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臂丛神经阻滞高血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fentanil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njur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undergoing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selected. The abo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gna BX C group. The same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group A), sufentanil 0.1 渭 g/kg (group B) and sufentanil (group C) were given before brachial plexus block, respectively. The heart rate (HR)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were recorded before administration (T0), 3 min (T1) after administration, 5 min (TV2) after administration and 30 min (T3)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sufentani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troponin I (cTnI) 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were measured in venous blood at two time points before and 24 hours after administ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R and MAP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 (P0.05),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TnI and CKMB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 _ (0) time (P0.05), and the serum cTnI and CKMB concentra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 _ (0) time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concentrations of cTnI and CK-MB in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I and CK-MB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B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TnI and CK-MB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sufentanil pretreatment can stabilize hemodynamics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serum cTnI and CKMB. Group B has a weake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release of cTnI and CK-MB, while group C has a stronge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release of cTnI and CK-MB. Although hemodynamics fluctuates, it is still within normal range, so sufentanil pretreatment with 0.2 渭 g/kg can reduce myocardial injury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myocardium.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分类号】:R5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冯英妮;王景斌;李如凯;;布比卡因与国产罗派卡因用于腋路阻滞的cTnI及心肌酶变化[J];中外医疗;2014年33期
2 单景庆;秦岚;;心肌损伤与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10期
3 靳彦涛;徐凯智;;舒芬太尼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鲲鹏;孙海涛;薛富善;许亚超;廖旭;刘毅;杨泉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年05期
5 张冬梅;常业恬;徐向辉;邹晓华;李晶;傅小云;;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年10期
6 彭章龙,于布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伟侠;高东艳;陈慧清;;舒芬太尼预处理对臂丛神经阻滞高血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7年06期
2 宋志冰;周俊辉;郝金国;郭迎春;张立;;甲氧明预处理对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7年06期
3 魏兴山;;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年02期
4 陈慧清;高东艳;任伟侠;;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心脏毒性的比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5 李文亮;佟冬怡;;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45期
6 张红玉;;舒芬太尼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41期
7 张发龙;;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7期
8 包娜仁;艾春雨;马虹;;舒芬太尼预注对冠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镇静药物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年09期
9 张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变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10 杨凯;肖建斌;李金峰;钟敏;;舒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自噬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玉恒;胡明玉;;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肛周手术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16期
2 刘一冰;钟声华;周宇峰;;低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9期
3 杨照新;常鹏环;董战玲;黄绵庆;符健;;cTnI、AST及CK在鉴别诊断大鼠骨骼肌与心肌损伤应用价值的比较[J];江西医药;2013年05期
4 屈红梅;;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6期
5 沙江波;范龙;;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颈臂丛阻滞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4期
6 马永辉;由宝华;;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2期
7 王奕忠;陈永丰;杨宏生;;血清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河北医学;2010年05期
8 刘恩华;陈怀敏;孔丽清;刘志普;齐亚军;马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的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年02期
9 荣嵘;洪岩;贾玫;;冠心病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和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3期
10 李进;袁世荧;丰新民;姚尚龙;;舒芬太尼延迟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永涛,高峰;臂丛神经阻滞时注药压力对麻醉效果的影响[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2 华薇;廖志容;;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7年05期
3 赵宗菊,,王铁军,钱世荣;关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年05期
4 张生锁,刘国凯,潘贤必;臂丛神经阻滞及其在疼痛治疗的应用[J];疼痛学杂志;1998年04期
5 杨磊,李红宝,王书强;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法的临床应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杨宏华,王彦邦,李相宝,王春华;臂丛神经阻滞加芬太尼上肢术后镇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7 朱蔚琳,靳小建;臂丛神经阻滞加派替啶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6期
8 彭勤华;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处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蔡靓羽;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刘铁民,姜泳;改良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沅;弥娜;毛学文;张国庆;;超声实时监测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旭仲;;臂丛神经超声解剖和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3 马光兵;;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游离足趾再造拇手指术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4 刘刚;任金婵;孙宝梓;于刚;王晓芳;曹开梅;吴延宁;;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A];山东省第十六次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刘晓晴;;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用于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乐乐;鲍红光;史宏伟;张媛;;音乐疗法对于减轻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痛的前瞻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7 李佩盈;车薛华;顾华华;梁伟民;;影响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分析[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8 那辉;姜晓红;张继彤;李焕秋;雷晓龙;;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蒋学斌;徐旭仲;;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徐旭仲;;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衣晓峰;治疗肩周炎:臂丛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不同剂量的常用糖皮质激素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郑玫玫;后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倩倩;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的镇静效应[D];滨州医学院;2015年
4 黄婷婷;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D];皖南医学院;2016年
5 刘石磊;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4年
6 支燕;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余倩;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刘素平;不同阿片类药物配伍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蒋卫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石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9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15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