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代谢物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21:11
本文关键词:利多卡因代谢物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建立生物检材中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法和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检测方法;2.建立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和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建立代谢和分解动力学的实验动物模型;3.研究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在犬体内的死后分布、死后弥散和死后再分布以及代谢、分解动力学的规律。方法:检测方法:在生物检材中添加内标安定、利多卡因、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和甘氨二甲基苯酰胺(GX),采用液液萃取和在线固相萃取法选择,离子肼质谱联用进行定性和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和工作曲线法定量。死后分布:犬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股静脉,按临床硬脑膜麻醉极量(10.665mg/kg)注入利多卡因。待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完全消失后,采集脑、脊髓(颈段、胸段、腰段和骶段)、心肌、肺、肝、脾、肾、心血、外周血、胆汁,-20℃保存待检。死后再分布:犬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按0.5倍(6.34mg/kg)和5倍(63.4mg/kg)硬膜外麻醉极量分别注入利多卡因,待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完全消失后,分别于0h、12h、24h、36h和72h采集心血、外周血、肝和脑,-20℃保存待检。死后弥散:犬窒息处死,待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完全消失后,经硬膜外注入利多卡因(10.665mg/kg)。分别于给药后0.5h和72h采集心血、外周血、心肌、脑、肺、肝、脾、肾、左下肢肌,-20℃保存待检。代谢动力学研究:经蛛网膜下腔按蛛网膜下麻醉极量(2.665mg/kg),硬膜外和股静脉按临床硬膜外麻醉极量(10.665mg/kg)缓慢注入利多卡因。给药后0、5、10、20、40、60、120、200、420、1440、2880、4320mins采集股静脉血,-20℃保存待检。分解动力学研究:染毒组按临床硬膜外麻醉极量(10.665mg/kg)经股静脉注入利多卡因,给药后0.5h采集股静脉血300m L,置于20℃、4℃、-20℃和20℃+1%Na F条件下保存待检;空白添加组采集股静脉血300m L分为3等份,按照中毒组犬死亡时静脉血中的利多卡因、MEGX和GX的含量分别添加利多卡因、MEGX和GX,将空白添加组的每等份血样分别置于同染毒组相同的条件下保存,第1天、10天、15天、30天、45天、81天、115天检测。统计学方法和其他软件:采用SPSS 20软件对多样本均数比较进行方差分析,各组数据进行t检验。Win Nonlin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结果:1.检测方法:HPLC-LIT-MS和HPLC可以对利多卡因、MEGX和GX进行检测。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0.01~160ng/m L或ng/m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ng/m L,最低检出限为0.004ng(S/N=3);MEGX的线性范围为0.8~160ng/m L或ng/mg,最低检出浓度为0.2ng/m L,最低检出限为0.1ng(S/N=3),GX的线性范围为0.01~200ng/m L或ng/m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ng/m L,最低检出限为0.001ng(S/N=3)。2.死后分布:蛛网膜下腔染毒致死家犬脏器和体液中MEGX含量最高的是肺,胆汁最低;GX含量最高的是肺,胆汁最低。硬膜外染毒致死家犬脏器和体液中MEGX含量最高的是肺,胆汁最低;GX含量最高的是肺,胆汁最低。静脉注射染毒致死家犬脏器和体液中MEGX含量最高的是脾,胆汁最少;GX含量最高的是肾,胆汁最少。3.死后再分布:蛛网膜下腔组,小剂量利多卡因入体后,心血中期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在脑中呈上升趋势。心血、外周血、肝脏和脑中均可检出代谢产物MEGX且含量变化较稳定;大剂量利多卡因入体后,其含量随时间在心血、外周血和脑中呈现上升趋势,肝中检出MEGX且含量变化较稳定。硬膜外组,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心血、外周血和脑中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肝中的含量较稳定,但未检出MEGX;大剂量组中利多卡因在心血中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脑组织中呈上升趋势。所有样品中仅在肝中检出MEGX。4.死后弥散:犬生命体征完全消失时给药后0.5h,外周血中Lidociane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脾中含量最低。72h脑中Lidociane含量最高,其次是外周血,脾最低。所有生物样品均未检出MEGX和GX。5.代谢动力学研究:经蛛网膜下腔染毒,股静脉血中的GX、MEGX吸收半衰期分别为24.65min、4.81min,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65.08min、71.53min。Tmax分别为93.13min、20.09min。经硬膜外染毒,GX、MEGX吸收半衰期分别为24.65min、4.31min,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4.54min、162.56min。Tmax分别为113.49min、23.19min。经静脉染毒,股静脉血中的GX、MEGX吸收半衰期分别为49.15min、0.22 min,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18.33 min、81.88 min。Tmax分别为136.46 min、1.89 min。硬脑外麻醉组中GX:MEGX的值、蛛网膜下腔麻醉组中GX:Lidocaine的值、静脉麻醉组中GX:Lidocaine的值与时间拟合的函数推算出的理论时间和实际时间相近。6.分解动力学研究:添加利多卡因的空白血分别置于20℃+Na F和20℃条件下,第81天血中均可检出MEGX和GX,第115天添加利多卡因的血中均可检出MEGX和GX。空白组中MEGX和GX在-20℃条件分解缓慢,染毒组中MEGX和GX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分解速度由快到慢:20℃20℃+Na F4℃-20℃。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检测生物检材中利多卡因、MEGX和GX的液液萃取方法和LC-LIT-MS、HPLC检测方法,可用于对利多卡因中毒案件的定性定量检测。2.不同途径染毒犬体内均可检出利多卡因、MEGX和GX,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致死时利多卡因的死后分布特点相似,与静脉注射死后分布不相同;检测MEGX和GX时,可选择肺为首选检材。3.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MEGX不发生死后再分布。4.利多卡因会发生死后弥散,生前染毒犬体内血液和脏器均可检出利多卡因MEGX和GX,而死后染毒犬体内血液和脏器仅检出利多卡因,而未能检出代谢物MEGX和GX,提示MEGX和GX检出与否可能成为区分利多卡因生前还是死后染毒的依据。5.不同途径染毒犬体内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EGX和GX的代谢动力学规律不同。利用利多卡因、MEGX和GX三者相互比值与时间关系方程推算的利多卡因理论用药时间与实际时间相近,其推断方法有望应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的法医鉴定。6.利多卡因、MEGX和GX在染毒血和空白添加血中均可分解,其分解产物与其代谢产物相同;相同保存条件下染毒组血中利多卡因、MEGX和GX比空白添加组分解较快;染毒组和空白添加组中的利多卡因、MEGX和GX在-20℃比20℃+Na F、20℃和4℃降解的慢。
【关键词】:利多卡因 代谢产物 毒物动力学 液相色谱-离子肼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9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5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5-16
- 前言16-18
- 第一部分 生物样品中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建立18-30
-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的 HPLC 方法18-22
- 1 材料与方法18-19
- 1.1 实验动物18
- 1.2 药品和试剂18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18
- 1.4 样品制备18
- 1.5 样品处理18-19
- 2 结果19-22
- 2.1 利多卡因、MEGX及地西泮的高效液相色谱图19-20
- 2.2 响应曲线和工作曲线20-22
- 2.2.1 响应曲线20
- 2.2.2 工作曲线20
- 2.2.3 选择回收率20-22
-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 HPLC-MS/MS 检测方法22-30
- 1 材料与方法22-24
- 1.1 实验动物22
- 1.2 药品和试剂22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22-23
- 1.4 样品制备23
- 1.5 样品处理23-24
- 2 结果24-29
- 2.1 利多卡因、MEGX及GX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24-27
- 2.2 工作曲线27
- 2.3 选择回收率27-29
- 3 讨论29-30
- 第二部分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EGX和GX的死后分布研究30-41
- 1 材料与方法30-32
- 1.1 实验动物30
- 1.2 药品和试剂30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30
- 1.4 动物模型30-31
- 1.5 样品处理31
- 1.6 数据处理31-32
- 2 结果32-40
- 2.1 利多卡因、MEGX及GX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32-37
- 2.2 工作曲线和选择回收率37
- 2.3 染毒犬体内利多卡因、MEGX和GX含量37-40
- 3 讨论40-41
- 第三部分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EGX的死后再分布研究41-57
- 1 材料与方法41-43
- 1.1 实验动物41
- 1.2 药品和试剂41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41
- 1.4 动物模型41-42
- 1.5 样品处理42
- 1.6 数据处理42-43
- 2 结果43-55
- 2.1 利多卡因、MEGX及地西泮的高效液相色谱图43
- 2.2 响应曲线和工作曲线43
- 2.2.1 响应曲线43
- 2.2.2 工作曲线和选择回收率43
- 2.3 动物表现及解剖所见43-45
- 2.4 死后再分布45-55
- 2.4.1 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和MEGX死后再分布情况45-47
- 2.4.2 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和MEGX死后再分布情况47-55
- 3 讨论55-57
- 第四部分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 E G X和G X的 死后弥散研究57-63
- 1 材料与方法57-59
- 1.1 实验动物57
- 1.2 药品和试剂57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57
- 1.4 动物模型57
- 1.5 样品处理57-58
- 1.6 数据处理58-59
- 2 结果59-62
- 2.1 利多卡因、MEGX及GX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59-60
- 2.2 工作曲线和选择回收率60
- 2.3 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MEGX和GX含量变化60-62
- 3 讨论62-63
- 第五部分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 E G X和G X的 代谢动力学研究63-77
- 1 材料与方法63-65
- 1.1 实验动物63
- 1.2 药品和试剂63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63
- 1.4 动物模型63
- 1.5 样品处理63-64
- 1.6 数据处理64-65
- 2 结果65-75
- 2.1 利多卡因、MEGX及GX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65-66
- 2.2 工作曲线和选择回收率66
- 2.3 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和静脉麻醉组血中毒代动力学模型66-75
- 2.3.1 药代动力学参数66-67
- 2.3.2 利多卡因、MEGX和GX的理论值和实测值比较67-69
- 2.3.3 拟合的毒代动力学方程和C-T曲线69-71
- 2.3.4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静脉组中利多卡因给药时间推断方程71-73
- 2.3.5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静脉组利多卡因理论和实际给药时间比较73-75
- 3 讨论75-77
- 第六部分 利多卡因及其代谢物MEGX和GX分解动力学研究77-101
- 1 材料与方法77-79
- 1.1 实验动物77
- 1.2 药品和试剂77
- 1.3 仪器及分析条件77
- 1.4 动物模型77-78
- 1.5 样品处理78
- 1.6 数据处理78-79
- 2 结果79-99
- 2.1 利多卡因、MEGX及GX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79
- 2.2 工作曲线和选择回收率79
- 2.3 分解动力学79-99
- 2.3.1 保存血液中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MEGX和GX的分解动力学79-89
- 2.3.2 分解动力学方程和参数89-99
- 3 讨论99-101
- 结论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5
- 综述105-114
- 参考文献111-114
- 致谢114-115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115-116
- 个人简历1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志胜,陈学秀;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3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9年01期
2 燕炯,
本文编号:349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491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