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14:24

  本文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血液回收机 输血并发症 效能 出处:《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2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的效能。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PSO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5例,年龄17~5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是否使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收-回输,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C组,n=32)和试验组(CS组,n=23)。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手术指标,记录术中失血量和同种异体血的输入量,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与C组患者比较,CS组患者术中异体红细胞使用量明显减少,分别是2 362.5 ml和1 556.5 ml(P=0.002)。2组患者均未见输血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输血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PSO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可以减少同种异体血的输入量,未增加患者的输血费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an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reated by transpedicular vertebra osteotomy. Methods 55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undergoing PSO under selective general anesthesia, aged 17 to 55 yea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C group (n = 32) and test group CS group (n = 23).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related surgical indexes 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blood recovery machine was used for autologous blood recovery and transfu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group C) and test group (group C). The amount of blood lost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input of allogeneic blood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and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use of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s in C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transfusion cost between 2 362.5 ml and 1 556.5 ml(P=0.002).2 group. Conclusion the use of blood collector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uring PSO operation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There is no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blood transfusions for patient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
【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No:XK201140)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No:RC2011006)
【分类号】:R68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曼;张萍;张媛;李勇;徐鑫;王斌;;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出血与输血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02期

2 尹文;;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几个关键问题[J];创伤外科杂志;2013年06期

3 尹文;李俊杰;;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4 肖玮;段庆芳;赵磊;王天龙;;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4年08期

5 Ventsislav M Mutafchiyski;Georgi I Popivanov;Kirien C Kjossev;;Medical aspects of terrorist bombings: A focus on damage control surgery and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J];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2014年02期

6 李荣芳;陈家茂;杨江存;;1601例外科输血患者红细胞输注量与死亡率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年01期

7 陈佩军;嵇富海;杨建平;;剖宫产手术中容量治疗的思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年07期

8 金善良;叶扬;于布为;;临床常用液体离体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4年04期

9 田伟;徐云峰;刘波;茅剑平;张波;吕艳伟;崔冠宇;;可吸收止血海绵在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年44期

10 陈晖;阚世廉;;氨甲环酸减少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融合固定术失血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庞广兴;椎体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对松质骨创面出血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薛敬松;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白冰;脊柱手术隐性失血的调查[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源;X线透视辅助徒手法与CT三维图像导航引导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邵林;PVCR术中各期出血特点及不同血浆输入方案比较[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6 黄倩;国产3000P型自体血回收机在脊柱手术中血液回收质量的评价[D];中南大学;2013年

7 李峰;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胶质瘤切除术出血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8 赵振国;血栓弹力图指导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洪敏;强直性脊柱炎[J];山东医药;2000年15期

2 郭玉海,曹贻训;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04期

3 徐薇,欧阳桂芳,冯鸣;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5期

4 刘维,王慧,左芳,王熠,郭庆常;中药强脊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5 高飞,宋团月;强直性脊柱炎30例误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3期

6 练武彬;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治[J];福建中医药;2000年06期

7 曾庆馀;着力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8 王丽国,曹同军,单忠林,陈双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J];河北中医;2000年01期

9 何敬柏,王国廷;单侧竹节样变强直性脊柱炎1例报道[J];罕少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10 唐万欣,刘钢,谢其冰,王忠明,林懋贤;2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满意;刘红艳;杨林江;沈芳芳;;强直性脊柱炎男女临床特点对比——附178例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2 钟菁;;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8年

3 张利花;;微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6例[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秦桂福;郑新春;杨德才;;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状态分析[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5 韩巧菊;陈淑兰;于丽华;;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分析[A];首届全国中医蜂疗临床技术推广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段振华;潘发明;梅杨;葛锐;高静;沈蓓蓓;张天琛;张立;曾臻;徐胜前;;4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流行特征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7 姚文敏;;父子同患强直性脊柱炎病例报道[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党建军;程宏毅;李强;;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编写报告[A];全国第七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脊柱常见病整脊诊疗指南》研究编写报告[C];2011年

9 毛拴锁;;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现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王云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04例疗效观察[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兴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03年

2 ;强直性脊柱炎及早治疗是关键[N];上海科技报;2002年

3 周武;强直性脊柱炎为何易误诊?[N];浙江日报;2003年

4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王建明;男性易得强直性脊柱炎[N];保健时报;2007年

5 于峰;小孩腰痛当心强直性脊柱炎[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主任医师 吕斌;强直性脊柱炎能不能治愈[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唐先平;青少年出现膝关节痛应警惕“强直性脊柱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亮点:生物治疗[N];健康报;2007年

9 汪年松 薛勤;脊柱炎:致残率极高[N];河北日报;2009年

10 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 王玉明;年轻男性腰痛当心罹患强直性脊柱炎[N];保健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明强;强直性脊柱炎诊疗现状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张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滑膜高表达碳酸酐酶1[D];山东大学;2011年

3 朱洪民;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谢伟林;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免疫遗传机制及风险预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叶玲英;新型调节性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6 陈蕊雯;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候选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王昊;阎小萍教授风湿病学术思想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经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8 曾石坤;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彭德桂;补肾强督治\+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建民;强直性脊柱炎骨化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凌;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韧带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廖志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葛锐;杀伤性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和环境交互效应与强直性脊柱炎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锦华;强直性脊柱炎生存质量及活动影响因素分析[D];大理学院;2011年

5 刘晓波;清热通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姜丹;中医病证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郝晋英;200例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外表现临床特征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8 宋利梅;薏苡仁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9 廖芳芳;安徽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基因簇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申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及意义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2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552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