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2、MUC3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MUC2、MUC3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MUC2、MUC3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0只,随机分成A(正常对照组)、B(高温高湿高血糖组)、C(常温常湿正常血糖颅脑火器伤组)、D(常温常湿高血糖颅脑火器伤组)、E(高温高湿正常血糖颅脑火器伤组)、F(高温高湿高血糖颅脑火器伤组)、G(常温常湿高血糖组)、H(高温高湿正常血糖组)8组,每组5只。于实验前30min分别测量并记录各组实验犬的肛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实验开始时对各实验犬予以陆眠宁(0.08ml/kg)肌注麻醉,A、B、G、H组不予以特殊处理;C、 D、E、F组分别予以颅脑火器伤处理。然后将各实验犬固定于无菌手术台上(仰卧位),立即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并密切监测实验犬伤后肛温、心率等生命体征;除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外,不行其他额外措施。如上维持2h后在无菌条件下行腹部切开,获得实验犬末端回肠组织(取距回盲瓣约5cm处)。将所取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后予石蜡包埋,部分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变化,另一部分组织采用常规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实验犬造模后末端回肠组织中MUC2、MUC3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实验犬实验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 实验前0.5h各组实验犬生命体征平稳,B、C、D、E、F、G、H组与A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肛温、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h后,B、C、G、H组肛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肛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G、H组与A组比较,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F组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后,B、G、H组肛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肛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D组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F、H组心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末端回肠组织肉眼观查及胍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A、G、H组未见明显炎症改变,B、C、D、E、F组均有不同程度急性炎症性改变,且F组最为严重。HE染色光镜下观察,A、G、H组无明显炎性改变,B、C、D、E、F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管、乳糜管扩张,绒毛变粗变短,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两种观察方法炎性评分比较说明颅脑火器伤及高温高湿对末端回肠组织炎症程度有影响,高血糖对末端回肠组织炎症程度影响不明确,炎性损伤程度随着高温高湿高血糖颅脑火器伤因素的叠加而逐渐加重。3、末端回肠组织MUC2的表达水平 MUC2阳性表达表现为棕黄色颗粒状着色广泛分布于杯状细胞胞浆,以核周及核膜明显,少数呈弥漫性胞质阳性,细胞核不着色。各实验组末端回肠组织MUC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MUC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说明颅脑火器伤及高温高湿对MUC2的表达有影响,而高血糖对MUC2表达的影响不明确。MUC2的表达与末端回肠组织的炎症程度呈负相关关系。4、末端回肠组织MUC3的表达水平 MUC3阳性表达表现为棕黄色颗粒状着色广泛分布于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胞浆中,细胞核不着色。B、 C、D、E、F、H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MUC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说明颅脑火器伤及高温高湿条件对MUC3的表达有影响,高血糖对MUC3表达的影响不明确。MUC3的表达与末端回肠组织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颅脑火器伤能引起末端回肠组织的炎性改变,炎性损伤程度随着高温高湿、高血糖条件的叠加而加重;2.末端回肠组织粘膜中MUC2的表达下调及MUC3的表达上调与ATI炎症损伤程度相关,粘蛋白的分泌可能参与了实验性ATI的致病过程。
【关键词】:应激 急性末端回肠炎 肠道粘膜屏障 MUC2 MUC3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4.5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英文缩略词表12-13
- 绪论13-15
- 实验材料15-17
- 实验技术路线图17-19
- 实验方法19-23
- 实验结果23-33
- 讨论33-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5
- 综述45-51
- 参考文献47-51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云岭;邱竞;晏正光;陈昊炜;欧仕洪;肖祖斌;欧阳志和;;末端回肠炎的影像学诊断[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2 刘程欣,李强;急性末端回肠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征象比较及X线表现[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年05期
3 周国华;胡咏;秦稳;;双歧杆菌干预对实验性末端回肠炎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5期
4 周国华;苏利国;张晖;王为;周红宇;;IL-10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5 喻芬;;急性末端回肠炎的X线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7年04期
6 刘滢;B超诊断局限性末端回肠炎1例[J];宁夏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7 王为;周国华;冷明芳;周红宇;陈叶青;;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年03期
8 周国华;秦稳;胡咏;;TLR2、TLR4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9 贾贵清;王宏;楼炎波;张贵祥;伍晓汀;;胃癌术后化疗致急性末端回肠炎及阑尾炎1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年08期
10 周国华;王为;秦稳;胡咏;;双歧杆菌对末端回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文慧;MUC2、MUC3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5年
2 颜君;Toll样受体2、4及髓样分化因子88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D];南华大学;2013年
3 王为;实验性末端回肠炎集合淋巴结及其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匡卫国;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D];南华大学;2013年
5 秦稳;TLR2和TLR4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1年
6 胡咏;双歧杆菌对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保护作用及肠上皮细胞TLR2、TLR4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7 王丽姣;巴柳氮钠对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防治作用及肠上皮细胞TLR2、TLR4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2年
8 唐齐林;TNF-a、IL-6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D];南华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MUC2、MUC3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6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