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对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丙泊酚对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婴幼儿在全身麻醉下安全实施外科手术或有创检查。然而,越来越多可信的啮齿类和灵长类的动物研究表明暴露于临床常用的麻醉药可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神经毒性,进而导致远期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产生。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4岁儿童多次实施丙泊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出现明显增加。这些研究结果对目前安全使用于产科和儿科的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提出严重质疑。全身麻醉药根据使用方式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药,其主要通过改变NMDA和(或)GABA受体影响突触传递进而产生麻醉效应。既往在体动物实验数据提示抑制NMDA受体、激活GABA受体可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毒副作用。丙泊酚作为激活GABA受体起效的最典型的静脉全麻药物,因其毒副作用小、麻醉诱导起效快、代谢快且体内无蓄积等优点,因而在临床产科和儿科麻醉中广泛使用。目前临床上关于使用丙泊酚麻醉导致产生远期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存在争议,在体研究证实丙泊酚对发育中大脑的神经元有促凋亡作用,反复多次应用丙泊酚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进而引起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受损。但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丙泊酚影响学习、记忆力的机制仍未明确,尤其是针对发育期大脑的功能形成及对远期学习、记忆力影响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海马是参与认知、学习和记忆等脑高级功能的重要脑区,也是在生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能观察到存在神经干细胞持续产生即神经发生的主要脑区之一。研究表明海马齿回颗粒下区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发生对脑功能发育和远期行为关系密切。发育期海马内神经干细胞可通过自我增殖来维持不断的神经发生,同时干细胞的突起可以起到支架作用引导神经元的迁移与成熟。调控发育期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因素将是调控其远期功能形成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麻醉药神经毒性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药物暴露的时期密切相关,麻醉药物所致的神经元凋亡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周,在出生后7天时达高峰。既往研究发现丙泊酚单次剂量注射与重复剂量注射均可导致发育期大脑神经元凋亡及退化;最新的研究表明丙泊酚可以通过损害成年海马新生神经元的存活与成熟调节海马的神经发生;此外丙泊酚可显著减少月龄三个月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分化,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然而体外实验证实丙泊酚临床相关剂量可增加神经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神经元的转化。由此看来,不同剂量的丙泊酚或者不同时期应用丙泊酚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效应。因此,对于处在脑发育高峰期(出生后7天,即p7)的小鼠,丙泊酚对其海马功能形成的影响仍有待考究;全麻药丙泊酚是否通过调控海马齿状回干细胞进而影响机体认知功能目前尚不清楚。阐明丙泊酚对发育机体海马的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将为临床婴幼儿期丙泊酚麻醉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新机制,同时为临床产科及儿科麻醉中合理用药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运用7日龄小鼠(p7),单次腹腔注射丙泊酚30mg/kg(prop(30mg/kg))、60mg/kg(prop(60mg/kg))或者同体积的脂肪乳剂(vehicle)建立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干细胞增殖特异性抗体标记物brdu、sox2及干细胞特异性抗体nestin、blbp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发育期丙泊酚暴露对海马齿状回中干细胞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分析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小胶质细胞iba-1的改变评估早期丙泊酚暴露对海马齿状回中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此外,通过westernblot检测海马中sox2蛋白的表达差异验证发育期丙泊酚暴露对海马齿状回中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akt,pakt,erk1/2,perk1/2海马中蛋白表达差异探讨丙泊酚暴露对早期海马齿状回干细胞的作用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采用细胞增殖相关的特异性抗原标记物brdu与sox2检测丙泊酚对p7小鼠海马齿状回中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vehicle组,prop(30mg/kg)组海马齿状回中brdu(+)、sox2(+)数量减少无统计学意义,而prop(60mg/kg)组中brdu(+)、sox2(+)数量出现显著性减少;不同剂量药物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rop(60mg/kg)组中brdu(+)、sox2(+)下降更明显。2.通过检测早期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体标记物(nestin、blbp)比较丙泊酚处理发育小鼠后海马齿状回内干细胞的特征变化,免疫荧光发现prop(60mg/kg)组海马内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下降且部分长突起受损,预示高剂量丙泊酚可损伤发育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形态。3.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rop(60mg/kg)组海马齿状回中标记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数量较Vehicle组明显减少,Prop(30mg/kg)组中GFAP数量无明显改变;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体Iba-1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rop(60mg/kg)与Prop(30mg/kg)组均显著性降低海马齿状回中小胶质细胞的数量。4.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丙泊酚药物处理组海马中Sox2蛋白表达降低,统计学分析发现Vehicle组与Prop(60mg/kg)组及Prop(30mg/kg)组之间Sox2蛋白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丙泊酚处理组海马中Akt及Erk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而pAkt及pErk表达水平下调,Prop(60mg/kg)组中下调更为显著。统计学分析表明,Prop(30mg/kg)与Prop(60mg/kg)组较Vehicle组相比海马中pAkt水平分别下降26%和49%,pErk表达水平分别下调43%和61%。研究结论:1.丙泊酚抑制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干细胞增殖,且呈剂量相关性。2.丙泊酚降低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干细胞的表达及改变其形态特征。3.丙泊酚抑制发育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且呈剂量相关性。4.丙泊酚抑制发育小鼠海马AKT及ERK信号通路的活化。
【关键词】:丙泊酚 齿状回 神经干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海马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26.1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9
- 中文摘要9-12
- 第一章 前言12-15
- 1.1 选题缘由12
- 1.2 研究背景12-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4 研究内容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丙泊酚对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及机制研究15-34
- 2.1 材料和方法15-23
- 2.2 结果23-30
- 2.3 讨论30-32
- 2.4 小结32-34
- 全文总结34-35
- 参考文献35-39
- 文献综述 全身麻醉药对发育中大脑的影响研究进展39-53
- 参考文献46-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树源,安沂华;再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2 黄镇,金国华,徐慧君;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3 朱晓峰;神经干细胞研究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5期
4 张敬军,夏作理,刘焯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季庆;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近况[J];医学综述;2002年05期
6 田玲;;蛋白可促使神经干细胞移动[J];国外医学情报;2002年09期
7 张敬军,刘焯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4期
8 张国福,林建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药;2003年03期
9 刘岳文,杜永红,王可,徐正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任直;张波;窦万臣;郑彤;;神经干细胞应用的理论基础和策略[J];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王文辉;林蕾;;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戴毅;韩忠朝;;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前景展望[A];中国解剖学会第八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一睿;胡锦;王尔松;奚才华;姚海军;;单层黏附培养技术在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体外稳定增殖和多向分化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佳梅;;脑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迁移[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魏勇;应大君;张伟;董世武;;幼龄家猪脑SVZ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司银楚;朱培纯;程龙;吴海霞;许红;;去皮层血管对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李学坤;郭安臣;左萍萍;;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亚克隆[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李力;万琪;;小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缺血神经元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力;万琪;刘永红;张巍;;小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及缺血神经元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群渊;;神经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永生化[A];中国组织工程、干细胞与神经再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荣;“抑制蛋白”可控制神经干细胞提前分化[N];健康报;2007年
2 孙国根 白毅;灵长类脑内神经干细胞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孙国根;阻碍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元凶”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神经干细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沈丽 付钰;神奇的神经干细胞[N];科技日报;2002年
6 时仲省 高思敏 刘春阳;河南医大成功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梓华;神经干细胞可治恶性脑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许琦敏;脑损伤修复治疗又有新希望[N];文汇报;2007年
9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北京天坛医院 王忠诚邋院士;神经修复的生力军——神经干细胞[N];健康报;2008年
10 孙国根;神经干细胞并非“全能制造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Miranda磷酸化调控果蝇神经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郭立云;猕猴胚胎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脑内移植及其在青光眼玻璃体内的转归—探索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任永娟;材料调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曹翠丽;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5 周虎田;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段发亮;神经干细胞培养、增殖、迁移和分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许汉鹏;中枢神经系统多潜能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及其细胞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和体内移植实验[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8 高剑峰;海马神经干细胞增生分化及影响因素[D];郑州大学;2010年
9 高峰;小鼠神经干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霞;酒精对胎鼠脑新皮质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武雄;MK-801在谷氨酸-Shh信号通路中的阻断作用[D];新乡医学院;2014年
2 冯旭;NeuroD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在大鼠神经干细胞的过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闫姗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干细胞的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魏维;松果菊苷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周强意;转TrkC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支架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孙爽;孕酮对Aβ_(25-35)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张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杨明;谷氨酸/NMDA1、Shh介导的成体NSC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10 甘小凤;弓形虫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干扰C17.2神经干细胞的分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丙泊酚对发育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6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