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死后分布和死后再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1:29
【摘要】:目的:1.建立生物样品中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2.建立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死后分布和死后再分布研究动物模型;3.研究丙泊酚及其代谢物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死后分布和死后再分布规律,为涉及丙泊酚麻醉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样品处理:丙泊酚和4-羟基-丙泊酚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葡萄糖醛酸丙泊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待检生物样品匀浆后添加内标百里酚,经环己烷萃取后水浴中氮气流下吹干,色谱甲醇复溶后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丙泊酚;待检生物样品匀浆,经乙腈萃取后水浴中氮气流下吹干,残渣中分别加入吡啶和MSTFA,严密封口后置于50℃水浴30min,待降至室温后,反应液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4-羟基-丙泊酚衍生化产物;待检生物样品匀浆,经乙腈萃取后水浴中氮气流下吹干,色谱甲醇复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葡萄糖醛酸丙泊酚。以上化合物均采用MRM模式扫描,利用保留时间、定性离子对比例定性,丙泊酚采用内标工作曲线法定量,葡萄糖醛酸丙泊酚和4-羟基-丙泊酚采用外标工作曲线法定量。2.动物模型: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死后分布研究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分别以临床治疗极量(6.3×2mg/kg)和LD_(50)剂量(42mg/kg)经尾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记录注射后表现,LD_(50)剂量组大鼠待其死亡后迅速解剖,临床治疗极量组大鼠于LD_(50)剂量组大鼠平均死亡时间处死解剖,取心血、心脏、肝脏、肺脏、肺脏、肾脏、大脑、肌肉、睾丸置于-20℃保存待检。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死后再分布研究动物模型:巴马小型猪,以临床治疗极量经颈静脉插管注射丙泊酚(1.1×2mg/kg)后处死,迅速解剖取材,分别于死后不同时间(6h、12h、24h、48h、72h、96h、120h、144h、168h)取心血、周围血、心肌、肝脏、肺脏、肾脏、大脑、肌肉置于-20℃保存待检。3.统计学分析:生物样品中目标物质含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进行正态性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各组织脏器内目标物质含量用Graphpad prism 6.0进行分析,P0.05时,认为各组物质含量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生物样品中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血液和肝脏中丙泊酚的最低检测限为2ng/m L或ng/g,最低定量限为8ng/m L或ng/g,线性范围为0.062 5μg/m L或μg/g-10μg/m L或μg/g;4-羟基-丙泊酚的最低检测限为1ng/mL或ng/g,最低定量限分别为4ng/m L或ng/g,线性范围为0.0625μg/m L或μg/g-10μg/m L或μg/g;葡萄糖醛酸丙泊酚的最低检测限为0.25ng/mL和0.5ng/g,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ng/m L和2ng/g,线性范围为0.03125μg/mL或μg/g-5μg/mL或μg/g。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日内精密度为1.74%-9.14%,日间精密度在2.17%-9.11%,回收率为92.11%-109.4%。2.丙泊酚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LD_(50)剂量丙泊酚经尾静脉注射染毒致死大鼠体内丙泊酚含量由高到低为:血液心脏大脑肾脏肝脏肺脏肌肉睾丸脾脏;4-羟基-丙泊酚含量由高到低为:肺脏肾脏肝脏心脏血液脾脏睾丸肌肉大脑;葡萄糖醛酸丙泊酚含量由高到低为:肝脏肾脏血液睾丸肺脏脾脏心脏肌肉大脑。临床治疗极量丙泊酚经尾静脉注射染毒大鼠体内丙泊酚含量由高到低为:肝脏肾脏大脑心脏睾丸肺脏肌肉血液脾脏;4-羟基-丙泊酚含量由高到低为:肾脏肺脏血液肌肉睾丸肝脏心脏脾脏大脑;葡萄糖醛酸丙泊酚含量由高到低为:肝脏肺脏肾脏睾丸血液脾脏心脏肌肉大脑。不同剂量给药后丙泊酚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存在剂量依赖性,代谢物的死后分布规律无剂量依赖性。3.丙泊酚及其代谢物在巴马小型猪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在常温、4℃和-20℃保存条件下,临床治疗极量注射丙泊酚后,丙泊酚及其代谢物在巴马小型猪尸体内均会发生死后再分布现象。在不同保存条件下,死后再分布的规律不完全相同:常温保存条件下,心血中丙泊酚浓度在死亡6h有明显下降,之后浓度随死亡时间保持稳定,变化不显著;肌肉和大脑中4-羟基-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变化不显著;心脏和肌肉中葡萄糖醛酸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变化不显著;4℃保存条件下,心血中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保持稳定,变化不显著;肌肉和大脑中4-羟基-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变化不显著;心脏和肌肉中葡萄糖醛酸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变化不显著。-20℃保存条件下,心血中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相对稳定,变化不显著;心血中4-羟基-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变化不显著;心脏和肌肉中葡萄糖醛酸丙泊酚浓度随死亡时间变化不显著。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生物样品中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可应用于涉及丙泊酚麻醉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2.本研究建立了丙泊酚及其代谢物的死后分布和死后再分布研究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涉及丙泊酚麻醉相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和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3.LD_(50)剂量和临床治疗极量丙泊酚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均检出丙泊酚、4-羟基-丙泊酚和葡萄糖醛酸丙泊酚,丙泊酚及其代谢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丙泊酚的死后分布规律存在剂量差异,代谢物的死后分布规律无剂量差异。4.在常温、4℃和-20℃保存条件下,临床治疗极量注射丙泊酚巴马小型猪尸体内均会发生死后再分布现象。在判定死因时应充分考虑到死亡时间对丙泊酚及其代谢物浓度的影响,在采集检材时优先采取心血、心脏、肌肉和大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应考虑死后再分布现象对毒物分析结果的影响,作出科学客观的法医学鉴定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19
本文编号:2746476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元峰;赵丙清;马克兢;张杰;陈方园;;54例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件的法医学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2 杨婷婷;杜玉开;;论当前国内医疗纠纷现状、原因及处置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6年16期
3 鲍彦平;;我国的药物滥用形势与干预策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年02期
4 乔文涛;黄彬晏;黄克建;刘晓锋;杨宁;易叶平;;离子色谱法结合红外光谱法检验氯化琥珀胆碱[J];化学分析计量;2014年S1期
5 张云峰;赵森;王炯;于忠山;;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人全血中的氯化琥珀胆碱[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6 方俊杰;秦明;韩志杰;李勇;;氯化琥珀胆碱弩箭杀人的法医学鉴定3例[J];刑事技术;2013年03期
7 褚素霞;宋更申;郭毅;;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测定异氟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2年44期
8 孙英英;向平;刘伟;卜俊;沈敏;;GC-MC法测定血液中丙泊酚[J];法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9 曹小安;陈紫慧;王亚丽;;基于ZnO纳米棒的催化发光法检测空气中的乙醚[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爱德;兰干球;郭亚芬;;广西巴马小型猪的培育[J];实验动物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缙;5种局麻药联合分析及丁卡因死后分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6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464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