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景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
本文关键词:红景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探讨红景天对全麻下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观察红景天能否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按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原则,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60例拟行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行常规术前准备,麻醉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5~0.1mg/kg,芬太尼2~3 μ g/kg、丙泊酚1.5~2.5m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0.15mg/kg的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泵注瑞芬太尼0.05~0.2 μ g/kg/h和间歇静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使用七氟烷和丙泊酚,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麻醉药物。所有的术中用药根据麻醉深浅调节用量,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0-50。红景天用药组在手术前一天的18时、送入手术室即刻,手术后24h以及手术后48h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0.9%生理盐水250m1静滴,1次/天;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点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静滴。记录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围手术期心电图的变化、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分别于手术前(t1)、手术当天早晨(t2)、术后即刻(t3)、手术后第一天早晨(t4)和手术后第二天早晨(t5)采集静脉血检测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之前的一般资料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差异但大部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围手术期出现ST段改变的人数少于C组;两组患者手术之前的cTnI和CK-MB水平都处于较低值并且两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cTnI和CK-MB水平都升高,并且红景天用药组的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红景天用药组的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压波动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静脉滴注红景天,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少了围手术期的心电图ST段的变化,降低手术后cTnI和CK-MB的水平以及降低了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心肌保护效应,减少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
【关键词】:红景天 老年患者 冠心病 围手术期 心肌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3-26
-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其发生率13
- 1.1.1 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定义13
- 1.1.2 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3
-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13-14
- 1.3 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目前研究14-19
- 1.3.1 患者术前的心血管系统评估14-15
- 1.3.2 手术风险的评估15
- 1.3.3 围手术期的监测和管理15-16
- 1.3.4 降低围手术期风险的内科治疗措施16
- 1.3.5 血运重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处理16-17
- 1.3.6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指标测量17
- 1.3.7 伴有特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应当重视的问题17-19
- 1.4 目前对此类问题的各项研究19-21
- 1.5 传统医学对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研究进展21-22
- 1.6 红景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22-26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6-33
- 2.1 研究目的26
- 2.2 研究对象26-28
- 2.2.1 一般资料26
- 2.2.2 病例诊断标准26
- 2.2.3 病例纳入标准26-27
- 2.2.4 病例排除标准27-28
- 2.2.5 终止试验标准28
- 2.3 药品、试剂及实验仪器28
- 2.3.1 麻醉药物28
- 2.3.2 使用仪器28
- 2.4 研究方法28-32
- 2.4.1 试验分组28-29
- 2.4.2 大株红景天用药方法29
- 2.4.3 麻醉方法29-30
- 2.4.4 指标收集30-31
- 2.4.5 指标的检测与方法31
- 2.4.6 术后随访31-32
- 2.5 统计处理与分析32-33
- 第三章 研究结果33-38
- 3.1 一般情况33
- 3.2 手术过程中关于血流动力学的比较33-35
- 3.3 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比较35-36
- 3.4 围手术期心电图ST-T段的比较36
- 3.5 围术期cTNI和CK-MB的数值比较36-37
- 3.6 关于红景天的术后不良反应37-38
- 第四章 讨论38-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50
- 附录50-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花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2 彭江南,,陈浩,马成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景天中红景天甙和酪醇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5年04期
3 熊荣先;西藏红景天资源的调查[J];华西药学杂志;1995年03期
4 贺俊生,白马群增,康中林;藏东地区大花红景天资源调查[J];西藏医药杂志;1995年S1期
5 张玉芬,杨文娣;红景天有效成份定量方法综述[J];人参研究;1997年02期
6 董滟;红景天的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J];四川中医;1998年07期
7 窦颖;;红景天——神秘的雪域之花[J];中华养生保健;2009年01期
8 宋月英,韩慧文,郝素云;红景天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谷燕莉,陈玉婷;药用红景天初考——兼与《中国药典》商榷[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9期
10 马涛;熊春媚;张忠华;;正交试验法提取云南大花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和酪醇[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林辛;倪键;;大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总酚的含量测定[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黄荣清;肖炳坤;骆传环;常相娜;;两种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A];200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孟玉彩;赵文;刘一峰;冯丽娟;;红景天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桠楠;刘照振;张培成;;大花红景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5 杨桠楠;刘照振;张培成;;大花红景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黄荣清;肖炳坤;骆传环;常相娜;谢慧军;倪刚;;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两种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A];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剑;范维琥;施海明;李勇;罗心平;;红景天、降香对实验性心梗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作用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刘文U_;;5种红景天生药特征比较分析[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顾源远;陈建伟;;红景天药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娄灯吉;芦启琴;杨晓艳;张晓峰;;红景天软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高原抗缺氧、抗疲劳植物——红景天[N];西藏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世明;红景天总鞣质提取工艺、质量标准和药理活性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2 徐茂椿;从HIF-1α与氧化应激的相互关系探讨红景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苗惠;红景天与轮叶党参联合发酵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2 施亚琴;红景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王毓杰;藏药红景天及其复方抗缺氧有效成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陈聪;红景天对家蚕寿命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D];西南大学;2014年
5 邢朝云;电融合与紫外诱导技术在红景天、芦荟和草酸青霉菌种质改良上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常凯;大花红景天UDPGT基因克隆及发根对不同诱导子的响应[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红景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5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