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6-09 19:39
【摘要】:目的:与超声辅助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相比,超声辅助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辅助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PVB组)和超声辅助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B组),每组30例。两组入室后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然后根据手术区域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33%罗哌卡因20ml,SPB组于前锯肌平面注射,TPVB组于胸椎旁注射,均为单次注射。阻滞后常规行麻醉诱导,使用瑞芬太尼、顺阿曲库胺、异丙酚行麻醉维持,术中控制P_(ET)CO_2、BIS于合适值,术后均使用PCIA静脉镇痛。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麻醉药剂量,统计并分析患者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即清醒时刻(T_1)、清醒后2h(T_2)、4h(T_3)、6h(T_4)、12h(T_5)及24h(T_6);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长、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1.两组患者体重、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异丙酚用量及术后PCIA镇痛泵使用时间,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自控镇痛次数SPB组[(2.0±1.1)次]显著高于TPVB组[(1.1±1.0)次](P0.05)。3.术后VAS评分于T_1时刻SPB组(1.2±1.1)与TPVB组(1.5±0.7)无明显差异(P0.05)。T_2时刻两组VAS评分SPB组(1.2±0.8)与TPVB组(1.6±0.7)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于T_3、T_4时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_5、T_6时刻VAS评分TPVB组明显低于S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术后均出现4例患者恶心呕吐,并立即采用昂丹司琼止吐。TPVB组患者出现3例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血肿2例,气胸1例),SPB组患者均未有相关并发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更长,但其穿刺技术更复杂,穿刺困难,超声显示不清楚时易出现穿刺并发症。相比之下,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操作简单,平面表浅,易于超声显现,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用于胸科手术的良好镇痛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14
本文编号:2705155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商丽华;王翔宇;肖甄男;龙波;;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8年03期
2 钟帝钦;王志鹏;蔡锦锴;许敏娜;郑如婷;;乳腺癌根治术经超声引导术侧前锯肌平面阻滞技术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年08期
3 林育南;刘敬臣;;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雁铃;胸椎旁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对胸科手术镇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周嘉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孙鹏;病人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5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051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