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成骨与成脂平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8:26

  本文关键词: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成骨与成脂平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滋阴补肾代表方剂左归丸和温肾补阳代表方剂右归丸及其拆方两方所含共同药,左归丸中滋阴药,右归丸中补阳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和作用机制,并从阴阳平衡角度探讨成骨分化与成骨过程中骨代谢与脂代谢平衡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90只SPF级2月龄雌性未生育SD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去卵巢模型组70只。去卵巢组采用双侧背部卵巢切除术制备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只去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造模一周后,将术后成活的去卵巢模型组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各个治疗组。至此,实验大鼠共分为9组,即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补佳乐组(BJL),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共同药组(GTY),滋阴药组(ZYY),补阳药组(BYY)。各治疗组灌服对应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经12周给药治疗后取材,除去因手术灌胃等原因死亡,共纳入大鼠76只。取材前禁食不禁水24h,末次给药2 h后称重麻醉,腹主动脉取血,血清离心分装后㧟80℃储存,用于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骨代谢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Ⅰ型前胶原羟基端前肽PICP;取大鼠3、4、5节腰椎,湿纱布包裹置于㧟80℃冻存,用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取大鼠股骨远端1/3部分,仔细剥离附着肌肉筋膜及结缔组织,液氮速冻后锡箔纸包裹,㧟80℃冻存,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骨组织RUNX2、CollagenⅠ、ALP、BGP、PPARγ、C/EBPβ的基因表达情况和蛋白印记法检测大鼠骨组织RUNX2、CollagenⅠ、ALP、BGP、PPARγ、C/EBPβ的蛋白表达情况;取大鼠胫骨近端1/3部分,固定脱钙数周后制成石蜡切片,以备形态学HE检测和RUNX2、CollagenⅠ、ALP、BGP、PPARγ、C/EBPβ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PMOP大鼠骨密度影响与正常组比较,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骨密度都有下调趋势,模型组大鼠腰椎骨密度下降显著,(P0.01),补佳乐组、左归丸组下调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成功复制PMOP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或P0.01),其中补佳乐组、左归丸组效果较好,(P0.01),基本达到假手术组水平,其他组间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2.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PMOP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可见骨小梁排列紧密,有规则,形态结构完整、饱满,骨小梁间呈网状连接,骨小梁表面可见较多整齐的、呈单行排列的成骨细胞,骨髓腔相对较小;而模型组骨小梁总量明显减少,结构较为稀疏,连接性差,排列不规则,出现大量骨小梁盲端,小梁壁的厚度不一致,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数目也明显较少,可见大量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多核的破骨细胞,骨髓腔增大;各给药组治疗12周后,骨小梁数目有不同程度增多、骨小梁面积增大,增宽,结构排列形态逐渐与正常组接近,小梁间连接呈网状,骨髓腔缩小,其中补佳乐组,左归丸组,滋阴药组效果明显。3.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PMOP大鼠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LP含量均有降低,(P0.05或P0.01),左归丸组下降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C含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O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或P0.01),左归丸疗效显著,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有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ICP含量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使PICP数值下调,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其中左归丸组效果较好。4.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PMOP大鼠成骨分化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RUNX2、CollagenⅠ、ALP、BGP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正常组骨小梁结构完整,成骨细胞正常表达;模型组可见成骨细胞数量明显的减少,少见棕黄色着色;给药后的各治疗组成骨细胞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细胞膜和胞浆见棕黄色颗粒,少量成骨细胞核内也见棕黄色。m RN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UNX2、CollagenⅠ、ALP、BGP基因表达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RUNX2、CollagenⅠ、ALP、BGP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补佳乐组、左归丸组RUNX2、CollagenⅠ、ALP、BGP含量升高显著,(P0.01),达到或高于正常组水平,左归丸优于右归丸,并且优于各拆方组。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UNX2、CollagenⅠ、ALP、BGP蛋白表达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RUNX2、CollagenⅠ、ALP、BGP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补佳乐组、左归丸组RUNX2、CollagenⅠ、ALP、BGP含量升高显著,(P0.01)。5.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PMOP大鼠成脂分化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PPARγ、C/EBPβ主要表达于细胞胞浆,正常组、假手术组仅见少量细胞PPARγ、C/EBPβ表达;模型组骨小梁断裂,成骨细胞数量少,可见成骨细胞内以及其他细胞内细胞膜和胞浆明显的棕黄色着色;给药后的各治疗组成骨细胞数量增多,但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减少,少见棕黄色着色。m RN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γ、C/EBPβ基因表达均有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PARγ、C/EBPβ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补佳乐组、左归丸组PPARγ、C/EBPβ含量升高显著,(P0.01),基本达到正常组水平,左归丸优于右归丸,并且优于各拆方组。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γ、C/EBPβ蛋白表达上升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PARγ、C/EBPβ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补佳乐组、左归丸组PPARγ、C/EBPβ蛋白含量下降显著,(P0.01)。结论:1.大鼠去除双侧卵巢后,骨量丢失,呈高转换型骨代谢状态,成功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2.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即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均能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述给药组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通过比较研究表明,左归丸优于右归丸、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3.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症与成骨、成脂失衡有一定的相关性。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即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皆可促进成骨、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中以左归丸组作用突出。4.寓意“阴阳互济”之意的左、右归丸,均可通过调控成骨与成脂的平衡而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而尤以“阳中求阴”之法立意的左归丸为突出。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左归丸 右归丸 骨代谢 脂代谢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
【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5-9
  • 英文论著摘要9-14
  • 英文缩略语14-16
  • 论文一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重建的影响16-36
  • 前言16-18
  • 材料与方法18-23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23-30
  • 讨论30-35
  • 小结35-36
  • 论文二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成骨分化的影响36-65
  • 前言36-37
  • 材料与方法37-45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45-62
  • 讨论62-64
  • 小结64-65
  • 论文三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成脂分化的影响65-78
  • 前言65-66
  • 材料与方法66-67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67-75
  • 讨论75-77
  • 小结77-78
  • 结论78-79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79-80
  • 参考文献80-85
  • 附录85-99
  • 综述85-92
  • 参考文献90-92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92-93
  • 致谢93-95
  • 个人简介95-96
  • 附图96-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俊英;任天池;;保肾名方,左右归丸[J];家庭医药;2007年10期

2 杨兴全;右归丸加味治疗阳萎4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3 朱锦祥;右归丸加味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30例[J];福建中医药;2005年03期

4 冯建华;刘玉健;;右归丸加味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赵丽颖;夏天;宋文嘉;;右归丸的现代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2年04期

6 陆惠;丁青;;右归丸现代药理研究新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7 杨玲;张力华;张作涛;吴春朋;;右归丸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2年04期

8 张浩玲;曾军秀;石莹莹;韩敏;傅大莉;唐大轩;谭正怀;;右归丸预防哮喘复发的原理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年06期

9 秦梦;陈元川;郭海玲;段铁骊;赵咏芳;沈雪勇;詹红生;;左归丸、右归丸对成骨细胞骨硬化蛋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8期

10 陈幼清,华兆新;左归丸与右归丸的临床应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霞;邓延莉;李启佳;陆华;;应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评价左右归丸药物靶向性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大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2 郑平东;;右归丸治疗睾丸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3 常林;;右归丸在耳鼻咽喉口齿科的临床运用[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铸;卞琴;赵永见;唐德志;杨洲;杨峰;刘书芬;卢盛;施杞;王拥军;;左归丸、右归丸加减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的疗效比较和基因芯片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忻耀杰;滕磊;高旭青;;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右归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宋囡;何文智;王智民;任艳玲;;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7 姚成芳;蔡生业;王丽;周宪宾;张建;;氢化可的松诱导Th1/Th2类细胞因子漂移现象的遗传背景差异及中药右归丸的逆转作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次全国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寇爽;赵晖;李明;樊永平;王蕾;;左归丸和右归丸调控EAE大鼠轴突再生抑制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实验研究[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周莉;;左归丸与右归丸对EAE大鼠血浆Th1/Th2平衡的影响[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10 戴薇薇;金国琴;张学礼;王亚娟;徐品初;;左归丸、右归丸对衰老大鼠海马学习记忆相关基因BDNF及其受体Trk B mRNA表达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豪;右归丸的新用途[N];民族医药报;2004年

2 王豪;话说右归丸[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3 郝继亭;右归丸用途拓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贡军;叫停:不辨阴阳用中药[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5 本报编辑部;《右归丸的新用途》补充[N];民族医药报;2004年

6 明秀;六味地地黄丸和右归丸的区别[N];民族医药报;2008年

7 主任医师 方雪;六味地黄丸和右归丸的区别[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副主任医师 林中;服补肾药不宜“左右开弓”[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9 杨超;服补肾药不宜“左右开弓”[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金玲;女性也需要“壮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付小卫;基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调控通路探讨左、右归丸对不同性别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差异及其机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2 于化新;右归丸对肾阳虚型慢性肾衰大鼠肾脏AQP2表达影响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徐灿坤;右归丸对实验性甲减大鼠骨骼肌及心肌GluT-4和甲状腺滤泡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4 宋囡;基于MAPK/TGF-β1/Smads信号级联研究左、右归丸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机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张诏;肾气丸与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生精功能及RAAS影响的比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真花;基于阴阳寤寐学说的左、右归丸对模型大鼠褪黑素、组胺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谢乐;基于E_2、P水平与其受体相关性探讨左右归丸逆转化疗致POF时效机制[D];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何丽娟;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干预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诱导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史年刚;右归丸延缓阳虚小鼠衰老进程的多靶点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孙月娇;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成骨与成脂平衡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周阳;右归丸对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崔珈铭;从免疫相关基因研究右归丸干预老龄肾阳虚证的分子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肖艺;右归丸对卵巢早衰大鼠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寒冰;左、右归丸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黄晓玲;左、右归丸含药血清对大鼠神经胶质细胞芳香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成骨与成脂平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8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