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19 15:24
【摘要】:目的探讨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复合静脉组(NV组)、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复合腰麻组(NS组)和单纯腰麻组(S组),每组18例。记录3组进入手术室后(t1)、手术开始3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MAP、HR、RR、SpO_2;记录3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下肢自由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R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V组患者t2时RR和SpO_2较t1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NS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低于S组,NV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高于NS组和S组,NV组术后出院时间较NS组和S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径路闭孔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TURBt能有效地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with new approach of obturator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bladder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ew approach obturator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vein group (NV group), new approach obturator nerve block combined with lumbar anesthesia group (NS group) and simple spinal anesthesia group (S group), with 18 cases in each group. After entering the operating room (T1), the 3min (T2) and MAP,HR,RR,SpO_2; (T3)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were recorded in the 3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obturator nerve reflex, nausea and vomiting, postoperative fasting time,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free movement time, hospital stay, and anesthetic satisfaction were recorded i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P,HR,RR,SpO_2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obturator nerve reflex in NV,N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 group, and the anesthetic satisfaction of NV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S group and S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discharge time of NV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NS group and S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new approach obturator nerve block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obturator nerve reflex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anesthesia.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三明市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三明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三明市第二医院信息科;
【基金】:2013年三明市指导性科技项目(2013-S-30)
【分类号】:R614;R73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宇翔,熊利泽,余少芝,熊东方;颈2神经阻滞并发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3期

2 严兴福;;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疗法的异同[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8年06期

3 崔慧,胡杰;跗间神经阻滞在足前部手术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王志荣,翟小强;颈5神经阻滞用于肩颈部手术的观察[J];河北医学;2003年04期

5 丁立新,常树旗;神经阻滞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J];农垦医学;2004年03期

6 敬勇君;姬桂荣;邹昌骝;石浩文;;下肢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34期

7 丁肇玉;;异常广泛脊神经阻滞的发生及处理(附1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8 李林生;;自制连续神经阻滞穿剌针[J];新乡医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9 郑方;;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级医刊;1993年04期

10 徐贯杰;慢性疼痛治疗中的神经阻滞[J];疼痛学杂志;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国栋;;连续神经阻滞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疼痛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毛雅君;陈广城;李景琦;励建安;;多次乙醇神经阻滞对严重骨骼肌痉挛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旭仲;李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4 顾鹏程;;踝关节神经阻滞在足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申文;;神经阻滞与神经损伤[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吴yN洁;;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镇静在小儿阴茎背神经阻滞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3年

7 周荔;;神经阻滞并音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顺;郭建荣;;介入液压扩张术配合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9 王宏志;徐宏;;后路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周荔;;神经阻滞并音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吴新民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许幸 整理;麻醉学 围绕安全性发展[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育南;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颖;不同降解时间的温敏型水凝胶包载布比卡因延长神经阻滞时间[D];吉林大学;2016年

2 朱晓岚;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的应用比较[D];苏州大学;2013年

3 刘帆;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4 刘文超;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洁;右美托咪定在下肢神经阻滞中的应用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李伟;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陶利军;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及神经阻滞对鼠神经病源性疼痛治疗效应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8 李旭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9 李飞;星状神经阻滞对H型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循环和脑代谢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10 吴晓智;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对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42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342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