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3 15:04

  本文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丙泊酚 七氟烷 免疫功能 围术期 消化道肿瘤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进而寻找更加优化的麻醉方式和围术期的干预措施,为改善围术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6年5月~2016年10月,普外科及结直肠外科诊断为胃癌或结直肠癌需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人,女性32人,年龄30~7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分为四组(1)A组:丙泊酚组;(2)B组:丙泊酚+TEAS组;(3)C组:七氟烷组;(4)D组:七氟烷+TEAS组,每组各20例,麻醉深度Narcotrend值维持40~60。选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三阴交四个穴位行电针治疗,电针刺激分别于术前30min、术中全程刺激、术后第一天、第二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电针治疗,每次电针刺激时间30min,选择2/100Hz疏密波交替进行,强度为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强度,一般为15~25m A。术中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每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补液量及液体的种类、尿量、PACU完全苏醒拔管后VAS评分、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于术前30min(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72h(T4)4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4ml,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数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IL-2R、IFN-γ、TGF-β、COX-2、VEGF的含量。结果:1.四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补液量及尿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四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四组患者在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术毕,组内比较HR、BP、SBP、DBP、MAP、Sp O2及Narcotren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PACU完全苏醒拔管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B组(32.60±6.65h)和D组(32.50±5.65h)低于A组(59.20±9.41h)和C组(56.00±11.93h)(P0.05)。6.四组患者各时间点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与T1时间点比较,CD3+、CD4+、CD4+/CD8+在T2、T3时点降低,而CD8+水平升高(P0.05);T4时点CD3+、CD4+、CD4+/CD8+的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四组患者在T1时点CD3+、CD4+、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C组比较,B、D组在T2、T3、T4时点CD3+、CD4+、CD4+/CD8+较高,CD8+较低(P0.05),A组和C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围术期sIL-2R、TGF-β、COX-2、VEGF的变化:四组以上指标在T2较T1均升高,A组和C组升高明显(P0.05),T3开始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T1时点,T4开始明显下降,B组和D组患者下降最明显,但仍低于T1(P0.05);A组和C组、B组和D组比较sIL-2R、TGF-β、COX-2、VEGF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B组和D组浓度均低于A组和C组(P0.05)。8.围术期IFN-γ的变化:四组患者在T2时点IFN-γ均下降,A组和C组患者降低明显(P0.05),T3开始有所升高,但仍低于T1,T4时点开始明显升高且高于T1(P0.05);A组和C组、B组和D组比较IFN-γ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B组和D组的浓度均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增强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低下的免疫功能,经过TEAS的干预术后免疫功能比麻醉前有所改善,并且能够缩短患者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从而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应用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并无多大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14;R7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婕;李路明;郝红伟;陈昭阳;;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疲劳的脑电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7年06期

2 徐晓;方剑乔;张奕;刘侃卓;;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粘连前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7期

3 张嵘;;一种标准化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用于解除吸烟者的烟瘾[J];生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盛明山;;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S1期

5 胡兴国;经皮穴位电刺激强度对术后镇痛需求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年06期

6 米慧;巩爱玲;孙伟;冯雪花;李玉;;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卵巢低反应3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刘侃卓;;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89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年05期

8 葛建强;张宏;;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提肛运动治疗慢性Ⅲ型前列腺炎60例[J];陕西中医;2009年01期

9 朱丹华;童基均;潘敏;陈裕泉;陈华德;;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的脑电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12期

10 张磊;罗芳;李欢冬;王保国;刘晓媛;;丘脑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均炉;任秋生;沈财成;谢文霞;郑瑞献;倪剑武;;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均炉;任秋生;沈财成;谢文霞;郑瑞献;倪剑武;;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术围术期脑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岩峰;;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谢文霞;王均炉;赵红琴;李利红;吴晶;孟轶男;;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术后镇痛尿潴留的疗效评价[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郑娟丽;洪霞;沈锋;崔q 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腰麻下痔瘘术后尿潴留的影响[A];2013年浙江省肛肠外科学术年会暨结直肠疾病的微创及综合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均炉;任秋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氧脑糖代谢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均炉;任秋生;谢文霞;;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氧脑糖代谢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鎏桢;阎俊娟;韩济生;;2/100Hz经皮穴位电刺激对27例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治疗作用[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明显;叶开升;金曼;蔡淦;;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金曼;叶开升;陈明显;胡萍;王芹;卢跃棣;叶育双;;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活质量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郭永红 石田寅夫;可推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DPN[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肩周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秋寒;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作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郑颖;经皮穴位电刺激对IVF中卵巢储备下降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李亮;运动通过下调肥胖心肌氧化应激改善七氟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D];山东大学;2016年

4 董平;老龄加重缺血脑损伤并使七氟烷后处理保护失败:探索Bcl-2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5 张邓新;七氟烷致学习记忆损伤及其影响突触传递功能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谭弘;七氟烷对新生大鼠神经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徐志杰;丙泊酚与七氟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高素敏;七氟烷后处理对非糖尿病及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TOPK/PTEN/Akt通路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安肖霞;七氟烷对活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李恒;七氟烷后处理激活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补救酶途径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学亮;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2 赵秋燕;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高辉;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于晗;经皮穴位电刺激与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比较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朱同常;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不液化疗效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范圣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2型糖尿病糖代谢障碍作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7 胡先华;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身麻醉减少镇痛药及其副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8 郭键;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马迎存;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频率特异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李朋安;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瘫患者SPR术后康复中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50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3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