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3 00:30

  本文选题:机械通气方式 切入点:烧伤 出处:《广东医学》2015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大面积削痂植皮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中心ICU行大面积削痂植皮手术的患者54例,ASAⅠ~Ⅱ级。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入室后面罩吸氧,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 Trac压力换能器、Vigileo持续心排量监护仪和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及SVV。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双腔导管,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机械通气10 min后54例患者分为3组:容量通气模式(VC)组、压力通气模式(PC)组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CV)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后10min(T1)、30 min(T2)、60 min(T3)、手术结束(T4)时的MAP、心率(HR)、CO、CI、SV及SVI;记录机械通气后T1、T2、T3及T4时的SVV、CVP、平均气道压(Pm)、峰压(Pi)、平台压(PL)及吸气最大流速(MF)。结果 3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CI、CVP、Pm、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组、PCV组的SV值在各时点呈增加趋势,而PC组的SV呈下降趋势,VC组、PC组在T3时点的S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组在T2、T3、T4时的SVV、MF明显升高,与VC组、PC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在各时点SVV值虽高于VC组(P0.05),VC组、PCV组在T2、T3、T4时点M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能较准确地预测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的烧伤手术患者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而在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或容量保证压力调节通气模式时,SVV的准确性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在以SVV来评估心脏前负荷及指导烧伤患者的液体治疗时,应充分考虑通气模式这一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s on SVV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rge area escharectomy and skin grafting. 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escharectomy and skin grafting were selected from burn center ICU.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efore operation. Min was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with phenobarbital (0.1 g) and atropine (0.5 mg).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electrocardiogram,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multifunctional monitor. Radial artery puncture catheter was insert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and Flo Trac pressure transducer was connected with Vigileo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 and multifunction monit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P, cardiac output, cardiac index, SVI, SVV.Intrajugular vein or subclavian vein were inserted into the central vena cava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 54 patients after 10 mi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VCgroup with VCV mode.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10 min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30 min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60 min after operation and 60 min after operation, mitogen, heart rate, HRT, COCISV and SVI were recorded, and SVVCVP at T 1 T 2T 3 and T 4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i valu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SV value of PCV group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t each time point. The SV of PC group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SV value of P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C group at T3 time. The SVVMF of P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C group at T _ 2T _ 3 ~ T _ 4, P _ (0.05) and T _ (2) T _ (3) T _ (4). Compared with VC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VV value between P0.05 group and VC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Conclusion SVV can accurately predict burn hand under 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 mode, although i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VC group P0.05 and VC group at T _ 2T _ 3N _ 4 time point. The reactivity of surgical patients to liquid therapy, The accuracy of VV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use of 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 or volume-guaranteed pressure-regulated ventilation. Therefore, in evaluating cardiac preload and guiding fluid therapy in burn patients with SVV,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entilation mode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基金】:广州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编号:20122A011014)
【分类号】:R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米卫东;;客观监测围手术期容量治疗的量与度[J];北京医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美英,王宏琴,黄丽华;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气道管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俞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压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洪峰;俞兴群;聂卫群;张长奇;高志凌;王龙梅;;SIMV-AutoFlow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6年05期

4 邢正云;顾伟;吴丽芳;;呼吸机抢救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5 胡承志;程立顺;;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治进展[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6 张艳娜;于振香;彭丽萍;;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7 陈玉琴;杨英;;呼吸机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05年01期

8 郭庆玲;;73例ICU心外科患者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杨新芳,李丽萍,刘莉;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监护[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吴瑞芹,韩梅,赵立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超声雾化吸入失败原因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易韦韦;基于主动模拟肺的通气模式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杜芳;脉搏灌注指数变异预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容量治疗反应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裴树俊;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4 杨小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可以判定感染性休克患者输液反应性[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显美,袁菊明;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5期

2 郑道国;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年06期

3 阙呈立,李航,李海潮,陈健,王广发,何冰;机械通气期间腹泻原因的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5期

4 刘又宁;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11期

5 吴晓红;机械通气操作护理体会[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6 柳椺,张廷香,薛雅卓,陈义成;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06期

7 袁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冯喜英;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陈茂君,卢子英,陈克芳;36例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01期

10 钮善福;提倡实行个体化保护性机械通气[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广秀;邹玉珍;;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芦良花;;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重症监护技术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3 刘志;;机械通气应用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何芳;;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A];2008年中国岭南护理学术讲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东英;王玉琴;何小京;;机械通气呼吸道的管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何建新;;机械通气撤机策略与方法[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耿玉秀;温宇;崇巍;;机械通气患者院内病死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耿玉秀;;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蕾;;ARDS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唑安定持续镇静疗效的临床监护[A];全国第三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品贤;;影响机械通气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和对策[A];全国第三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清泉;围机械通气治疗期的中医药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记者 刘道安;天津第三中心医院两项机械通气研究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3 ;重症医学 救治理念获更新[N];健康报;2012年

4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高德伟;重症COPD宜早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春飞;基于模糊逻辑的机械通气辅助决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李雪花;机械通气对新生猪神经系统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泓;机械通气对心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胡洪波;机械通气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彬;整合素αVβ3在机械通气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海沛;发育肺生长因子表达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雷迁;主动脉弓手术后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合金;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因素的分析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颖;机械通气在重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3 张智健;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周健;护理管理干预对机械通气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晓红;肺复张术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6年

6 赵旺;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7 赵有为;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猪肺炎症因子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8 丁洪艳;机械通气中的肺保护策略及其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9 肖达平;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防治犬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志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1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651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