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9-02-14 09:3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2组(S2组)和舒芬太尼3组(S3组),每组25例。S1~3组患者分别给予0.1,0.2,0.3μg·kg-1舒芬太尼10 m L,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靶控输注异丙酚,设置初始靶质量浓度为3.0μg·m L-1,以质量浓度0.5μg·m L-1增加。待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1.0mg·kg-1琥珀胆碱,进行面罩控制呼吸后开始无抽搐电休克。记录患者麻醉前(T1)、停止靶控输注即刻(T2)、无抽搐电休克后即刻(T3)以及意识恢复时(T4)的生命体征、临床疗效、抽搐能量指数、抽搐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中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抽搐能量指数和抽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2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延长,S3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延长,S1~3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增加(P0.05)。与S1组比较,S3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及苏醒时间延长,临床总有效率增加(P0.05)。与S2组比较,S3组的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0.05)。伴随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加,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提高,肌痛和头痛发生率降低。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无抽搐电休克,舒芬太尼以0.2μg·kg-1为佳。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no convulsive electroshock. Methods 100 psychot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group C), sufentanil group 1 (group S1), sufentanil group 2 (group S2) and sufentanil group 3 (group S3). 2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0.3 渭 g kg-1 sufentanil (0.1 渭 g / L) and control group (0.9% sodium chloride). The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 was performed with the initial target concentration of 3.0 渭 g mL ~ (-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0.5 渭 g m ~ (-1) of propofol. When the eyelash reflex disappeared, 1.0mg kg-1 succinylcholine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The vital signs, clinical efficacy, energy index of convulsion, duration of convulsion and recovery time were recorded before anesthesia (T1), immediately after stopping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2), immediately after no convulsive electric shock (T3) and at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T4). The duration of auxiliary ventil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tal signs, tic energy index and convulsive duration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time of auxiliary ventilation was prolonged in group S2, the time of auxiliary ventilation and recovery was prolonged in group S3,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S1 was increased (P0.05). Compared with S1 group, the auxiliary ventilation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S3 group were prolonged, and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increased (P0.05). Compared with S2 group, the auxiliary ventilation time of S 3 group was prolonged (P 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sufentanil dosage,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vomiting and lethargy increased, and the incidence of myalgia and headache decreased. Conclusion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can be us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in no convulsive electroshock. Sufentanil is better than 0.2 渭 g kg-1.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基金】:河北省科技局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09276136)
【分类号】:R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小永;胡陈鳞;;靶控输注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9期

2 李海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社因;张福英;崔友民;孔凡存;房华;;解郁冲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2 张健平;;神泰片与奥沙西泮联合治疗酒精所致焦虑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3 王道俊;;针刺治疗癔性失语38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4 黄豹;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32例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郑家宏,程为力;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恶劣心境对照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任仲园;;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葛雪芬;李月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林勇;夏江明;;过量快克所致精神障碍2例[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9 孙艳;孔晓明;汪艳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10 鲍风;项高波;程立仁;江幸福;李欢松;丁东;陈楠;成金民;;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综合治疗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一;邢葆平;;针灸治疗产后焦虑症患者50例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晓娥;;精神疾病患者吞服异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闫少校;高冬芳;宋艳颖;张志玲;;八段锦锻炼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脂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曹延筠;;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应用的时点调查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郭小青;谌琦;王李雯;白晓英;董琳;张玉平;;中西医治疗肝郁痰热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煜蕙;王东耀;王开辉;;早期心理干预对预防官兵事故后应激障碍效果的追踪研究[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7 李鸿;张骏;羊惠锋;;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放松训练对肛周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裂症及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9 董高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俊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滨;坤宁安对围绝经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磊;基于MRI的大脑皮层形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黄亚辉;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郑梅竹;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夏桂选;基于“已病防变”理论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朱祺仁;靳三针结合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范春;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江;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小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晓蕾;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姚丹;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T_3、T_4及TSH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芦金男;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初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钱振宇;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蕾;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段永珂;社区老年失眠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宋喜;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GSK3β小鼠与抑郁障碍发生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强;李艳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2 孔洁,王宁,陈建平,孙九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麻醉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年06期

3 曹德权;陈艳平;常业恬;;雷米芬太尼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峰,禹海航;无抽搐电休克治疗64例体会[J];现代实用医学;2004年09期

2 李凤丽,丁大平,常玉芬;130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3 丛伟东;黄春钦;施光琦;颜世英;程天玉;徐彩英;邓俊琦;黄世钦;;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分裂症患者记忆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吴晓波;吴国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5 程平;王天龙;祝家胜;商秀珍;饶俊华;涂亚丽;唐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6 唐瑞春;宋海峰;杨建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致流产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7 张丽英;马黎君;;心理干预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05期

8 张建芳;鲁晓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年03期

9 李哲;张帆;张丽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349例疗效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1期

10 崔秀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张利红;;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兰智勇;陈云郁;谭素仙;江雯;;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64例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徐柏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朱宏日;祁革;周小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家属的焦虑心理与调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小琴;杨开仁;周波;金庞;郑利峰;高晓峰;钱秀莲;余利霞;;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琴芳;陈海萍;;心理干预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恐惧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易正辉;徐庆华;吴国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易正辉;徐庆华;盛国红;吴晓波;吴国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樊增华;;健康教育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的干预[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冯丛;;1216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体会[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思波;开展临床研究 填补医疗空白[N];抚顺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阚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22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422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