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04 13:25

  本文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黄芪桂枝五物汤 炎性因子IL-33 IL-35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神经中枢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脱髓鞘病变。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程漫长。据不完全统计,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人数在世界人口约250万。中国目前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但相关的文献和案例报告,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人数在我国也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西医对MS的治疗方案虽已得到共识,但仍无特效治疗,临床疗效不满意,复发率、致残率均高。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缓解复发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弥补西医的不足。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基本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免疫炎性调节等方面的影响效果,从而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免疫治疗机制及疗效,为多发性硬化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实验研究证据。方法:1.按随机原则把32只SPF级6-8周龄Wistar雌性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4组,每组分别8只。2.选用二次免疫法进行造模。3.在第1天造模的同时给予灌胃药物。研究16天期间,各组大鼠每间隔24小时连续16天给予灌胃。其中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生理盐水(2ml/只)灌服;模型组大鼠给予正常生理盐水(2ml/只)灌服;西药组大鼠给予醋酸泼尼松(1mg/kg)灌服;中药组大鼠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煎剂(11.88g/kg)灌服。同时每间隔24小时连续16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饮水量、进食、体重、排泄量等情况,同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4.各组大鼠于第17天采用过度麻醉方法处死,并收集外周血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ELISA检测IL-33及IL-35的含量、QPCR检查TLR4的表达。结果:1.正常组未出现临床损害症状。模型组8只大鼠于造模第2天后陆续发病,第3天逐渐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第11天达到发病高峰,发病比为8/8,死亡比为1/8。西药组8只大鼠于造模第2天后逐渐发病,第3天开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第12天达到发病高峰,发病比为8/8,死亡比为0/8。中药组8只大鼠于造模第2天后逐渐发病,第4天开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第14天达到发病高峰,发病比8/8,死亡比1/8。2.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正常组无症状,模型组评分最高。西药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各组潜伏期比较,模型组潜伏期最短,发病最快,中药组潜伏期最长,发病时间最慢。西药组潜伏期长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潜伏期长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潜伏期长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各组症状达高峰时间比较,模型组最短。西药组、中药组均长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长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造模当天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1天、第16天各组大鼠体重比较,正常组最重,模型组及西药组最轻。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均轻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重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重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略低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E染色:正常组大鼠脑组织切片未见异常。模型组脑和脊髓切片发现在白质或白灰质交界处可见小血管扩张,部分小血管壁增厚,小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明显浸润,形成血管袖套样结构,周围神经髓鞘结构肿胀崩解呈碎片样结构。西药组、中药组与模型组对比,“袖套”状结构均有所减少,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明显减轻,白质内见散在较多炎性细胞浸润。7.治疗后各组IL-33比较,正常组最低,模型组最高。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各组IL-35比较,正常组最高,模型组最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后各组TLR4比较,正常组最低,模型组最高。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Wistar大鼠通过二次免疫法成功建立EAE模型;EAE大鼠体重减轻,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2.EAE大鼠潜伏期短,出现临床症状后较快达高峰,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33表达增多,IL-35表达减少,脑组织TLR4表达增多。3.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延长EAE大鼠发病潜伏期及临床症状达高峰时间,同时减轻高峰期临床症状,减轻脑脊髓炎症细胞浸润,说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对EAE大鼠发病具有预防与治疗作用。4.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少EAE大鼠外周血IL-33和脑组织TLR4的表达。5.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提高EAE大鼠外周血IL-35的表达。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黄芪桂枝五物汤 炎性因子IL-33 IL-35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3
  • 引言13-15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5-35
  • 1.1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硬化(MS)认识15-24
  • 1.1.1 病因病理15-20
  • 1.1.2 西医诊断20-22
  • 1.1.3 MS的西医治疗22-24
  • 1.2 中医学对治疗MS的概述24-31
  • 1.2.1 病因病机24-26
  • 1.2.2 中医治疗26-28
  • 1.2.3 中药治疗MS的药理28
  • 1.2.4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MS依据28-31
  • 1.3. 实验模型31-35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35-49
  • 2.1 实验目的35
  • 2.2 实验材料35-36
  • 2.3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36
  • 2.4 实验方法36-40
  • 2.5 统计学分析40-41
  • 2.6 结果41-49
  • 第三部分 讨论49-54
  • 3.1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选择49
  • 3.2 激素的选择49
  • 3.3 实验指标的选择49-53
  • 3.3.1 行为学及形态学变化49-50
  • 3.3.2 TLR4细胞50-51
  • 3.3.3 IL-3351-52
  • 3.3.4 IL-3552-53
  • 3.4 创新性53
  • 3.5 不足与展望53-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1
  • 附录61-65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林;李鹏;徐兴华;;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陈翠翠;高健生;;高健生运用培正固本法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0年01期

3 宋丽君;樊永平;;补肾为主辨证论治对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4 陈阳;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3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1997年06期

5 高敏;林木灿;张凯娜;林莹莹;吕娜;;地黄合剂(胶囊)治疗急性复发期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6期

6 李亚娜;郑绍周;;郑绍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7期

7 邱仕君;邓铁涛教授对多发性硬化的辨治经验[J];新中医;2000年08期

8 边秀娟;王兴华;;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血清MDA、GSH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谢仁明;黄臻;杜宝新;;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7年07期

10 白峗;李艳彦;高丽;王永辉;周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冻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517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17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