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less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26 19:42
目的:探讨在ERAS理念指导之下tubeless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前纵隔肿瘤患者共32例,17例行tubeless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男8例,女9例,年龄(31.8±8.4)岁;15例行传统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男8例,女7例,年龄(31.1±9.2)岁。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戊乙奎醚0.6mg,开放静脉通道,持续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Tubeless组采用喉罩通气静脉麻醉: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mg/kg,置入喉罩,氧流量设置为23 L/min,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510μg/kg·h、丙泊酚24mg/kg·h持续静脉泵入,术中根据需要追加舒芬太尼5μg/次、顺式阿曲库铵2mg/次。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置入单腔气管...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际胸腺肿瘤协会(ITMIG)纵隔分区[1]
国际胸腺肿瘤协会(ITMIG)纵隔分区CT影像
图 1-4 前纵隔肿瘤的性别与年龄分布[1]1.1.2 前纵隔肿瘤的诊断CT 是前纵隔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多数前纵隔肿瘤可以通过多层螺旋 CT 确定其位置及大小、结构等性质,但无法通过斑点、粗糙程度等特异性地判断前纵隔肿瘤的良恶性[2, 8, 9]。随着 CT 灌注技术的发展,CT 可以将胸腺瘤及其他前纵隔肿瘤加以区分[10],进一步扩大了 CT 在前纵隔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并非前纵隔肿瘤首选检查方法,但因其在判断肿瘤囊实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1, 12],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其中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可用于观察正常胸腺、区分淋巴瘤与胸腺瘤、判断肿瘤治疗后是否复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提供大量优质的组织结构信息[13, 1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对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Glucose,FDG)的摄取有效鉴别前纵隔肿瘤的良恶性,减少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但其诊断结果需要通过病理检查进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顶山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健康状况调查[J]. 吕锐利,宋波,崔喜民,李智伟,马西平.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2)
[2]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胸腺瘤的临床效果[J]. 程少先,徐文礼,艾瑞华,张耀晴,廖永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13)
[3]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 孟庆军,孔繁义,宋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05)
[4]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方泽民,王跃斌,丁志丹,赵高峰,夏宗江. 河南医学研究. 2018(05)
[5]自主呼吸麻醉结合单孔非置管胸腔镜技术在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J]. 张满,靳智勇,马英,都义日,钟海燕,康世荣,李春林,梁俊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03)
[6]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分析[J]. 彭凯明,康明强,林济红,余绍斌.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01)
[7]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胸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 张科,童继春,吴奇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02)
[8]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J]. 陈舒晨,余绍斌,林济红,杨国锋,韩子阳,康明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9]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摘除术16例报告[J]. 钟斌,吴奇勇,童继春,张明,张科,袁卫东,袁凯,袁俊强,王烨铭,王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19)
[10]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对比[J]. 袁江,张永学,高兆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5)
本文编号:361106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际胸腺肿瘤协会(ITMIG)纵隔分区[1]
国际胸腺肿瘤协会(ITMIG)纵隔分区CT影像
图 1-4 前纵隔肿瘤的性别与年龄分布[1]1.1.2 前纵隔肿瘤的诊断CT 是前纵隔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多数前纵隔肿瘤可以通过多层螺旋 CT 确定其位置及大小、结构等性质,但无法通过斑点、粗糙程度等特异性地判断前纵隔肿瘤的良恶性[2, 8, 9]。随着 CT 灌注技术的发展,CT 可以将胸腺瘤及其他前纵隔肿瘤加以区分[10],进一步扩大了 CT 在前纵隔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并非前纵隔肿瘤首选检查方法,但因其在判断肿瘤囊实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1, 12],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其中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可用于观察正常胸腺、区分淋巴瘤与胸腺瘤、判断肿瘤治疗后是否复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提供大量优质的组织结构信息[13, 1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对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Glucose,FDG)的摄取有效鉴别前纵隔肿瘤的良恶性,减少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但其诊断结果需要通过病理检查进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顶山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健康状况调查[J]. 吕锐利,宋波,崔喜民,李智伟,马西平.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2)
[2]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胸腺瘤的临床效果[J]. 程少先,徐文礼,艾瑞华,张耀晴,廖永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13)
[3]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 孟庆军,孔繁义,宋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05)
[4]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方泽民,王跃斌,丁志丹,赵高峰,夏宗江. 河南医学研究. 2018(05)
[5]自主呼吸麻醉结合单孔非置管胸腔镜技术在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J]. 张满,靳智勇,马英,都义日,钟海燕,康世荣,李春林,梁俊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03)
[6]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分析[J]. 彭凯明,康明强,林济红,余绍斌.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01)
[7]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胸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 张科,童继春,吴奇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02)
[8]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J]. 陈舒晨,余绍斌,林济红,杨国锋,韩子阳,康明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9]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摘除术16例报告[J]. 钟斌,吴奇勇,童继春,张明,张科,袁卫东,袁凯,袁俊强,王烨铭,王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19)
[10]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对比[J]. 袁江,张永学,高兆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5)
本文编号:3611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6110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