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BBG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9 04:39
【摘要】:目的:通过Allen打击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观察P2X7受体阻断剂BBG与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应用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神经保护作用并与大剂量甲泼尼龙对比。 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5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A组:假手术组、B组:创伤对照组、C组:BBG组、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和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 2.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麻醉状态下,显露大鼠T10节段脊髓,用10g的打击杆从12.5mm高度自由落体,撞击T10节段脊髓,造成急性脊髓损伤。 3.观察项目:(1)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第1天、3天、7天、14天、21天、28天、42天应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功功能的改变;(2)分别于脊髓损伤后第3天、42天灌流取脊髓,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LFB染色观察脊髓残余白质面积;(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AP阳性细胞改变。 结果:1.A组(假手术组)大鼠术后BBB评分为21分,与术前没有改变;其余4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d天BBB评分均为0分,以后各组大鼠BBB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到脊髓损伤后42天时各组大鼠BBB评分为B组(创伤对照组)8.25±0.957、C组(BBG组)10.67±0.816、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12.00±0.632、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12.50±0.837,C、D、E组与B组相比BBB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E组BBB评分最高;D、E组与C组相比BBB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D、E组间BBB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 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3天,损伤区脊髓结构紊乱,弥漫性出血、水肿,灰白质分界不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或多核细胞为主,各组病理改变差异不明显。脊髓损伤后第42天,各组损伤区脊髓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修复改变,中央灰质可见空腔形成。其中,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修复程度明显好于B组(创伤对照组)、C组(BBG组)。 3. LFB染色观察:手术后42天,A组(假手术组)大鼠光镜下见脊髓白质呈均匀的蓝染,未见脱髓鞘改变,手术中心脊髓残余白质面积为2.175±0.050mm2。剩余各组脊髓损伤后42天损伤中心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白质蓝染区域不同程度的减少,可见淡染区域,其中B组(创伤对照组)大鼠脊髓残余白质面积最少,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尚有较多的白质残留,C、D、E组与B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E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D、E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4.GFA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在大鼠脊髓损伤后3天,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GFAP阳性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B组(创伤对照组)大鼠损伤区脊髓可见大量GFAP阳性细胞,,C组(BBG组)、D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组(BBG+小剂量甲泼尼龙)与A组(假手术组)相比GFAP阳性细胞虽有增加,但不如B组明显。其中GFAP阳性细胞数C组D组E组。脊髓损伤后42天,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明显。 结论:1.BBG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能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减轻SCI后的组织病理改变; 2. BBG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损伤区脊髓白质脱髓鞘; 3.BBG与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使用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损伤区脊髓胶质瘢痕的产生有关。
【图文】:

脊髓,轴突,甲泼尼龙,HE染色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或多核炎性细胞为主,各组脊髓损伤后病理改变(图 2—2,3,4)。脊髓损伤后 42 天,各组损伤区脊髓组织可不同程改变,中央灰质可见空腔形成。其中,D 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BBG+小剂量甲泼尼龙组)修复程度明显好于 B 组(创伤对照组)、C 组)。且 D、E 组间修复程度差异不明显。

白质,脊髓,甲泼尼龙,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鞘改变,白质蓝染区域不同程度的减少,可见淡染区域(图 3)。其中 B 组(创对照组)大鼠脊髓残余白质面积最少,D 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E 组(BBG剂量甲泼尼龙组)尚有较多的白质残留,C、D、E 组与 B 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P<0.05),C 组与 D、E 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 D、E 组间未见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 2,图 4)。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莹;杜旭飞;杜久林;;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J];生理学报;2013年05期

2 Vance P.Lemmon;Saminda Abeyruwan;Ubbo Visser;John L.Bixby;;Facilitating transparency in spinal cord injury studies using data standards and ontologie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01期

3 李慧泉;陈聪;娄绘芳;段树民;;小胶质细胞在脑中的生理功能[J];生命科学;2014年06期

4 杨艳;张玉秋;;P2X7受体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晓巍;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陈客宏;ATP-P2X4信号轴介导NLRP3炎性体的活化:一种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炎症发生的新途径[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余晓巍;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4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574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