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手术后躁动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术后躁动 骨科手术 出处:《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预防骨科手术后躁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Ⅰ~Ⅱ级择期进行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A组),地佐辛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术中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手术结束前15 min,A组静脉注射比洛芬酯予1 mg·kg-1,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C组给予0.9%Na Cl溶液2m L。记录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事件,拔管后5 min疼痛评分,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组的躁动发生率、拔管后5 min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但B组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 mg·kg-1可有效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lurbiprofen and dizosin in preventing restlessness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There were 30 cases in each group, 30 cases in group A, 30 cases in group A, 30 cases in group B, and 30 cases in group C in control group. The same anesthetic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regimen was given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the extubation time of each group was recorded 15 minutes before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biprofen ester 1 mg 路kg -1 of dizoxin 10 mg / L in group C with 0.9 mg / g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2m L). Restlessness score, restlessness events, pain score 5 min after extubatio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extubation. The pain scores at 5 min after extub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C (P 0.05), but nausea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vomi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A (P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flurbiprofen (1 mg 路kg-1) in orthopedic general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restlessness 15 min before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
【作者单位】: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麻醉科;
【分类号】:R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裴焕爽;王树青;裴进宽;邢玉英;王士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消除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9年05期
2 秦钟;姚敏;艾青;;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3 刘爱芬;吕国义;;地佐辛对声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及苏醒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年10期
4 雷李培;王传光;吴炜;郑旺福;付伟东;;地佐辛不同用药方法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120例[J];中国药业;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庆芳;兰飞;王天龙;;瑞芬太尼致术后急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3年08期
2 孙宝梓;刘刚;王清兵;陈进进;;地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9期
3 储浩;王胜斌;胡胜红;;地佐辛与曲马多和芬太尼预防全身麻醉后瑞芬太尼痛觉超敏反应效果的比较[J];临床医学;2013年10期
4 高居强;陈绍语;冯宇峰;;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12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6期
5 廖海明;李传翔;宋伏虎;宋冬梅;王怡;;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周红艳;;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17期
7 叶淮;王莲莲;罗远国;;地佐辛辅佐下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14期
8 王克满;桂波;周钦海;韩传宝;钱燕宁;;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胆囊切除术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观察[J];河北医药;2009年19期
9 马黎明;;曲马多超前镇痛对阑尾切除术术后疼痛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刘永梁;邢喜春;刘丽;;帕瑞昔布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屠yN惺;谢木青;姚芳;方源;付爱玲;高峰;;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制备及其灭菌稳定性[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李浩;连庆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A];2014年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暨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亮;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钠通道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冬华;单剂量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欧阳诗华;小剂量利多卡因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的临床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丁呈彪;氟比洛芬酯对骨折急性疼痛患者多种炎性介质及疼痛评分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呼霞;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在妇科开腹术后镇痛中的应用[D];延安大学;2013年
5 徐贤亮;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肺癌胸腔镜患者T细胞亚群及IL-2,,IL-6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6 田占国;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7 张丽华;脊髓p38MAPK活化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富荣;氯胺酮与炎症反应[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年04期
2 王红霞;雷爱玲;雷茂伟;;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08年01期
3 张燕敏;;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妇科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观察[J];江西医药;2011年02期
4 段开明,欧阳文,王明安,陈满红;咪唑安定对患者麻醉手术前身心应激的调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4期
5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2期
6 傅得兴;封宇飞;;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02期
7 李真;崔建修;王志鹏;花柱明;;妇科腹腔镜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恢复期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4期
8 李Pr;张旭宇;许淼;;不同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0期
9 刘小颖;朱姜华;王沛玉;王薇;钱朝霞;吴新民;;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15期
10 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魁;陈兆平;彭彦;;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对食管癌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9期
2 国大亮;孙晋瑞;朱晓薇;;氟比洛芬酯的合成[J];齐鲁药事;2007年09期
3 黄婉;龙浴辉;李毅;赖仁纯;王旭东;陈敏山;许梅曦;;氟比洛芬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施晓玲;张丽雅;;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切口二次缝合镇痛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来小丹;刘松青;黄华;林彩;贺红军;;氟比洛芬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6 李宁;张敬一;李川;刘锡联;;氟比洛芬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0期
7 周海波;张向荣;王岩;李三鸣;王业祥;于晓妮;;氟比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8期
8 李燕虹;田肇隆;张雁华;程玮涛;薛纪秀;魏立民;;氟比洛芬酯用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镇痛疗效的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03期
9 陈莉;陈雄刚;林财珠;王长连;;氟比洛芬酯对手术致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9年05期
10 戴载深;;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吉林医学;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广勤;王志朝;刘祖雄;覃贝;杨晓松;;氟比洛芬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屠yN惺;姚芳;谢木青;金玉;高峰;;氟比洛芬酯脂微球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汪晨;熊利泽;聂煌;孙静;;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初步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陈琰;胡晋红;范国荣;高申;;氟比洛芬贴剂的体外释药以及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相关性评价[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立达;林丽娜;;氟比洛芬酯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6 梁红涛;;氟比洛芬酯在麻醉诱导中抑制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射的临床观察[A];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7 习建华;陈淑萍;王丽华;;心理干预联合氟比洛芬酯对七氟醚全麻下苏醒期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颜景佳;杨少辉;陈秀聪;;氟比洛芬酯及曲马多分别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章必成;姚国庆;刘健;管莎;饶智国;高建飞;;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转移性骨痛[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10 张维峰;廖建梅;王佳;殷国平;张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肝功能障碍产妇自控镇痛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全国新发和再发传染病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少欣;新型酯水解酶的筛选及应用于氟比洛芬的拆分[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4年
2 孙宝柱;氟比洛芬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沈锦春;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多模式镇痛效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陈芳;心血管术后非感染性体温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刚;氟比洛芬凝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吴会生;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宗明;氟比洛芬酯镇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琰;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透皮机理和氟比洛芬贴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郑福林;超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子宫全切术后活动—相关痛及肺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6 冯彩霞;氟比洛芬乙醇胺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7 龚世菊;氟比洛芬酯临床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雁;氟比洛芬酯对不同部位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作用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9 杜献慧;氟比洛芬酯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孙铭阳;围术期氟比洛芬酯在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9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49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