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埋线药物复合麻醉替代传统针麻用于肺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wire embedding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stead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anesthesia in pulmonary resection. Methods: 90 patients undergoing pneumon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n = 30), buried thread group (n = 30) and acupuncture group (n = 30). In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atropine 0.5 mg,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fentanyl citrate, propofol, rocuronium bromide anesthesia induction, as require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ump; On the basis of the drug anesthesia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the acupoints in the buried wire group were implanted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he affected side (T4, T6, T8), the affected side Feshu, Xinshu, Geshu, bilateral curved pool, Zusanli, were treated with analgesic pump after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drug anesthesia in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Hegu, Neiguan, Houxi and Zigou points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for 30 minutes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medication was used during operation, acupuncture points were taken at the same point as before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by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nalgesic pump. T0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1 (intubation induced by general anesthesia), T2 (skin incision), T3 (exposing ribs), T4 (thoracotomy), T5 (lung removal), T6 (insertion of drainage tube), T7 (thoracic closure) and T8 (suture muscle)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T9 (sew skin) and T10 (extubation) at 11 time points; Use of anesthetic drugs during operation and fentanyl citrate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ump were measured. Results: 1the dosage of fentanyl citrate in the embedding group and 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1.23 卤0.28) 渭 g kg- 1 路h-1 vs (2.40 卤0.54) 渭 g kg- 1 路h-1, P < 0.05]. (1.18 卤0.38) 渭 g kg- 1 路h-1 vs (2.40 卤0.54) 渭 g kg- 1 路h-1, all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osage of propofol and rocuronium in each group (P0.05). The dosage of fentanyl citrate in acupunctu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11.04 卤1.04) 渭 g/kg vs (15.40 卤1.52) 渭 g / kg, (11.55 卤1.38) 渭 g/kg vs (15.40 卤1.52) 渭 g / kg,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at 11 time points in group 33 (P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wire embedding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anesthesia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use of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during and after pneumonectomy. The analgesic effect is similar to that of simple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the safety is good.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hread embedding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s easier to operate and more extensive than traditional needle anesthesia.
【作者单位】: 上海市肺科医院针麻研究室;
【分类号】:R2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劲;刘先义;胡刚;;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宫颈旁阻滞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2 施伶俐,周红,童稳圃,闵屹华;针药复合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γ-干扰素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3期
3 闵屹华;朱余明;周红;童稳圃;施伶俐;;针药复合麻醉肺癌手术下SOD水平的变化[J];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10期
4 孙文善;;微创埋线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01期
5 朱余明;周红;闵屹华;施伶俐;;不同刺激参数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手术用药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7期
6 何剑平;张锡滔;李鸥;;穴位埋线联合静脉镇痛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01期
7 闵屹华;朱余明;周红;施伶俐;;不同刺激参数下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术患者NK细胞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02期
8 邓蓓蕾;焦黎丽;张毅明;吴倩扉;丁正中;;耳穴埋针在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08期
9 闵屹华;朱余明;周红;施伶俐;;微创埋线用于针药复合麻醉对肺切除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年11期
10 陆健;葛堂;赵敬阳;;穴位埋线麻醉试验过程和首例成功的汇报[J];天津医药;197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跃秀;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4年01期
2 李锴;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配合水针注射治疗急性肾绞痛[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李煜;劳建新;张永福;金宇林;刘文兴;;韩氏仪复合恩丹西酮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李煜;符白玲;黄婉;王琼;刘文兴;肖燕清;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金宇林;;韩氏仪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5 肖辉,佘守章,肖建斌;穴位体表电刺激对术后PCEA的强化效应[J];广东医学;2001年06期
6 杨博;招伟贤;廖敏;林明;贺必梅;;静脉全麻中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测定[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7 李煜;符白玲;张永福;王琼;肖燕青;劳建新;赖国忠;金宇林;;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影响[J];广州医药;2009年03期
8 马文;陈培芳;沈卫东;;针刺对手术所致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9期
9 李丽娜;焦志华;宗蕾;;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4期
10 路强;丁路;韩正飞;李同海;杨志珂;;针刺内关穴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晴晴;曹立幸;陈志强;;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薛红;徐蕾;余曙光;宋开源;唐勇;吴巧凤;魏焦禄;郭玲玲;吴林瑾;;电针抗创伤痛效应的昼夜节律研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培宇;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振宇;P物质在夹脊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玲;视网膜脱离患者生存质量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美玲;SP、CGRP、NO在牙齿伤害性感受过程及TENS镇痛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6 余晓佳;穴区胶原纤维和肥大细胞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童基均;基于EEG与fMRI的痛觉机制与针灸镇痛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崔嵩生;耳穴贴压在围手术期辅助镇痛和机体调整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余玲玲;腧穴敏化和电针镇痛的量效关系[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婷;基于“面口合谷收”理论的经穴体表特异性联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毅强;电针山羊痛阈及中枢强啡肽原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志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红霞;腰俞穴麻醉并中药穴位注射用于混合痔手术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荣;中医辨证分型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戴玲颖;针药结合麻醉运用于混合痔手术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细柳;电针结合西布曲明减肥的效应特征及可能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丁刘欣;针刺内麻点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丽娜;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P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黄连花;针药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徐铭军;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辅助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和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恩妹,,汤勇;耳穴埋针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6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谢文霞,王均炉;针药复合麻醉在颅脑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王跃秀;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4年01期
4 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2期
5 韩济生;中枢阿片肽和胆囊收缩素功能活动的消长是决定针刺镇痛有效性的重要因素[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6 胡艳君;魏安宁;刘怀清;;超前镇痛对手术后疼痛影响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年04期
7 陈飞雁;痔切除开放伤口与缝合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8 魏赛男;杨平;赵文先;;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1年03期
9 宋维涛;;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02期
10 王成夭,刘颖涛,万德宁,王焱林,刘晓荣,王有地;电针和福尔马林诱发大鼠脑c-fos基因表达研究[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静;;解惑“埋线减肥”[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1年02期
2 袁征;李彩芬;李芳;;埋线减肥靠谱吗?[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3期
3 邓云志;孙文善;;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几个关键因素[J];中国针灸;2007年04期
4 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2008年02期
5 卢文;赵京生;;微创埋线临床规范化之探讨[J];河北中医;2009年12期
6 孙文善;;微创埋线的进针和植线方法[J];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3期
7 ;关于举办“微创埋线创新疗法核心技术培训班”的通知[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6期
8 楚天雪;;埋线减肥注意啥[J];健康;2012年11期
9 孙文善;;微创埋线临床操作规范[J];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01期
10 林志苇,黎健,高丽萍,张夏玲;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2 卢文;赵京生;;微创埋线临床规范化之探讨[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卢文;任虹;斯维特娜·曼恩;;埋线为主治疗寻常痤疮136例临床观察[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4 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与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与脊柱相关性疾病[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孙文善;郯志清;;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其在微创埋线中的应用价值[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7 张海峰;姚红芳;侯宏;;头穴埋线对失眠症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A];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卢文;斯维特娜.曼恩;;埋线、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对照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腧穴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脾肾俞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对血清BGP及尿Ca/Cr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李润峰;王冬松;赵红胜;;水针刀整脊配合针刺埋线减肥法治疗2型糖尿病[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上海博爱医院针灸科 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李治勇;微创埋线临床病例介绍[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通讯员 靳丽卿邋裴京芳 记者 贾芳;宁晋地埋线改造工程惠及农民[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4 ;经络三联法治寻常型银屑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李振民;省旅游局:重点帮扶汤阴重灾村[N];河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靳涛;交巢穴埋线对子宫复旧影响的研究[D];天津农学院;2014年
2 刘晓青;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脾虚症状与性激素水平的干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金恒;埋线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朋源凤;电针结合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陆必波;针刺及针刺配合埋线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董子龙;PPH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55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45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