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两种方法DVT模型的建立与GP1b-α在DVT模型中表达变化及其意义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14:24

  本文选题:DVT 切入点:动物模型 出处:《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1、建立SD大鼠、日本大耳白兔下腔静脉结扎法/狭窄法DVT动物模型;确定DVT形成前、形成高峰、消退等状态对应的关键时间点;确定两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和SD大鼠、日本大耳白兔在制备DVT模型中的优缺点;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2、成功建立的模型后,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1b-α蛋白在DVT模型中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该分子表达变化在DVT形成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下腔静脉结扎法/狭窄法在大鼠、兔DVT模型中建立与研究 1、SD大鼠220只,雌性,体重为19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下腔静脉结扎组100只、下腔静脉狭窄组100只;日本大耳白兔140只,雌性,体重为2.20±0.35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下腔静脉结扎组60只、下腔静脉狭窄组60只; 2、两种动物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假手术组暴露下腔静脉后关腹;下腔静脉结扎组和下腔静脉狭窄组分别以下腔静脉结扎法和下腔静脉狭窄法建立SD大鼠DVT动物模型和日本大耳白兔DVT动物模型,记录结扎前/后下腔静脉直径、造模时间等情况; 3、造模后2h、4h、6h、8h、12h、24h、3d、7d、14d、21d时间位点上,SD大鼠的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处死1只,下腔静脉结扎组和狭窄组各处死10只。日本大耳白兔的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处死1只,下腔静脉结扎组和狭窄组各处死6只。观察动物双侧后肢的肿胀等情况;观察造模段下腔静脉肿胀度、颜色、局部组织反应程度等;测量取材时下腔静脉直径;采集下腔静脉血液5ml;获取血栓及相应静脉壁组织;测量血栓长度;称量血栓及对应静脉壁的总湿重; 4、采集的下腔静脉血液,离心分离血浆,-80℃保存备用;获取的血栓及相应静脉壁组织进行切片及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位点所取材微观情况;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间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GPlb-α在SD大鼠DVT模型血浆中的表达变化 1、根据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和实验采集离心保存的血浆,选取SD大鼠正常对照组血浆10份,假手术组血浆10份,和下腔静脉狭窄组造模后2h血浆10份、8h血浆10份、24h血浆10份、7d血浆10份,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SD大鼠血浆中GP1b-α的表达变化。 2、采用SPSS17.0软件,对测量的表达变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SD大鼠、日本大耳白兔造模后,造模段下腔静脉管腔内先出现黑色凝块物质,再出现黑白混合凝块物质,后凝块物质变韧,逐渐消失;下腔静脉先胀大后明显萎缩;肠系膜静脉扩张逐渐加重;光镜下见:内皮细胞损伤、取代消失、再形成;炎性细胞明显浸润血管壁和血栓;SD大鼠在2h4h、8h、12h、24h、3d、7d、14d都可见血栓存在;日本大耳白兔在4h、8h、12h、24h、3d、7d、14d可见血栓存在;整个病理演变符合血栓从急性期到慢性期的病理进展过程; 2、SD大鼠、日本大耳白兔下腔静脉结扎组和下腔静脉狭窄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造模前后血管增大的直径、血栓的长度、血栓和相应血管壁湿重中,结扎组和狭窄组较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假手术组较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SD大鼠:下腔静脉结扎组2h可测得血栓的长度和血栓及相应静脉壁湿重,7d达到峰值,14d开始数值减小,21d未测得相应数值。下腔静脉狭窄组2h可测得血栓的长度和血栓及相应静脉壁湿重,3d达到峰值,7d开始数值减小,14d进一步减小,21d未测得相应数值;日本大耳白兔:下腔静脉结扎组4h可测得血栓的长度和血栓及相应静脉壁湿重,7d达到峰值,14d开始数值减小,21d未测得相应数值。下腔静脉狭窄组4h可测得血栓的长度和血栓及相应静脉壁湿重,3d达到峰值,7d开始数值减小,14d进一步减小,21d未测得相应数值。 4、GPlb-a蛋白在SD大鼠下腔静脉狭窄DVT模型血浆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达量在下腔静脉狭窄组术后8h升高,24h达到高峰(P=0.000),术后7d较降低,但仍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高。 [结论] 1、成功建立了SD大鼠、日本大耳白兔下腔静脉结扎法、狭窄法DVT模型。下腔静脉狭窄法DVT动物模型较下腔静脉结扎法DVT动物模型更适合动态研究DVT的形成、高峰、消退;在行DVT造模SD大鼠较日本大耳白兔更经济、易于管理、麻醉较快,形成完全血栓的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时间较短;但较后者手术视野更小,手术操作精细程度要求相对高。 2、狭窄法DVT动物模型:SD大鼠:2h可形成不完全血栓,8h可形成完全血栓,24h~3d血栓形成高峰段,7d~21d为血栓消退段:日本大耳白兔:4h可形成不完全血栓,12h可形成完全血栓,24h~3d为血栓高峰段,7d~21d为血栓消退段。 3、GP1b-α与DVT形成密切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3;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施海彬;刘圣;李麟荪;;犬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05期

2 赵学凌,吴雪梅,王兵,赵宏斌,周兆文,赵智;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新型动物模型的建立[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安锐,张凯军,黄韬,张永学;~(99m)Tc-SZ-51用于犬静脉血栓模型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12期

4 张春强;黄河;赵学凌;何飞;殷亮;赵智;唐锡章;周兆文;李世和;;两种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年01期

5 韩旭华,张乃钲;科学研究中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应用及特点[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季顺东,刘晓健,张荣军,万卫星,金坚,阮长耿;~(99)Tc~m-抗血栓成分单克隆抗体对动物血栓的放免显像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戎建杰,伍波,何礼荣,戴坤扬;导管直接溶栓治疗犬股静脉急性深静脉血栓后静脉壁形态学的变化[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8 王广新;王慧;刘雪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过敏性紫癜关系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22期

9 张智辉;林少芒;姚燕丹;张皓;张柏根;;大鼠后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的制备与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唐承富,潘长春,王玉博,胡伟坚;顺行法静脉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566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566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