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ROS和GSH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
本文选题:高压电 切入点:电烧伤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高压电烧伤时电能在机体转化为热能而造成深部组织(如血管、脏器等)严重损伤。电烧伤是特殊类型的烧伤,不仅能造成机体的局部损害,还能造成机体整体的损伤,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大量文献报道,烧伤后早期机体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直接损伤机体内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结构,并与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协同作用,引起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造成机体损伤[1]。乌司他丁(ulinastain,UTI)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那么高压电烧伤后机体是否存在氧化应激,如果发生了氧化应激损伤,氧化产物及抗氧化物质的含量的变化趋势如何?本实验旨在研究高压电烧伤早期大鼠血清氧化产物ROS、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变化,探讨高压电烧伤后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系统损伤的程度,并通过UTI进行干预,探讨UTI改善高压电烧伤后氧化应激损伤的可行性。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成年健康SD大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假电烧伤组(简称假伤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电伤后盐水对照组(简称盐水组)和UTI治疗组(简称UTI组),每组各60只。每组再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观察时间分为6个时相组,即电伤前15min、电伤后5min、电击后1h、2h、4h、8h,每组各10只大鼠,分笼饲养。2实验前准备a.将大鼠编号、称重;b.配制实验所需麻醉药物和UTI溶液浓度;c.10%水合氯醛按(3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实验大鼠,麻醉成功后给予左前肢及右后肢及前胸脱毛及备皮;d.准确记录数据。3大鼠高压电烧伤模型建立实验人员分组检查具体操作和检查操作程序,确保按步骤安全操作。检测电源及电路,检查实验电源、电击系统与线路连接正确无误。再固定大鼠及连线,将麻醉状态的大鼠俯卧位于专用绝缘台上,固定其四肢,以左前肢为电流流入端,右后肢为电流流出端,把两个1 cm×1 cm大小的铜质电极板分别固定在左前肢和右后肢脱毛处,左前肢电极板与升压器输出端火线相连,右后肢电极板与升压器输出端零线相连,电极板与大鼠皮肤固定紧密。旋转调压器按钮使调压指针归零,然后合总闸,接通380V电源;开启调压器,旋转调压按钮,将额定电压调至2k V,此时升压器输出电压为2k V。用4m绝缘杆合闸,接通升压器输出电路,此时高压电流流经大鼠,大鼠被电击3s后断电,确定模型制作是否成功。假伤组除升压器输出电线环路开关不合闸外,其它处理过程与电伤组一致。其中UTI组在电伤后立即于腹腔内注射UTI,按2×104u/kg(即2ml/kg)给药;盐水组立即腹腔内注射2ml/kg生理盐水。电伤组和假伤组不给于处理。4标本的采集及保存按实验分组的时相分别采血,将麻醉成功后的大鼠取仰卧位,四肢伸展固定于实验动物手术台上,将胸壁再次消毒,沿胸壁打开胸腔显露心脏,用无菌注射器于直视下,心脏采血6ml,置于一次性促凝采血管中,轻轻震荡数次,静置约30min,待血液自然凝固,析出血清。将凝固的全血以3000r/min离心,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半径为13.5cm。离心后用移液器取上层血清至Eppendorf管中,准确标记后将血清贮藏于 70℃冰箱中待用。5指标检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组各时相血清ROS、GSH的OD值,根据试剂盒说明制作标准曲线,得出样本ROS和GSH的浓度值。6实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t检验。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大鼠血清ROS含量变化电伤组ROS含量总体高于假电组(主效应F=1717.281,P0.05);电伤组ROS含量受电后时间变量影响(主效应F=219.585,P0.05),其中电伤组大鼠血清ROS含量伤后1h~8h各时相均高于本组电伤前值(P0.05),且呈逐渐增高趋势。UTI组ROS含量总体低于盐水组(主效应F=42.825,P0.05);UTI组ROS含量受电后时间变量影响(主效应F=880.082,P0.05),UTI组电伤后1~8h各时相均高于本组电伤前值(P0.05)。2大鼠血清GSH含量变化电伤组GSH表达总体低于假伤组(主效应F=302.346,P0.05);电伤组GSH含量受电后时间变量影响(主效应F=35.412,P0.05),其中电伤组大鼠血清GSH含量伤后1~8 h各时相均低于本组电伤前值(P0.05),且呈逐渐减低趋势。UTI组GSH含量总体高于盐水组(主效应F=40.488,P0.05);UTI组GSH含量受电后时间变量影响(主效应F=383.968,P0.05),UTI组电伤后1~8h各时相均低于本组电伤前值(P0.05)。结论:高压电烧伤后早期大鼠血清ROS水平升高,而抗氧化物质GSH水平降低,而应用UTI后可抑制ROS的增多和GSH的减少,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根林;吴爱兵;王宏宾;;硫化氢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及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年03期
2 张云龙;邓泽元;李霞;李红艳;;不同形态硒、维生素E、紫胡萝卜提取物单独和联合使用对H_2O_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15年04期
3 代小娟;杨涛;许美霞;曹好好;张晓霞;毕传华;许涛;;别嘌呤醇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11期
4 皇甫冰;高继萍;杨霞;王裕;宋国华;;氧化应激与肾脏细胞凋亡[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5 祝仲珍;蔺静;王占科;兰小鹏;汪仕良;;丙酮酸乙酯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4年05期
6 蔡维霞;计鹏;樊磊;韩军涛;胡晓龙;王姝月;方小兵;朱雄翔;胡大海;;活性氧对烧伤大鼠血清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4年04期
7 邵壮;熊江;郭伟;卫任;;乌司他丁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8 施彦;舒斌;杨荣华;张利军;谢小英;徐盈斌;陈蕾;祁少海;刘旭盛;王鹏;刘建;谢举临;;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大鼠创面愈合模型中的表达作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9 董静;;乌司他丁对重度烧伤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1期
10 万少兵;;乌司他丁对急性创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浓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恒超;Notch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珂立;氧化应激对动物自由基代谢、消化道损伤及抗氧化剂干预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62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