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刺吸电位技术实验中固定昆虫的三种方法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6 20:44
【摘要】: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针在其寄主植物组织中刺探所引起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建立昆虫取食行为与EPG波形的对应关系。近年来,EPG技术在昆虫取食行为及其传毒行为,以及植物抗虫机制等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昆虫固定是影响EPG电极连接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进而影响EPG实验结果。本文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为例,就EPG实验中电极连接时常用的3种昆虫固定技术(麻醉法、冷冻法和负压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灰飞虱最优的方法为负压法,其次为麻醉法和冷冻法。
[Abstract]:Spike potential technique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 is a technique used to record the changes of electrical signals caused by pricking needle in the host plant tissues of insects. The core of the technique is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 feeding behavior and EPG waveform. In recent years, EP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insect feeding behavior and transmission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of plant insect resistance. Among them, insect fixation is the key technology that affects the success of EPG electrode connection, and then affects the results of EPG experiment. Taking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 茅 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compares in detail three insect fixation techniques (anesthesia, freezing and negative pressure) commonly used in the EPG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method for fixing ash planthopper was negative pressure method, followed by anesthesia method and freezing method.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昆虫信息生态研究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2010CB126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2051和31470454)
【分类号】:Q9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晨,岳梅,徐洪富,张芝利;EPG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J];昆虫学报;2005年03期

2 岳梅,罗晨,徐洪富,高庆刚,张芝利;刺吸电波图实验中金丝与烟粉虱的粘连技术[J];昆虫知识;2005年03期

3 汤清波;张大山;姬琨;丁识伯;闫凤鸣;;刺吸电位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5期

4 荆裴;白素芬;刘芳;;灰飞虱取食行为刺吸电位波形的初步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3期

5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有效方法——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应用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2年04期

6 胡想顺;刘小凤;赵惠燕;;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的原理与发展[J];植物保护;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宝瑜;昆虫化学信息物质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2年01期

2 刘丽芳;徐德良;穆丹;韩宝瑜;;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张闲,陈建群,张鹏飞;EPG即时显示软件Realdisplay的开发和利用[J];动物学研究;2001年06期

4 马亮,仲昭朝,陈建群;丹宁酸对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5 蒋德春;杨洪;金道超;;水稻矮缩病媒介昆虫及其传毒机制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金珊;孙晓玲;陈宗懋;肖斌;高宇;边磊;罗宗秀;张正群;;昆虫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在茶树抗刺吸式口器害虫研究中的应用[J];茶叶科学;2012年05期

7 赵旭辉;门兴元;周成刚;;刺吸电位技术在植食性盲蝽取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8 胡_g娴;刘长明;;B型烟粉虱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取食行为[J];生物安全学报;2012年01期

9 杨成良;岑伊静;梁广文;陈华燕;;亚洲柑橘木虱的刺吸电位图谱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Leaf surface factors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associated with the feeding behaviors of cotton aphids:A case study on non-target effect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杨;高必达;李有志;;水稻病毒介体昆虫及其传毒能力研究进展[A];华中昆虫研究(第6卷)[C];2010年

2 苗进;韩宝瑜;;假眼小绿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取食行为的EPG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韩二宾;张云慧;程登发;蒋金炜;孙京瑞;;小麦抗蚜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芒;肚倍蚜适应单宁环境机理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勇;小麦—麦蚜—天敌互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陈巨莲;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4 刘向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寄主型和迁飞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陈建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林克剑;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苗进;外源MeSA诱导茶树防御假眼小绿叶蝉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彭传华;优质香稻与主要害虫的相互作用及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郭萧;麦长管蚜与小麦互作及其翅发育和飞行肌降解[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刘佰明;B型和Q型烟粉虱竞争取代的取食行为学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娜;B型烟粉虱为害的烟草对烟蚜和B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崔丽;创制杀虫剂IPP-10、环氧虫啶对麦蚜的生物活性及取食行为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刘丽芳;茶树不同品种和次生代谢物质对叶蝉取食行为影响的DC-EPG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黄玲;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文峰;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抗蚜特性初步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姬琨;B型和Q型烟粉虱河南种群的遗传背景分析及取食行为比较[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唐小燕;扶桑绵粉蚧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药剂防治[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岳梅;B型和浙江—非B型烟粉虱在三种寄主植物上刺吸取食行为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军;诱导条件下蚜虫生态学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战泓;夏秋季叶菜害虫安全防治药剂筛选[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福顺;蚜虫口针的刺探行迹和跟踪研究方法[J];动物学杂志;1995年03期

2 ;Leaf surface factors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associated with the feeding behaviors of cotton aphids:A case study on non-target effect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8年02期

3 韩文智;豆蚜在不同品种扁豆上的取食行为[J];昆虫学报;1990年01期

4 阎凤鸣;芥子油苷在甘蓝蚜寄主部位选择行为中的作用[J];昆虫学报;2000年03期

5 张鹏飞,陈建群,张闲,王斌,蒋群峰;棉蚜获得黄瓜花叶病毒的行为与取食过程的关系[J];昆虫学报;2001年04期

6 王斌,陈建群,张鹏飞,马亮,王咏妙;棉蚜获毒后禁食对其保持并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3年03期

7 王咏妙,张鹏飞,陈建群;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的行为机理[J];昆虫学报;2004年06期

8 罗晨,岳梅,徐洪富,张芝利;EPG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J];昆虫学报;2005年03期

9 韩心丽,,严福顺;大豆蚜在寄主与非寄主植物上的口针刺吸行为[J];昆虫学报;1995年03期

10 雷宏,徐汝梅,W.F.Tjalingii,J.C.van Lenteren;温室白粉虱取食行为的刺探电位(EPG)研究[J];昆虫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勇;小麦—麦蚜—天敌互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陈巨莲;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660例夹鼻麻醉拔牙的疗效观察[J];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11期

2 李景林;简易青蛙麻醉法[J];生物学通报;1995年08期

3 王正平;解剖蚯蚓实验教学的改进──酒精麻醉法[J];生物学通报;1994年01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美;王萍;彭文鸿;张学伟;刘四化;;两种联合麻醉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观察[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本文编号:2366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366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