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合适剂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1:02
第一部分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合适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选择ASA I-II级、BMI 18-25kg/m~2、年龄35-55岁,行择期全身麻醉下乳腺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1.5mg/kg利多卡因复合0.1μg/kg舒芬太尼组(LS1组)、1.5mg/kg利多卡因复合0.2μg/kg舒芬太尼组(LS2组)、1.5mg/kg利多卡因复合0.3μg/kg舒芬太尼组(LS3组)、1.5mg/kg利多卡因复合0.4μg/kg舒芬太尼组(LS4组)。四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经非术侧外周静脉缓慢注射1.5mg/kg利多卡因,继而缓慢静注预设剂量的舒芬太尼(时间60s)、丙泊酚1-1.5mg/kg(根据脑电熵指数监测调整剂量,时间60s),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予顺式阿曲库铵0.2mg/kg。当状态熵(State entropy,SE)达40-60稳定5s,且推注顺式阿曲库铵3min后行气管插管,继而行机械通气。记录患者入室后安静平躺10min后(T0,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min(T2)及气管插管后5min(T3)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并统计每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利多卡因中毒的例数。结果:1.一般情况的比较:四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1)组间比较:在T0时,四组患者SBP、DBP、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LS4组SBP、MAP、HR均低于LS1组、LS2组、LS3组(P0.05),LS1组、LS2组、LS3组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LS1组SBP、MAP、HR均高于LS2组、LS3组、LS4组(P0.05),LS4组SBP、MAP、HR均低于LS1组、LS2组、LS3组(P0.05),LS2组和LS3组SBP、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LS1组、LS2组SBP高于LS3组、LS4组(P0.05),LS1组、LS2组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3组、LS4组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组MAP、HR均低于LS1组、LS2组、LS3组(P0.05),LS1组HR高于LS2组、LS3组、LS4组(P0.05),LS2组、LS3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在T1时,四组SBP、MAP均低于基础值(P0.05),LS1组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组、LS3组及LS4组HR均低于基础值(P0.05);在T2时,LS1组SBP、MAP、HR均高于基础值(P0.05),LS2组、LS3组SBP、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组SBP、MAP、HR均低于基础值(P0.05);在T3时,LS1组SBP、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组、LS3组和LS4组SBP、MAP、HR均低于基础值(P0.05)。3.四组患者诱导期不良事件情况:(1)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LS1组均高于LS2组、LS3组、LS4组(P0.05),LS2组、LS3组、LS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低血压的发生率LS4组高于LS1组、LS2组、LS3组(P0.05),LS1组、LS2组、LS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四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利多卡因中毒。结论:复合1.5mg/kg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合适的全麻诱导剂量为0.2μg/kg或0.3μg/kg,可维持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第二部分序贯法测定复合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目的:通过序贯法(up-and-down-procedure,UDP)测定复合1.5mg/kg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为麻醉诱导药物剂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序贯法要求,共纳入25例ASA I-II级、BMI 18-25kg/m2、年龄35-55岁,行择期全身麻醉下乳腺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经非术侧外周静脉缓慢注射1.5mg/kg利多卡因。诱导开始时缓慢静注预设剂量的舒芬太尼(时间60s)、丙泊酚1-1.5mg/kg(根据脑电熵指数监测调整剂量,时间60s),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予顺式阿曲库铵0.2mg/kg。当SE达40-60稳定5s,且推注顺式阿曲库铵3min后行气管插管,继而机械通气。根据序贯法原则,舒芬太尼的初始剂量设为0.2μg/kg,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2,各相邻剂量对数之差为0.1。若上一例患者发生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后5min内HR和(或)MAP升高的幅度超过其基础值的20%),则下一例患者舒芬太尼增加1个剂量阶梯,反之降低1个剂量阶梯。重复此过程直至出现第6个阴性-阳性转折点时终止实验。记录入室后安静平躺10min后(T0,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min(T2)及气管插管后5min(T3)的SBP、DBP、MAP及HR。结果:本部分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12/13例。1.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ixon-Mood法测得复合1.5mg/kg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21μg/kg,95%CI为(0.19,0.22)μg/kg。3.Probit概率单位法测得复合1.5mg/kg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21μg/kg,95%CI为(0.18,0.26)μg/kg。结论:复合1.5mg/kg利多卡因时,舒芬太尼有效抑制50%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剂量为0.21μg/kg。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14.2
【部分图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 组 SBP 低于基础值(P<0.05);在 T3 时,LS1 组 SBP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 组、LS3组和 LS4 组 SBP 均低于基础值(P<0.05)。四组患者在各个时点的 SBP 如表 3、图 1 所示:表 3 四组患者各时点 SBP 的比较(x±s)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SBP(mmHg)LS1 组 122.0±8.4 108.2±8.5bc146.7±22.0bc120.4±7.5bLS2 组 124.5±6.9 107.9±8.8bc131.1±19.1ab116.7±11.2bcLS3 组 122.2±7.3 105.4±6.1bc125.5±19.3ab111.5±7.3acLS4 组 124.3±7.3 101.0±8.2ac115.0±17.2ac107.9±8.2ac注:与 LS1 组比较,aP<0.05;与 LS4 组比较,bP<0.05;组内与 T0 比较,cP<0.05。
LS1 组 MAP 高于基础值(P<0.05),LS2 组和 LS3 组 MAP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 组 MAP 低于基础值(P<0.05);在 T3 时,LS1 组 MAP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 组、LS3 组及 LS4 组 MAP 均低于基础值(P<0.05)。四组患者在各个时点的 MAP 如表 4、图 2 所示:表 4 四组患者各时点 MAP 的比较(x±s)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MAP(mmHg)LS1 组 88.7±6.4 79.5±6.8bc100.4±14.2bc86.8±6.8bLS2 组 90.6±6.1 78.0±7.5bc92.6±12.3ab83.0±9.6bcLS3 组 88.6±6.4 76.6±6.0bc87.7±13.3ab79.7±6.8abcLS4 组 89.9±6.5 71.5±5.6ac80.5±13.5ac74.5±7.1ac注:与 LS1 组比较,aP<0.05;与 LS4 组比较,bP<0.05;组内与 T0 比较,cP<0.05。
LS1 组 HR 高于基础值(P<0.05),LS2 组和 LS3 组 HR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 组 HR 低于基础值(P<0.05);在 T3 时,LS1 组 HR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 组、LS3组、LS4 组 HR 低于基础值(P<0.05)。四组患者在各个时点的 HR 如表 5、图 3 所示:表 5 四组患者各时点 HR 的比较(x±s)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HR(bpm)LS1 组 75.7±6.3 73.0±8.0b86.7±10.2bc73.9±9.5bLS2 组 75.3±8.3 69.7±8.4bc78.2±11.1ab68.3±8.5abcLS3 组 73.6±7.8 69.2±6.6abc74.0±10.9ab66.9±6.7abcLS4 组 73.9±7.6 63.5±5.9ac67.3±6.8ac62.3±5.3ac注:与 LS1 组比较,aP<0.05;与 LS4 组比较,bP<0.05;组内与 T0 比较,cP<0.05。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3861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14.2
【部分图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 组 SBP 低于基础值(P<0.05);在 T3 时,LS1 组 SBP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 组、LS3组和 LS4 组 SBP 均低于基础值(P<0.05)。四组患者在各个时点的 SBP 如表 3、图 1 所示:表 3 四组患者各时点 SBP 的比较(x±s)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SBP(mmHg)LS1 组 122.0±8.4 108.2±8.5bc146.7±22.0bc120.4±7.5bLS2 组 124.5±6.9 107.9±8.8bc131.1±19.1ab116.7±11.2bcLS3 组 122.2±7.3 105.4±6.1bc125.5±19.3ab111.5±7.3acLS4 组 124.3±7.3 101.0±8.2ac115.0±17.2ac107.9±8.2ac注:与 LS1 组比较,aP<0.05;与 LS4 组比较,bP<0.05;组内与 T0 比较,cP<0.05。
LS1 组 MAP 高于基础值(P<0.05),LS2 组和 LS3 组 MAP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 组 MAP 低于基础值(P<0.05);在 T3 时,LS1 组 MAP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 组、LS3 组及 LS4 组 MAP 均低于基础值(P<0.05)。四组患者在各个时点的 MAP 如表 4、图 2 所示:表 4 四组患者各时点 MAP 的比较(x±s)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MAP(mmHg)LS1 组 88.7±6.4 79.5±6.8bc100.4±14.2bc86.8±6.8bLS2 组 90.6±6.1 78.0±7.5bc92.6±12.3ab83.0±9.6bcLS3 组 88.6±6.4 76.6±6.0bc87.7±13.3ab79.7±6.8abcLS4 组 89.9±6.5 71.5±5.6ac80.5±13.5ac74.5±7.1ac注:与 LS1 组比较,aP<0.05;与 LS4 组比较,bP<0.05;组内与 T0 比较,cP<0.05。
LS1 组 HR 高于基础值(P<0.05),LS2 组和 LS3 组 HR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4 组 HR 低于基础值(P<0.05);在 T3 时,LS1 组 HR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2 组、LS3组、LS4 组 HR 低于基础值(P<0.05)。四组患者在各个时点的 HR 如表 5、图 3 所示:表 5 四组患者各时点 HR 的比较(x±s)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HR(bpm)LS1 组 75.7±6.3 73.0±8.0b86.7±10.2bc73.9±9.5bLS2 组 75.3±8.3 69.7±8.4bc78.2±11.1ab68.3±8.5abcLS3 组 73.6±7.8 69.2±6.6abc74.0±10.9ab66.9±6.7abcLS4 组 73.9±7.6 63.5±5.9ac67.3±6.8ac62.3±5.3ac注:与 LS1 组比较,aP<0.05;与 LS4 组比较,bP<0.05;组内与 T0 比较,cP<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伟;于泳浩;;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5年09期
2 周莹;朱涛;刘进;;单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的测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方为;侯俊;林雷;余相地;汤和青;;经鼻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时舒芬太尼ED_(50)[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10期
4 朱琳佳;桂波;蒋金娣;钱燕宁;;利多卡因预防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痛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年11期
5 何凌宏;李旭东;戴洪;;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对全麻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6期
6 周钦海;朱美华;傅诚章;钱燕宁;沈健藩;;利多卡因对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年02期
7 汤如荣,裴凌,王俊科;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病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及心血管反应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年04期
8 张兴安,王若松,吴群林,聂煌;麻醉诱导期间异丙酚与利多卡因的相互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年04期
9 卢振和,高崇荣,何雁冰;利多卡因对脑氧耗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春兰;长期过量饮酒对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ED50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3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8638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