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时期消融灶的大小变化、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实质的情况,探讨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射频消融微创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对5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53个微小结节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前53例患者均进行了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进行凝血、甲状腺功能七项、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病灶的个数、大小,内部回声、形态、边界、钙化、血流信号、位置及和毗邻解剖学关系。2、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彩超引导下择点定位,常规消毒铺中,1%盐酸利多卡因皮下局部麻醉后,以18PTC针穿刺至甲状腺包膜外局部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15m1,将18G射频针在彩超引导下置入甲状腺病灶内的深部位,设定射频仪输出功率为3W,启动治疗仪,开始消融治疗,通过实时超声查看到射频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强回声边界逐渐扩大,强回声范围不再扩大时,显示局部治疗结束,接着挪移射频针到未消融区域继续治疗,直至强回声包围整个病灶及周边时,显示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结束.3、随访射频前、射频后第1、3、6、12个月的以下评估指标:1)病灶大小、体积、形态;2)超声造影观察消融区坏死范围;3)甲状腺肿瘤是否复发;4)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果1、射频前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1)常规超声:52个结节呈低回声,1个结节回声呈混合回声;40个结节纵横比1,13个结节纵横比1;23个结节边界较清楚,30个结节边界不清;34个结节其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18个结节周边点状血流信号,1个结节其内血流丰富;21个结节其内有微钙化灶,32个结节内未见微钙化灶及粗大钙化灶。2)超声造影: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53个微小结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始增时间(AT)为(7.5±1.1)s,达峰时间(TTP)为(10.6±3.1)s,消退时间为(16.2±3.5)s;4个结节呈均匀低增强,3个结节呈同步等增强,1个结节呈周边环状高增强,45个结节呈不均匀低增强。2,射频消融常规超声:消融灶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为不均匀强回声区;射频后即刻后消融灶的最大径比消融前结节最大径增大,结节最大径平均增大率为39.76%,其体积平均增大率为24.97%(p0.05)。3、射频消融结束后超声造影:消融灶充盈缺损为无回声区,提示消融灶内无造影剂灌注,证明结节消融完全,且消融灶的范围大于消融前的结节增强区;一次完全消融率为96.22%(51/53);2个微小结节的边缘比其周边的正常组织呈稍高回声增强,证明有残留存活的肿瘤组织,并及时进行补充射频消融,第二次造影检查示结节均呈无回声区,提示肿瘤残留灶消失.4、随访情况:随访过程中,消融区血流灌注消失,体积逐渐缩小,射频消融术后第1个月、3个月、第6个月和12个月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1.51%、51.16%、84.29%.92.27%;在治疗后3个月1例消融灶消失、6个月4例消融灶完全消失,1年12例消融灶完全消失;52例患者第一次射频消融后即达到无瘤生存(98.4%),1患者在6个月后原发灶局部复发,需要进行二次射频消融,1例患者在12个月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要求手术治疗(3.76%).射频消融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保持正常.5、术后穿刺活检:5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2个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1例患者原发灶的组织内发现有核沟及核内包涵体,考虑乳头状癌复发;52例患者的消融灶内均未发现残存的肿瘤组织.6、并发症: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喉返神经损伤、皮肤气道烫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患者(11.5%)局麻效果消失后,颈部感轻微疼痛;1例患者(1.9%)消融部位穿刺针道少量渗血,局部压迫30min后,有效止血,无活动性出血)。7、治疗后复发情况:1例原发灶局部复发,1例淋巴结转移(总复发率3.76%)。结论1、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有效、治疗时间短和并发症少且轻的治疗方法。且可控性强、无疤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操作方便,方法简单。能达到微创的目的。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不但可在术中确定残存病灶,指点引导补充消融,在术后还能确切反映消融范围,评估病灶的液化、坏死、吸收程度及微小癌复发情况,可以更好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效果。3、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后好,本研究射频消融后,无瘤生存率超过95%,术后并发症:颈部轻微疼痛6例(11.5%),针道少量渗血1例(1.9%);复发:2例(3.76%),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一定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射频消融微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超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射频消融 超声造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736.1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5
- 材料和方法15-18
- 结果18-23
- 讨论23-25
- 结论25-27
- 参考文献27-31
- 综述31-37
- 参考文献34-3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洁,周乐今,谢红,邓旭,苗云波,孟洁,兰炳炎,徐小南;下、中位法射频消融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靶点选择[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1期
2 王琦,张传旗,殷瑞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J];九江医学;2001年01期
3 黄明礼,李文远,董薇,刘静梅,张晓兰;射频消融延迟作用治疗器质性室速2例报道[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冯玉宝,刘金明,刘凡,王秉臣;射频消融治疗室速的费用-效益比[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1期
5 王邦宁,骆志刚,陈大年,胡泽平;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J];安徽医学;2002年05期
6 蒲红,吴炎,尹炯,屠昌华,曹渭斌,陈卫兵,瞿彩莲;射频消融治疗青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年05期
7 俞坚武,屈百鸣,吴立萱,车贤达,李忠杰,王慧;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J];浙江医学;2002年09期
8 陈德,华尔铨,何祚佑,张书富,郑鹏翔;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J];上海医学;2003年01期
9 蔡玉霞,朗平,罗珍,付红,吉宗;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J];西藏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10 普忠文;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J];云南医药;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小明;;单侧射频消融的实验研究及其电极的设计[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Nagy Habib;;射频消融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A];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孟志强;陈颢;花永强;陈震;林钧华;朱晓燕;沈晔华;王鹏;高惠峰;解婧;;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302例肿瘤残留危险因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邢杨波;郭航远;游斌权;彭放;裘宇芳;;超高龄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威健;;射频消融为主综合治疗肺癌研究进展[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袁越;王勤;林利;高路;;婴幼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郑立文;曹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嗜睡评分及鼾声的变化[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于波;赵卫华;胡健;齐国先;白小涓;曾定尹;李敏;于雅媛;郭英;李玉红;李阳;关付;;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的随访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万镇;范修才;郑爱东;蔡盛庆;郭永兰;游木均;管萍;姚友云;;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2例临床报告[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10 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王慧;洪银维;李忠杰;徐强;;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性房颤10例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苗丽亚;根治房颤首选射频消融[N];健康时报;2009年
2 淮黎霞 李妮;用锚状射频消融针治疗晚期肺癌获成效[N];科技日报;2005年
3 郑杨;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N];健康报;2006年
4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科主任 孙文兵;射频消融虽好 治疗亦要对症[N];保健时报;2006年
5 冯琳;西南医院射频消融治肝癌成果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北京朝阳医院 杨舒玲 陈明;射频消融治房颤——微创与高科技的结合[N];保健时报;2008年
7 记者 王敬霞 通讯员 郑杨;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N];保健时报;2005年
8 涂晓晨;夏家红;武汉成功实施“冲洗式射频消融手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雪娜、媛媛;市传染病医院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新技术[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孙扬;多极射频消融可治疗不能切除肝转移性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西才;射频消融治疗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黄颖;射频消融损毁冠状静脉周围交感神经对心肌梗死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3 钱咿娇;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疗效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草叶;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泽富;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粒强化射频消融热能传输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东风;肝癌改良模型及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余瘤的定性、定量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建炜;射频消融对肝癌转移特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8 高月明;射频消融和抗肿瘤药物治疗体表脉管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疗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9 陈继业;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10 刘全达;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沂;射频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曦;复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蔡谦谦;冷冻球囊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4 徐金振;射频消融对比手术治疗对于小肝癌治疗远期效果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杜鹏;左房与双房射频消融在瓣膜病房颤外科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王鹤轩;《案例》:B公司—肿瘤射频消融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刘凤双;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对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王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李建如;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张锦洲;人甲状腺离体射频消融的实验观察及病理诊断[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4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