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在烟雾病颞肌贴敷手术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在烟雾病颞肌贴敷手术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烟雾病颞肌贴敷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的影响,并试阐述右美托咪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60名天津环湖医院择期行烟雾病颞肌贴敷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级,体重51~86kg,身高158~186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S组)。其中,右美托咪啶组患者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00±5.05)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7.70±4.29)岁。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前,D组予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1;S组静脉输注等容量0.9%生理盐水。手术中D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4μg?kg-1?h-1,S组持续静脉泵注等容量0.9%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1,启动Orchestra协奏曲麻醉工作站靶控输注技术(TCI)泵注丙泊酚(3.00μg?L-1)和瑞芬太尼(4.00ng?L-1),静脉推注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1,快速诱导充分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于以下各时间点记录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0min(T2)、手术切皮即刻(T3)、打开硬膜即刻(T4)、颞肌贴敷即刻(T5)及关闭硬膜即刻(T6)、拔除气管导管前(T7)、拔除气管导管后10min时(T8)。记录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患者麻醉后恢复情况,记录呛咳、拔管后躁动、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记录患者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于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盐水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0min(T2)、手术切皮即刻(T3)、打开硬膜即刻(T4)、颞肌贴敷即刻(T5)及关闭硬膜即刻(T6)时采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各3ml,采用ABL90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并根据Fick公式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即刻、手术后24小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3ml,加入抗凝管,完全静止待析出血清后以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放置于-70°C低温冰箱中保存以备检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谷氨酰胺水平。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与T0相比,T1时D组MAP降低(P0.05);与T1比较,T2时S组HR、MAP均升高(P0.05)。与T7相比,T8时S组HR、MAP均升高(P0.05)。组间MAP与HR对应值相比较,在T1、T2、T7、T8时间点,D组的MAP和HR均较S组降低(P0.05);在T4、T5、T6时间点,D组和S组患者MAP和HR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脑氧代谢指标D组和S组患者在T0时Da-jvO2和CERO2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T0相比,D组在T1~T6时Da-jvO2和CERO2均降低(P0.05),S组在T2、T3时Da-jvO2和CERO2均升高(P0.05)。与S组相比,D组在T1~T6时Da-jvO2和CERO2均降低(P0.05)。4.脑保护观察指标术后即刻D组和S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水平均升高(P0.05),但S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水平高于D组患者(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24小时D组患者外周谷氨酰胺水平和丙二醛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S组患者仍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择期行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患者,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身麻醉,术中BIS维持在45~60范围内时:(1)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围麻醉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药物使用量少,麻醉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率降低,脑氧供需更加平衡;(3)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外周血丙二醛水平在术后第一天即恢复正常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颞肌贴敷术 脑保护 谷氨酰胺 丙二醛 脑氧摄取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4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4
- 对象和方法14-18
- 结果18-22
- 讨论22-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0-41
- 综述41-55
- 综述参考文献49-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文峰,刘小玉,赵举德;烟雾病1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吴建芳;对烟雾病的几点认识[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田金英,邹晓毅,曹梅;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附3例报告)[J];华西医学;2001年01期
4 王飞 ,杨瑞民 ,杨振江;烟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20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5 李兆全,薛绛宇;烟雾病31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3期
6 辛宇,王江飞;烟雾病病因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06期
7 岳连修,戚晓昆,姜树军,钱海蓉;以小舞蹈样发作为表现的烟雾病一例报告[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张利勇,杜立新,朱建新;8例成人烟雾病初诊误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9 石冬梅;烟雾病12例误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17期
10 伍健伟,何伟文,陆永健,梁建峰;72例成人出血性烟雾病临床与预后分析[J];广州医药;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增武;王寿先;宋仁兴;李胜君;王金鹏;;烟雾病合并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田曙光;陈建魁;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黄媛;金欣;左向华;杜宇;曾利军;;402例烟雾病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单岩;刘春兰;;烟雾病围术期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田竹;刘群;范佳;朱云波;宋磊;;21例烟雾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扬;李峰;王建刚;倪石磊;朱树干;李新钢;;颅内外血管直接、间接手术结合治疗烟雾病的疗效及发症(摘要)[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蒋聚洪;曾上飞;缪剑丹;黄空;虞希祥;司同国;;烟雾病的手术治疗研究[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徐海松;胡燕侠;姜启周;;烟雾病6例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吴文娟;徐凯;;烟雾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陈茂华;孙军;陆川;陈献东;蔡建勇;巴华君;何学雄;肖达荣;;20例烟雾病的诊治及病因初步分析[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光军;李淮玉;王国平;丁小灵;江艳;;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阎肃;我国烟雾病治疗领域的领跑者[N];消费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丹;烟雾病发病也有“中国特色”[N];健康报;2010年
3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功能与微创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韩宏彦;烟雾病 旧疗法新组合[N];健康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毅;我国专家牵头成立烟雾病国际协作组[N];中国医药报;2014年
5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李淑华;小心烟雾病[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段炼;烟雾病[N];健康报;2007年
7 张国清;治疗烟雾病还需手术[N];健康报;2007年
8 中国消费者报 桑雪骐;脑卒中需防烟雾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9 郭怡静 杜恩;像中风的烟雾病[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白毅;突然袭来烟雾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汉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宋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中的应用价值及缺血型烟雾病梗死类型与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超;转化生长因子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烟雾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戈;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脑脊液中bFGF及VEGF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洁;颅内动脉狭窄的微栓塞与血流动力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左智炜;烟雾病患者皮层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反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3 刘锡禹;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致枕叶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4 叶挺;烟雾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疗效[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5 杨怀滔;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烟雾病:临床特征、出血危险因素和治疗转归[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登文;脑—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疗效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筱萌;中国汉族成年型烟雾病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王斌;烟雾病责任血管、术后重建血管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MR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张晓斌;自发性脑室出血与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韦维;成人烟雾病患者脑缺血、脑出血事件发生与Suzuki分级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在烟雾病颞肌贴敷手术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6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