小动脉Ⅰ、Ⅲ型胶原分布情况天狼猩红-维多利亚蓝双染偏振光显微镜暗视野下可见: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管壁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增粗,排列紊乱,黄红色增生的Ⅰ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在外膜并延及中膜,绿色Ⅲ型胶原纤维则弥漫分布于中膜、外膜及外缘;而GSPE干预组呈现剂量依赖性的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减轻,尤以中膜和外膜Ⅲ型胶原纤维减少明显,中膜内Ⅰ型胶原也明显减少,胶原排列仍欠规整。7.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SHR-C组肠系膜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绿色胶原增生,红色细胞核数目增多,管腔狭窄,Ⅰ型胶原纤维增多,弥漫性分布于中膜及外膜,Ⅲ型胶原亦增多,主要分布于外膜及外缘;而GSPE干预组血管壁增厚减轻,细胞核数目减少,Ⅰ、Ⅲ型胶原均减少。荧光定量分析(iOD)结果显示:与SHR-C组比较,两GSPE干预组Ⅰ、Ⅲ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R-H组较SHR-L组两种胶原表达减少更明显,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趋势。8.透射电镜观察3组肠系膜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电镜下观察到SHR-C组血管内膜损伤严重,部分脱落,并有凋亡细胞出现,同时发现富含扩大内质网的AF迁移至中膜并出现表型转化的特征:细胞膜下出现密斑,伴随中膜和外膜中大量胶原蛋白不规则增生,分布紊乱,AF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化"改变;GSPE干预组肠系膜小动脉内膜损伤减轻,胶原蛋白增生有所减轻,呈剂量依赖性的改善,SHR-L组中膜可见迁移细胞,外膜中可见内质网丰富的AF。9.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管壁凋亡细胞细胞核染成棕黄色。与SHR-C相比,仅SHR-H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减少,AI明显下降(P0.01),与SHR-L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GSPE强大的抗凋亡能力及明显剂量依赖性趋势。1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增殖状态的血管壁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与SHR-C组相比,仅SHR-H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组织增殖细胞明显减少,PI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检测4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TGF-β1和胶原蛋白Ⅰ/Ⅲ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C组大鼠相比,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胶原蛋白Ⅰ(P0.01)、胶原蛋白Ⅲ(P0.05)及TGF-β1(P0.01)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而低剂量和高剂量的GSPE均可以拮抗这些作用,与SHR-C组相比,SHR-L组和SHR-H组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及TGF-β1mRNA表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大鼠血管壁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差异与mRNA一致,即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及TGF-β1蛋白三种蛋白表达均高于WKT-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和高剂量的GSPE均可以拮抗这些作用,与SHR-C组相比,SHR-L组和SHR-H组胶原蛋白Ⅰ(P0.05),胶原蛋白Ⅲ(SHR-L,P0.05;SHR-H,P0.01)、TGF-β1(SHR-L,P0.05;SHR-H,P0.0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高血压小动脉血管重构与TGF-β1增强相关的胶原蛋白严重增生明显相关,GSPE干预可明显降低TGF-β1蛋白的表达,改善胶原蛋白Ⅰ、Ⅲ增生,从而改善小动脉血管重构。12.检测4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Bcl-2和Bax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C组大鼠相比,SHR-C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Bcl-2与Bax的比值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和高剂量的GSPE均可以拮抗这些作用,与 SHR-C 组相比,SHR-L 组和 SHR-H 组 Bcl-2mRNA 表达增加(SHR-L,P0.05;SHR-H,P0.01),SHR-H组Bax mRNA表达减少(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Bcl-2 与 Bax mRNA 表达的比值(SHR-L,P0.05;SHR-H,P0.0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大鼠血管壁Bcl-2、Bax蛋白的表达差异与mRNA 一致:与WKY-C组相比,SHR-C组Bcl-2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Bax的表达增加不明显,但Bcl-2/Bax蛋白表达的比值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HR-C组相比,SHR-L组和SHR-H组均可以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P0.05),SHR-H组可降低Bax蛋白的表达(P0.05),两组Bcl-2/Bax蛋白表达的比值也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高血压小动脉血管重构与高血压诱导小动脉细胞凋亡增多相关,低剂量和高剂量GSPE可以通过明显抑制细胞凋亡参与高血压大鼠小动脉血管重构。结论1.氧化应激水平增强与高血压小血管胶原重构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原因之一。2.GSPE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保护高血压小血管重构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趋势。3.GSPE改善高血压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与抑制氧化应激/TGF-β1信号通路有关,进而抑制AF激活、迁移、表型转化,达到抑制小血管壁胶原蛋白过度合成、沉积。4.GSPE还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高血压小动脉壁细胞凋亡,参与调节增殖/凋亡的平衡相关的小血管重构的改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4.11


本文编号:1487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487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