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鞘膜下阻滞在足踝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01-25 06:19
目的:观察足踝部手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鞘膜下注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足踝部(外踝)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8-75岁,体重45-85KG,体重指数20-32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鞘膜下注射组(Ⅰ组)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鞘膜外注射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定位准确后注射0.5%罗哌卡因10ml,Ⅱ组定位准确后注射0.5%罗哌卡因15ml。分别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所需时间和进针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注药前后坐骨神经分叉处以及腘横纹处超声横截面形态。记录足踝区域感觉、运动完全阻滞和恢复的时间,术中患者添加芬太尼的次数,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和并发症的统计以及术后1周调查问卷的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当P<0.05认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Ⅰ组在操作...
【文章来源】: 刘诗稳 南昌大学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坐骨神经鞘膜下注射图
第2章临床资料与方法6Lat:外侧;Med:内测;BFM:股二头肌长头;PA:腘动脉;ScN:坐骨神经;StM/SmM:半腱半膜肌图2坐骨神经鞘膜外注射图2.7阻滞时间及成功标准记录下每位患者从超声扫描神经开始到局麻药注射完毕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每位患者进针的次数。判定神经内注射的标准为:在同一平面内注射局麻药前后坐骨神经在超声下的横截面积扩大≧15%[13]。判定阻滞操作成功的标准为:1、鞘膜下注射成功:超声图像在坐骨神经分叉处呈现环绕坐骨神经分布的类圆形低回声暗区,药液周围显示处高亮鞘膜组织包裹,并且在腘窝横纹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旁出现“面包圈”样的低回声暗区(图3)。2、鞘膜外注射成功:注射完局麻药起始阶段超声显示坐骨神经旁出现不对称扩散,在腘窝横纹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旁未出现“面包圈”样[13]的低回声暗区(图4)。两组患者当认定为神经内注射即为注射失败。
第3章研究结果10表2两组患者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率、麻醉成功率指标Ⅰ组Ⅱ组操作时间(min)4.2±0.5a4.8±0.6进针次数(次)2.5±0.9a4.1±1.1神经内注射[例/n(%)]0/30(0)3/30(10)注射成功率[例/n(%)]28/30(93.33)23/30(76.67)排除注射失败的术中麻醉效果成功率[例/n(%)]28/28(100)20/23(86.96)注:与Ⅱ组比较,aP<0.053.4阻滞前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CSA)和腘横纹处超声图像分析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生(非神经阻滞操作者)对比两组阻滞前后坐骨神经CSA发现:Ⅰ组患者中未出现神经内注射;Ⅱ组患者中出现3例(10%)神经内注射;在排除神经内注射后对比腘窝横纹处的超声图像后发现:Ⅰ组在腘横纹处出现“面包圈”征为28例(93.33%),Ⅱ组为4例(14.81%)(图5).图5阻滞前后超声图像分析比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声引导定位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J]. 杨程,王丹丹,崔苏扬. 江苏医药. 2014(18)
[2]坐骨神经鞘膜的形态学观察[J]. 任彦红,徐朝阳,涂丽莉,徐胜春,梁亮,张铭. 解剖学报. 2014(03)
[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以瑞芬太尼用于膝部以下手术麻醉的观察[J]. 王尔华,陶佳,顾小萍,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11)
本文编号:2998737
【文章来源】: 刘诗稳 南昌大学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坐骨神经鞘膜下注射图
第2章临床资料与方法6Lat:外侧;Med:内测;BFM:股二头肌长头;PA:腘动脉;ScN:坐骨神经;StM/SmM:半腱半膜肌图2坐骨神经鞘膜外注射图2.7阻滞时间及成功标准记录下每位患者从超声扫描神经开始到局麻药注射完毕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每位患者进针的次数。判定神经内注射的标准为:在同一平面内注射局麻药前后坐骨神经在超声下的横截面积扩大≧15%[13]。判定阻滞操作成功的标准为:1、鞘膜下注射成功:超声图像在坐骨神经分叉处呈现环绕坐骨神经分布的类圆形低回声暗区,药液周围显示处高亮鞘膜组织包裹,并且在腘窝横纹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旁出现“面包圈”样的低回声暗区(图3)。2、鞘膜外注射成功:注射完局麻药起始阶段超声显示坐骨神经旁出现不对称扩散,在腘窝横纹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旁未出现“面包圈”样[13]的低回声暗区(图4)。两组患者当认定为神经内注射即为注射失败。
第3章研究结果10表2两组患者操作时间、神经内注射率、麻醉成功率指标Ⅰ组Ⅱ组操作时间(min)4.2±0.5a4.8±0.6进针次数(次)2.5±0.9a4.1±1.1神经内注射[例/n(%)]0/30(0)3/30(10)注射成功率[例/n(%)]28/30(93.33)23/30(76.67)排除注射失败的术中麻醉效果成功率[例/n(%)]28/28(100)20/23(86.96)注:与Ⅱ组比较,aP<0.053.4阻滞前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CSA)和腘横纹处超声图像分析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生(非神经阻滞操作者)对比两组阻滞前后坐骨神经CSA发现:Ⅰ组患者中未出现神经内注射;Ⅱ组患者中出现3例(10%)神经内注射;在排除神经内注射后对比腘窝横纹处的超声图像后发现:Ⅰ组在腘横纹处出现“面包圈”征为28例(93.33%),Ⅱ组为4例(14.81%)(图5).图5阻滞前后超声图像分析比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声引导定位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应用[J]. 杨程,王丹丹,崔苏扬. 江苏医药. 2014(18)
[2]坐骨神经鞘膜的形态学观察[J]. 任彦红,徐朝阳,涂丽莉,徐胜春,梁亮,张铭. 解剖学报. 2014(03)
[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以瑞芬太尼用于膝部以下手术麻醉的观察[J]. 王尔华,陶佳,顾小萍,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11)
本文编号:2998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9987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